肖军恩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迫切需求,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并能帮助我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成为了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艰巨任务。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准确把握教学顺序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77-01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能力是以理解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阅读技能、阅读习惯等方面。阅读能力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是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凭借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各项阅读基本功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在进行某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明确这篇课文在思想内容上、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它与其他课文有什么联系,使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成为全册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各篇文章类型、题材、体裁的不同,由于教师和学生实际的不同,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讲实效的教学过程。
一、明确安排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大纲中的这段话,指出了安排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
1.从字、词、句入手,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是先考虑要表达什么,也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接着考虑选择哪些材料,怎样安排选定的材料,最后才是怎样组织语言,怎样遣词造句,以求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达到写作目的,取得最佳表达效果。而我们读者却与作者的作法相反。
学生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接触的是字、词、句。这就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进而读懂段、篇,理解课文讲的是什么,再经过归纳、概括、就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内容表达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认真通读一篇课文,就能获得对一篇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就要在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思考,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上阕,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处处流露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熱爱之情,进而表现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领袖要去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和伟大抱负。
3.从文章思想感情出发,理解文章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中心的。
文章中心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领会了。接下来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是怎样遣词造句的,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比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精心选择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个事例,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我”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体现出了“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把握一篇课文教学的一般顺序
课程标准指出:“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说,一篇课文教学的一般顺序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教学一篇课文之初,都应要求学生认真读一读整篇课文,以便学生对一篇课文有个感性认识。整体感知课文是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其重要性是对整篇课文形成一个尽管是初步的,但是完整的印象,以便在一部分的阅读理解中始终有整篇课文作为依托,不至于在分段理解时有割裂,影响对课文所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师应重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在讲读之间读一读整篇课文,并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比较好的基础,不过这种对课文的整体认识还比较肤浅,有待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深化。
2.精读课文,逐层理解
在学生有了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后,再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思考、讨论。在逐层讲读课文时,一要重视对词、句、段的理解,真正读懂。二要加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篇课文之间的联系。逐层讲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的联系中积极思考,不能把各部分分开理解。三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重点部分要熟读、精思,理解透彻,非重点部分可一带而过。在逐层指导阅读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做好总结,以便引入下一部分的阅读,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认识。
3.回归整体,深刻理解
在一部分一部分的阅读理解的同时,认识也在不断发生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再回到整体,求得对课文的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使认识发生质的变化。这一步的教学,一般采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中心思想。在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过程中,必然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对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有所掌握,这样就完成了第二个“整体”,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让我们把握好学生、教材实际,从学生学情出发,达到这种理想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