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说话

2014-07-05 17:32卞亚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公倍数师生交流

卞亚娟

交流是学习活动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为表述不清自己创造性的解题方法而苦恼,为没能正确理解题意导致错误而后悔不迭,更有面对新题型时一脸的困惑……因此,我把“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说话”作为学好数学的立足点,看成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所谓“用数学说话”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运用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对别人的不同做法与想法进行理解并作出比较,它包括探索、尝试、比较、交流、改进与纠正错误等多个环节,集听、说、想、做、探究、比较、反思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于一体。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说话”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用数学说话

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最容易激发学生探索尝试的欲望。让学生动手,是学生最开心最积极的事,也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基础。所以在课上,我努力创设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说你所做的,说你所想的,精彩由此而来。

比如,在认识圆周率时,我提供材料,并设问:你能量出一个圆(硬币、铁环、纸上画的圆)的周长吗?怎样才能量得又好又快?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经过动手尝试,又结合生活经验,很快完成了任务,而且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完全激发出来了,接下去的小组交流探究情况热烈、丰富有碰撞,教师适时介绍“π的故事”,完成教学。

案例中的合作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说的机会,这种交流让每个学生经历了把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质疑、纠正、补充中得到完善,从说操作到说数学,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化圆为直”的转化思想,而且对“π”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个说数学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对思维活动的加工、整理、澄清和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了数学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使其形成良好的新的认知结构。

二、让学生在师生对话中学会用数学说话

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其本质是以对话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我在低年级数学课堂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语言随意性大,不够完整、规范,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利用课堂师生对话契机,培养学生用数学说话的能力。首先,以身作则,加强示范。我结合识图、认数、操作、演示、计算等教学,教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地说,从讲一个正确的数学名词到讲一句完整话,再逐步发展到说一段完整话,示范引领学生正确使用数学概念,数学术语,描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并在学生尝试说一说后及时给予正确评价与引导。其次,填空设问,提供支撑。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我先结合情境图设问,在关键处留白停顿,让学生说一说: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多少根小棒?就是求(2)的(3)倍是多少,也就是求(3)个(2)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2×3=6)。”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注意叙述的前因后果,上下连贯,把数学现象、思维过程描述得完整、严密、合乎逻辑。第三,提供模式,据此训练。比如叙述操作过程时,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的句式来说,叙述算理时,用“先算……再算……”或者“因为……所以……”的格式来推理,情境图分析时可以说“这幅图的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时叙述思路,可按照“已知……和……,求……,用( )○( )=( )”的句式去分析。

课堂中,除了师生对话,还会有生生互动,学生会不断地利用已有经验对新知进行加工,从而实现意义建构,同样会创造精彩的对话。

如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请学生说说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生A: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B:我认为不仅是两个数,三个数也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生C:既然两个数、三个数都可以,我想更多的数也可以吧,我觉得,把 “两个数”改成“几个数”比较好。

学生一致同意,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这里的对话是生生互动的过程,有学生的主动性、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学生的合作与反思,随着规范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也得到了培养。

三、让学生在反思交流中学会用数学说话

数学史上不少显赫的成果都闪烁着批判思维的熠熠光辉,许多前沿的科学理念正是在“批判”中确立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阶段经历一些“挫折”,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的反思。因此,教师不要刻意地提醒学生在易犯错误处小心,而且应让其体验错误,经历 “反思式交流”,从而丰富数学经验,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后后进行反思:“我是怎样想的?”“我这样做对吗?”“他是怎样想的?”“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改正错误时,多想想“我这题错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做错?”“我以前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以后我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着力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说话”,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学生有数感了,理解题意的能力强了,数量关系理得清了,逻辑推理说得头头是道了,面对困难也不是束手无策了,同时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的理解与情感交流,数学课的气氛更为和谐,而且增强了学生进行反思的自觉性。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总会结合实际想想结果是否可能,或者把它拓展,看看其它情况是否成立,真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勤业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公倍数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麻辣师生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