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勇,翟爱良,周波,李德民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余松烈小麦科技馆建筑设计
王学勇,翟爱良,周波,李德民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本文主要从小麦科技馆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传统民居、地域特征、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建筑设计研究,阐述了作者尊重并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建筑创作观点。
功能定位;总体布局;传统民居;地域特征;建筑形态
在我国小麦栽培历史悠久,小麦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学家、教育家余松烈教授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滕州蹲点三十多年,创新了我国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被科技部、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技术,并在我国黄淮海小麦产区大面积推广示范,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当地政府拟在余松烈院士居住和工作过的滕州级索镇旧居原址上修建余松烈小麦科技馆,项目意义重大。
该项目位于山东滕州市级索镇政府东侧,镇农技站西跨院。院落东西宽32.2 m,南北长39 m,占地约1334 m2。小麦科技馆是集纪念、展览、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综合性公共建筑。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农村的景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村也不再是仅仅是给人们提供吃和住的场所,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文娱建筑、展览建筑以及一些景观休闲建筑开始在农村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同时也对当地居民起到了极大的影响,改变了过去农村单调、乏味的印象。小麦科技馆正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她体现了现代农民对科技的尊重,对文化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1总体布局
建筑总体布局反映建筑空间的内在联系,综合比较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工作方法。因此,建筑总体布局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探求一个既具有文化内涵同时又功能合理的综合方案。在方案比较中,需抓住方案设计中的主要矛盾,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经过分析归纳,我们提出了一下问题:首先是用地范围十分紧张,建筑层数在三层以内,如何在有限的用地中创造出尽量多的功能空间是总体布局的首要问题。再者基地中原有老建筑是否保留,如果保留又该如何取舍。还有,该项目基地不临近城镇主要交通干道,只是基地西侧有一宽度7 m左右的尽端支路,东面是镇农技站,南北面均是民居。小麦科技馆的主要出入口是设在西侧,还是设在南侧,都需进行决策。经过缜密的比较分析后,我们提出了总体布局采用“四合院”形式。这种布局形式不仅符合当地居民的传统居住习惯,而且能更充分的利用好比较紧张的用地条件。由于老建筑已经非常破旧,再改造的余地较小,因此,对于老建筑的我们采取保留基地北侧旧居的一间,并把她包含在新建的展览空间中,使其成为参观流线上的景点。目的是让参观者亲历三十多年前,老一代农业科技知识分子艰苦的工作环境,培养当代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激励人们要勇于创业。为长远规划,把小麦科技馆的主出入口设置在基地的南侧,以便将来南侧民居拆迁后形成文化广场。(图1)
图1 建筑模型Fig.1 Building model
2.2流线组织
小麦科技馆的主出入口设在建筑南侧,进入门厅后,右转开始进入展览空间,以次是序厅、展厅一、展厅二以及半室外的农机具展廊,以上是一层部分,主要是以地方小麦生产历史以及纪念为主题的完整展示空间。接着走门厅左侧的楼梯,可以进入二层展览空间,该层主要是以小麦育种、农业科技发展以及地方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展厅三到六,展厅面积可根据需要自由划分,灵活使用。参观完二层展览后,观众可以走原楼梯回到门厅,结束展览。整个参观流线便捷,无交叉干扰,可根据需要分层控制。科技馆北楼三层以及阁楼部分是办公空间,主要用于科技馆的日常管理。办公人员主要使用北侧以及东南角的小楼梯满足上下同行,由于使用人数少,对科技馆参观人流影响小。科技馆的货流主要是农机具以及其他展品,货流出入口设在建筑西侧,体量较大的农机具放在一层半室外的展廊里,这样出入方便,避免了与人流的交叉干扰。(图2)
图2 建筑平面图Fig.2 Building plans
项目基地级索镇位于鲁南地区滕州,为班墨故里,又紧邻孟子故里邹城市,离曲阜亦很近,深受儒家、墨家文化影响。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布局,体现了北方建筑的沉稳,又有江南建筑风格的灵巧和韵味。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传统民居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护和发展,又该如何避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缺少地方特色的后果,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小麦科技馆是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建筑类型的丰富,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象征,更是地域文化特征的反映。因此,我们在小麦科技馆的方案设计中力求与当地传统民居和谐统一,并努力探索建筑地域特征的构建与再创造。
建筑形态是指建筑的内外空间特征以及构成空间所需要的构配件组合形式。对于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性质的建筑,其建筑形态有着巨大的差异。正是由于建筑形态的差异才构成今天各具特色的地域建筑,形成丰富多彩的地域建筑文化,因此,小麦科技馆方案特色构思离不开已有的传统地域文化,也只有根植于地域文化,小麦科技馆方案才会成为地方社会发展的标志。通过仔细研究当地传统民居文化,深入了解居民的生活习惯,我们在科技馆的地域特征构建和再创造上做了以下探索。
4.1庭院空间再造
庭院空间是中国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人们渴望自然、亲近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庭院也是中国人居住理念中对私密性要求以及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做人哲学的体现。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多样化。小麦科技馆整体布局采用传统民居中最常用的庭院式布局,庭院的南北为主楼,两则为连接体。由于基地用地范围有限,庭院空间只有18 m×13m见方,空间比较狭小,为了避免给人压迫感,庭院西侧的连接体底层设置为开敞的展廊用于农机具的展览,既能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又使庭院空间与建筑外部空间贯通。在庭院空间内设置跌水、绿化、座椅以及雕像,形成优雅和谐的空间环境,以增加科技馆的文化氛围。(图2)
4.2建筑细部推敲
建筑整体造型错落有致,建筑色彩采用白墙灰瓦,给人以朴素简洁的美感,这种美感的形成离不开建筑细部的推敲。建筑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各种建筑细部构件如屋顶、墙体、门窗、露台、雨棚等的有机组合。在屋顶的设计上,采用了平坡结合的屋顶形式,坡屋顶又采取了高低错落的两坡屋顶,既实现了阁楼部分的采光,又丰富了传统两坡屋顶形式。入口局部设有景观片墙,墙身设置具有传统韵味的漏窗,顶部覆以灰色压顶,极大丰富了建筑造型,增加了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底蕴。设置露台、室外楼梯以及上人屋顶,使建筑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增加空间层次。在建筑外墙开窗形式上,采用点窗、条窗以及玻璃幕相结合,注重虚实对比。主出入口的雨篷采用两坡形式,与南北主楼的屋顶形式相呼应,突出建筑主出入口。在一系列的建筑细部推敲上,本方案既继承了传统民居的文化,又结合时代的发展加以演化,创造了具有地域特征的新时期农村建筑形态。(图1)
建筑师在面临每一个新项目时,其实就是面临一个新的挑战,设计之初必须深入研究与项目相关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农村,传统民居是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农村建设要脚踏实地,尊重地域文化。在小麦科技馆的创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继承与发展传统民居、地域文化是构建新农村建筑特征的重要保证。
[1]张勇.和谐栖居∶齐鲁民居户牖[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
[2]朱正昌.民居[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
[3]孙红明.浅谈新中式建筑的文化理念[J].山西建筑,2011(29):8-10
[4]李磊,蒋鸿兴.新中式建筑必须根植于地域文化[J].百年建筑,2007(6):86-89
[5]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The Building Design ForYu Songlie Whe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WANG Xue-yong,ZHAIAi-liang,ZHOU Bo,LI De-mi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271018,China
This paper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from perspectives of functional orientation,general layout,traditional residence,regional feature and architectural form of the Whe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It illustrates the author‘s architectural creation opinion of respecting and developing traditional residence culture.
Functional location;overall layout;traditional dwelling;regional characteristics;architectural form
TU29
A
1000-2324(2014)04-0585-03
2012-08-16
2013-03-11
王学勇(1970-),男,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