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茂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56-02
中学历史灵动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历史教学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视频资料、文献资料等显示某个历史事件、人物的形象等内容,为历史教学营造声、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的情境,再现历史场面,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教得更生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活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进而构建起灵动高效的历史课堂。
灵动课堂就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而进行的精心设计和悉心引导,培养學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它包含教学整体的两个方面:一面是教师,要从钻研教材开始,重视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机智把握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多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面是学生,要通过教师引导,积极主动融入教学情境,全面参与,深度合作,提升能力。
怎样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绎真实灵动而精彩的历史课堂呢?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来进行例谈。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 构建灵动的课堂导入方式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教师巧妙地利用切合主题的视频等导入,不仅能紧紧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引发他们学史的浓厚兴趣,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学习。而且还能引导同学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归“历史现场”,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和探知历史真相。
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荣光、荣光》。这是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一个片段,描绘的是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的盛况,以及水晶宫的壮观,其中在水晶宫展出的都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果,英国女王参观时发出感叹:“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同学们深受视频吸引,并惊叹于水晶宫的壮观及工业革命的成果!视频放完后,我用一个问题“同学们,让英国女王感到无尽“荣光”的展品是什么呢?”引发同学们对旧知的回忆,并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 构建灵动的新课教学过程
1.巧用多媒体技术 搭建新旧知识桥梁、构建和谐课堂
同学们的答案是零碎的,他们大都只能回答出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这时同学们就很想知道工业革命究竟有哪些发明成果?于是我就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图片,如: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机、骡机、改良蒸汽机等。以问答的形式,带领同学们回顾旧知,同学们不知道的发明成果,我就进行说明。
这样,通过问题引领,并运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旧知,搭建知识支架,建构学习新知的阶梯;并以问答形式,形成师生互动,建构和谐、民主课堂,有利于同学们学习新知。
2.巧用多媒体技术 建构知识体系、辅助课堂生成
接着,我为了检验同学们对工业革命成果的了解情况,用多媒体呈现下面的表格,要求同学们填表,并依据此表归纳出工业革命的特点。
这样通过问答形式完成填表,帮助同学们建构知识体系,并为课堂生成(工业革命的特点)提供知识铺垫。让同学们在有效的课堂生成中享受成功之乐!
另外,以工业革命的成果作为教学起点,是依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调整,是对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这样也有利于建构灵动课堂。
3.巧用多媒体技术 补充史料、便利探究性学习
在评价完同学们对工业革命的特点的归纳后,我用多媒体展示四个探究问题:
(1)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展开?
(2)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3)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4)世界市场的中心为何在英国?
同时,我用多媒体呈现图片和史料,要求同学们6人一组,阅读教材、图片和史料,结合所学,分步骤讨论、探究提出的四个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我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每个问题探究结束后,选择一组展示,其他组对其进行评价或补充。我也穿插着作一些评价或补充,接着再探究下一个问题……
这样做,就是利用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上补充史料,通过对史料的论证、研究,获取必要的历史信息,加强历史教学的实证性和思辨性。并通过补充学生“未知”的史料,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同学们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达到化难为易、攻破难点的目的,又便于构建灵动的历史课堂。并且用史料和探究的问题,来引导同学们自动、互动、群动,个个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相互的沟通理解,信任砥砺,不断生成,不断构建一种动态的、多元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活力高效的灵动课堂。
在探究性学习中,同学们可以通过自主、多边互动的探索活动获得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通过教师的合理点拨与指导,给更多同学提供汇报展示、交流表达的平台,让同学们萌生强烈的展示和表达欲望,把自己独到的思考方法讲述出来,把自己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展示出来,并采取自评、生评、师评等方式给予中肯的评价。这样同学们在能力提升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灵动的课堂延伸学习
当课堂教学活动的一次高潮形成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意犹未尽的实践延伸,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探讨历史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能充分实现历史学科的鉴赏性功能和借鉴功能,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构“以史为鉴”的价值观!
所以,我在同学们回答第四个问题(世界市场的中心为何在英国?)后,迅速转向另一个话题“中国的情况如何呢?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片。”接着我用多媒体呈现一幅反映1851年伦敦世博会中国展室的全貌版画,和两幅中国展品的图片,并设置两个问题:中英两国参展的展品有何不同?中国的展品为什么和英国展品不同?让同学们回答;同时引导同学们讨论:工业革命究竟对中国有何影响呢?我在评价完同学们的回答后,呈现新的问题: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从近代英国工业化的历程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因素方面,谈谈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下面是课堂讨论实录:
生1: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
师:有道理!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生2:注意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
师:对!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生3: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师:正确!社会动荡不利经济发展。
生4:和平崛起。
师:好!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生5:体制创新。
师:对!只有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生6:大力发展科技。
师: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技,才能增强国力!
生7: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
师:很好!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的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富强作贡献!……
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扩充教学知识量和拓宽知识面,有利于促进同学们实现知识结构的内部链接,加快同学们的理解进程,增强同学们的认知能力,让同学们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
同时,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探究、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这样既能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学们就能积极、踊跃地发言;又能保护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样,也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结合了学情及教材的三维目标要求,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还体现历史学科的鉴赏性功能和借鉴功能。通过中西对比,同学们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震撼: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任何美的事物都会在帝国主义的枪炮面前化为灰烬,这种震撼极富内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通过课堂讨论,探讨工业革命的启示,努力建构“以史为鉴”的价值观!
总之,实施新课程,中心与重心在于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打造灵动课堂。而灵动课堂的建构,直接取决于教师学养和态度。高素养的教师,是一切灵动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而且还要有教育家的情怀,专家的眼光,实干家的作风。
首先,教师要以课标为中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以精致的课程设计,精细的实施过程,达到精妙的教学效果。还要观察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随机应变,机智把握,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其次,教师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既有利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把本课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利用历史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当时的历史环境,达到内化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另外,还要有效进行多媒体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教学过程中,注重优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同学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同学们,构建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教师与同学们一起互动。在动态过程中来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激活思维。这便于同学们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最后,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保护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由此构建起的灵动的历史课堂,既可让历史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闪烁智慧的火花;又可让同学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了解历史的兴替,品味历史精华、感悟历史真谛,鉴古知今。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今的教育教学正在向信息化递进,身为师者,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中,要不断更新、充实、提高自己,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演绎得更加灵动、高效、精彩!
参考文献:
[1]凌士彬.灵动课堂:育人为本理念下的素养与能力诉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4月10日第8期(Z8)
[2]何成刚.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刘合兵.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
1991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近年来一直担任文科实验班班主任,并参与“基于网络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主持省级课题《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建构农村中学历史有效课堂研究》。曾获得安徽省“七五”建功者称号;合肥市优秀基层团干部;合肥市第二批骨干教師;合肥市优秀教师;所带班级获合肥市先进班集体;获安徽省电视课例评比二等奖;两件课件分别获全国三等奖和二等奖;一篇教学设计获省电教作品一等奖;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和课件获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基础教育论坛》、《新课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课程教育研究》、《合肥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文章近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