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语文教科书的启示

2014-07-04 00:55关惠文
青年文学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国文时代性编者

摘 要:1932 年,随着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20世纪30年代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进入了繁荣时期。总结30年代语文教科书的特点,借鉴其中一些对当今教材编写有意义的经验和启示,实现对30年代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30年代;语文;教科书;启示

作者简介: 关惠文(1991-),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1

一、30年代语文教科书的特点

20世纪30年代是语文教科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教材编写,已经开始尝试革新尝试。五四以后直至抗战全面爆发的10余年间,教材编制主要采用审定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对教材编制实行课程标准控制和审查机构控制两种控制,官方的控制逐步加强,如《初级中学国文》,封面顶端印有“教育部审定”;《高级中学国文》封面印“遵照部级课程标准编辑”。这就使得民间自编教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本文主要侧重抗战前期30年代的语文教科书。本时期语文教科书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文、白兼选。

五四以前的教科书一般都是文言文,五四以后,语体文蓬勃发展,白话文作品相继问世。但是,此前的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且许多教科书把文言文、白话文分编成两套教材,如沈星一、穆济波的初级、高级“国语读本”外,还另编了初级、高级“古文读本”。1932 年,随着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便开始正式规定文、白两种语体的“合理”比例。大致是:初一3: 7;初二4:6;初三5:5;高一6:4;高二7:3;高三8:2。这为编者在编写教科书时文言、白话的选择比例上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30年代优秀的白话文作品相继产生,也为选文增加了选择的余地。文、白兼选成了这一时期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点。

(二)选文体现时代性

1932 年颁布的《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1936 年颁布的《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要求课文“含有振起民族精神”的内容, 教材目标增加了“了解本国固有文化, 培养民族精神, 振兴民族”等体现时代性的条目。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阿普尔说:“围绕将什么编入教科书中,将什么排除在教科书外的‘正式的知识的争论,事实上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3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这种政治背景在教科书的选文中也有所体现。如《初级中学国文》在“编辑大意”中说明了选文的内容标准:“1、合于中国党国之体制及政策者;2、合于唤起民族意识;”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很强的政治性和时代性特征。再如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国文百八课》。书中收录了朱自清、茅盾、鲁迅、周作人、郑振铎、丰子恺等人的揭示新时代精神的作品, 其编辑旨趣在于“有益于青年的身心修养”。这里的“时代性”, 正如陈军所言: “不单是语言上的( 用语体文代替文言文) , 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 用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和自由的品质对抗着封建经学之道) , 概括地讲就是离经叛道。”(陈军. 论课文的时代性[J]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 ( 11))。

(三)教材编排体现科学性

严谨的结构、清楚的逻辑、完备的助读系统,这一时期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如《复兴初级中学国文教科书》,在正文后加作者、注解和暗示,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体现了编者对教科书助读系统的重视。再如朱剑芒编写的《朱氏初中国文》,一篇文章的构成部件有:课文、出处、注释、参考、习作(即练习,而非写作)、表解。注释多为解释重点字词、难字难句,编者作注释颇见深厚的古文功底,词语不仅作解释,还标示出词语原文出處,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深层理解。除此之外,还有教科书把选文分成精读和略读两部分,增加学生自主研读的机会,例如《初中当代国文》和《高中当代国文》。

这一时期在编排上的最大突破莫过于单元组合的进一步完善与成型和混编体例的出现。五四以前,人们便已经开始尝试单元组合法,到了30年代,教材编者在原有单元组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创新,开创了混编的新体例。如傅东华编的复兴初、高中《国文》,由商务印书馆于1933 年出版。这套教科书的最大贡献,就是在选文单元中有计划地穿插编入了系统的“习作教材”,开创了读写教材混合编制的新体例。还有孙俍工的初高中《国文教科书》,将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读写方法的知识编进了教科书。而混编型教科书的成型之作当属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合编的《国文百八课》。“打破了历来课本选文各不相关、毫无系统可寻的传统编辑模式,而创制了一种尽可能体现语文教学科学程序的编辑体例。”

二、30年代语文教科书对当下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启示

(一)语文教科书中应体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理念

“复兴教科书”除了注意阅读教科书和写作教科书的设计之外,还注意到了口语教材的设计。1933年出版的齐铁恨编著、何炳松校订的《复兴说话教科书》,是我国最早的说话分编型教科书,课文有“日常会话,故事讲述,辩论练习”,这种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理念正是我们今天的教材编写应当注意的问题。

(二)教材编写应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应用

这一时期教科书在选文编排上也有共同的倾向,初中阶段由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的编排程序,在此时期大致已经确立。平实的文风,实实在在的生活态度,以儿童为本的编辑思想,值得当今语文教材借鉴。民国教材的清新自然被许多人称道,语文界不断有人提倡返璞归真。大多是针对当今语文教科书里一些矫情的文章、空洞的套话、不切实际的联系要求。

(三)注重小、初、高教材的有效衔接

不难发现,30年代的许多教科书都是以系列的形式出现的。如“复兴”系列教材,朱剑芒先生的“朱氏”教科书也是初高中一脉相承的等等。一个编者统编一套教材对于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下的教材多是一个主编负责一个大学段,至于学段与学段之间的衔接问题却无人问及。我本人也是受害者之一。我们初中学的是课改前的教材,到了高中赶上了新课标教材,无论是编写理念还是知识体系都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参考文献:

[1]董春华:《20 世纪30 年代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特点与启示》,《教学与管理》,2012年11月期

[2]顾黄初:《我国现代语文课程教材建设百年的理论跋涉》,《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年8月期

[3]屠锦红等:《我国语文教科书百年变革透析》,《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1月期

猜你喜欢
国文时代性编者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诗词的时代性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