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英文称谓语差异的文化根源

2014-07-04 11:28薛惠文李滨序
校园英语·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差异

薛惠文 李滨序

【摘要】中英语中的称谓语由于源自不同的文化,两者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而明确它们的差异,有助于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本文主要从两种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影响两种文化的不同传统思想,以及语言学中等同和权势关系角度来分析,进而明确中英文称谓语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称谓语 差异 文化根源

一、中英文称谓语差异

1.中英文文化中“名”的不同使用惯例。中国人常常惊异于美国人直呼对方首名的现象。不管是亲朋好友之间,师生之间,还是上司同事之间,首名的使用都极其普遍。甚至于两个刚被介绍认识的人也会直呼对方首名。在中国,人们只有在爱人、朋友和同学之间才会互称其“名”(非全名),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称呼对方的“名”代表了他们具有更亲密的关系。如果同不那么亲密的人相处,人们更愿意称呼他人或被他人称呼全名。

2.中英文文化中亲属称谓的不同使用方式。中国人习惯于用亲属称谓代替他人普通的社交称谓。在中国,对没有亲缘关系的陌生人使用亲属称谓是非常普遍的。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这种亲属称谓可以简单有效地拉近双方的距离,制造友好的关系。然而在美国,亲属称谓只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

3.中英文文化中其他头衔的不同使用方法。在中国,人们喜欢用他人的职业来称呼对方,比如老师、教授、医生、护士等等;岗位和官阶也可以作为他人的称谓来使用,如主任、经理、老板、主席、厂长等等。但在英语文化中,只有少数职业可以作为他人的称谓,比如医生和教授,这样的职业头衔非常有限。

二、中英文称谓语差异的文化根源

中英文称呼语差异的文化根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第一,平等观念对孔子的阶级理论;第二,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第三,等同和权势关系也对称谓语的使用有着极大的影响。

1.平等观念对孔子的阶级理论。在英语文化中,人们一直着重强调的就是独立自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平行关系至关重要。他们呼吁平等高于权力。因此,他们拥护这种对称的人际关系,口号是:人们生来平等?——民主和个人解放是所有人的愿望。相比之下,中国社会却被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文化所影响。在超过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中,中国文化一直被孔子的教义“仁”、“礼”所统治,这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

2.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中国人更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而西方人更具有个人主义精神,也加更利己主义(Gudykunst, 1994:43)。集体主义强调以社交单元为中心,比如家庭、组织或者社会,当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起了冲突,个人利益必须为家庭利益让路。从中国人使用的称谓语中,我们也能发现集体主义的存在,比如姓氏永远居于名字的前面。在中国,即使没有任何家庭关系的人,也会被冠以亲属称谓。自我主义和利己主义来源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他们强调的是这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他从属的组织。称谓语的使用习惯,也扩展到社会中,让人们可以不用去仔细考虑一个人的地位和年龄,而轻松的给他们称谓。

3.中英文文化中的权势与等同关系。由布朗和吉尔曼研究得出的语用学理论?——权势与等同关系,作为语用学中的一条理论,用来描述社会中两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布朗和吉尔曼通过研究几种欧洲语言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发现称谓语的选择由两种因素决定,那就是等同关系和权势关系。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条术语,“等同关系”不仅仅代表了平等和日常的人际关系,也代表了对建立平等关系,亲密,共同利益以及相互分享的渴望。不管它代表了什么,它的核心意義就是平等。而“权势关系”一词,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成就等密切相关。权势与等同关系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然而,不同社会对这两种人际关系有不同的态度,也许在某一文化中等同关系比权势关系更重要,反之则亦然。换而言之,在一种文化中,人们可能对等同关系更敏感,而另一种文化中的人则对权势关系更敏感。

英语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接受等同关系导向的人际关系,强调个人主义和低权力距离,所以在这种文化中的人更享受这种平等和独立的社会人际关系。首名作为一种称谓语,以前多用于表现两人的亲密关系,现在则越来越多的用于普通的人际关系之中,即使是年龄和社会地位有差距的陌生人之间,首名都有广泛的使用。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孩子们用首名称呼长辈,这并不代表孩子们不尊重长辈,这只是体现了一种亲密和等同关系。

三、结语

简而言之,复杂对简单,特异性对通用性,是中英文称谓语的最基本区别。称谓语是组成口语交际的主要部分,它显示了独有的文化特征。为了能够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避免语用学的错误使用和交流时的错误传达,本文建议在中国的英文学习者要更注重自己的交流能力,尤其是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社会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Du Xuezeng.1999. A tentative Comparison of First Naming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English [A]. In Hu Wenzhong(ed).Aspectsof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Proceedings of Chinas and Conferenc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7-21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王鲁男.二语教学中的文化关注:英汉语中的称呼[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

猜你喜欢
差异
“再见”和bye-bye等表达的意义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法观念差异下的境外NGO立法效应
构式“A+NP1+NP2”与“A+NP1+(都)是+NP2”的关联和差异
论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与礼貌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