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丽 黄娟
摘 要:近年来,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走低,在文科中位居倒数第一。法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家庭、高校、社会非常关注的民生问题。因此分析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瓶颈,研究高校、社会有效解决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十分重要。
关键词: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瓶颈;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就业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稳定。2014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730万,又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其他就业人群和往届未就业人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这个背景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下滑,在文科中位居倒数第一。所以研究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瓶颈,探索转变学生培养模式,以此提高就业质量成为十分重要。
一、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1、就业率处于文科专业倒数第一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提供的2009届至2012届主要专业门类本科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数据看,法学专业分别为82.3%、86.7%、86.8%、86%。连续4年在文科专业中垫底。《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又为法学专业亮了本科毕业生就业红牌警告。法学专业成为了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低的高失业专业。
2、专业就业难度大,就业行业分布广
法学专业就业难度大,首先需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如果是进入公、检、法、司等国家机关,还需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成为了大学本科毕业生专业就业的拦路虎,只有少数毕业生顺利通过考核进入司法机关、律师业等法律行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没有在法律相关行业就业,就业的行业越来越广,就业的岗位基本涵盖了文科所有职位。
3、社会结构化供需矛盾突出
法学教育的过度膨胀导致法学本科毕业生供需比例严重失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600多所高校进行法学本科招生,法学本科在校生人数达30多万人。与此同时,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快速上升,每年国家涉法机关、律师行业、企业法务部门及其他法律相关行业所能接受的法律毕业生数量远远小于法学毕业人数。
二、法學本科毕业生就业瓶颈分析
1、法学专业就业出路十分有限
法学专业相对于金融、会计、管理类的专业的就业出路来说,法学专业的就业出路十分有限,比较对口的职业主要包括:国家涉法机关如各级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等;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社会团体、仲裁机构、企业等从事与法相关的工作。这些对于社会所有就业行业来讲,范围十分狭窄。这无疑增加了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度。
2、社会用人单位对法学人才要求提高
首先法律行业就业须通过司法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进入国家涉法机会工作,必须同时通过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双重高门槛,将绝大部分的本科毕业生拒之门外。 其次,社会很多法律用人单位要求社会从业经验。法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律工作需要大量的从业经验,这些事本科毕业生十分欠缺的。
3、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薄弱
法学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方面较之硕士研究生显得比较薄弱。高校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后,法学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断受到用人单位的质疑,社会上对本科层次法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不满意。同时,跨专业在法律行业就业相对容易,尤其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跨专业通过司法考试后在法律行业就业、发展比较顺利;此外法律硕士专门为这些人才进入法律行业提供了机遇,这都增加了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三、解决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瓶颈的对策研究
解决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瓶颈,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需要国家、高校和毕业生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国家从政策上提供便利条件,高校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个人提升专业素质,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而顺利就业。
1、国家要从政策上为法学本科毕业生提供便利条件
在高校招生政策上要限制法学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将本科毕业生数量限制在一定范围。在就业政策上,加快国家涉法机关新老交替步伐,为法学本科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坚持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安排法学本科毕业生到涉法机关见习,通过见习,选择一批法学专业业务素质高,思想品德好,踏实肯干的毕业生留下。落实、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的工作思路。
2、高校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指导方面进行调整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法学本科毕业生薄弱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调整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和服务,使法学本科毕业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培养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法学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夯实的法学专业知识,还要有交叉的学科知识和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高校可以加大力度培养法学类第二学士人才,如法学与经济类、法学与管理类相结合。高校要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体现专业特点,更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进行职业前景剖析,指导学生尽早确定职业目标,理性规划大学生活。
3、法学本科毕业生要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不断提升职业竞争力
法学本科生在校期间要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自我剖析和职业认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结合职业目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提升综合素质。利用寒暑假业余时间开展社会实习实践活动,了解、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在毕业前进行求职技巧的培训、学习,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隋晶秋.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2]张志强.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9)
[3]朱林.邓荣华.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5)
[4]姚植兴.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出路.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