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群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2014-07-04 00:55马昌谱
青年文学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程群文献综述

基金项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改项目《生产运作管理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编号:2011JB07)

摘 要:课程群的建设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课程群的涵义作了分析比较,概括出课程群具有相关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将从数据分析和研究内容方面对“中国知网”中关于课程群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在总结的基础上找到目前关于课程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关于课程群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进行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课程群;课程群建设;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马昌谱,男,贵州普安人。讲师。研究方向:工业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2

引言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课程建设改革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的施行,以及各高校纷纷对其开展的研究和实践,足以彰显其重要性。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课程群”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类型,时间跨度从1998年至2013年5月1日,总共搜索到的文献共计623篇,剔除2篇题目不同,内容相同和5篇内容和结构都非常相似的文献,最后剩下617篇。本文将从研究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内容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课程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预测未来研究的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的高校课程群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1、课程群的涵义

1990年,北京理工大學王嘉才等发表了“课群及其质量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一文,在论述“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时,提出要注重“课群”(课程群的最早称谓)的研究与建设,开起了课程群建设的先河。之后,一些高校陆续开展了名称大致相同但内容截然不同的课程群建设与实践,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程。

比较有影响力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六种:第一种也就是最早提出的,课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相互间可构成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的整合性课程的有机集成[1]。第二,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2]。第三,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密切联系的课程[3]。其四,课程群应是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性的几门系列课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并配备相应的教学素质,按大课程框架进行课程建设,进而获得整体优势,打造学科优势[4]。第五,课程群是指从属于某个学科、相互之间有着合理分工、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的系统化的课程群体[5]。 第六,课程群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6]。

综上所述,课程群建设应该具备几个特点。其一,相关性。课程群所含的各门(一般三门以上)课程,内容方面,相互之间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的联系,但又自成体系。其二,融合性。课程群建设是各门课程知识体系的重组,是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再设计,要对课程间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和整合。其三,创新性。课程群建设不是几门课程内容的简单叠加,而要打破课程、实验、师资等方面的壁垒,使之实现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和功能的优化。

2、课程群构建文献数据分析

2.1文献的发表年份分布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发表年度统计分析(见图1),大概可以看出对课程群建设的趋势,从1999年开始,课程群的建设逐步被高校所关注,近六年是课程群建设研究的高峰期,论文发表数量为508篇,约占总数的82.33%,特别是2013年达到最高峰,发表论文146篇,约占总数的23.66%。一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课程群的建设作为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而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另一方面,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删重就简、融合课程内容的课程群,自然也成为高校重视的对象。

2.2 文献的地区分布分析

据统计(见图2),在发表的617篇关于课程群的文章中,发表论文较多的地区江苏、浙江和山东。其中江苏地区的高校发表文章总计110篇,约占总数的17.83% ,浙江地区的高校,发表论文数量68篇,约占总数的11.02%,山东地区的高校,共发表论文50篇,约占总数的8.1%。而山西(4篇)、海南(4篇)、新疆(1篇)和贵州(1篇)地区发表论文数量较少,宁夏、青海和西藏的高校则没有关于课程群方面的论文发表。

从统计的数据分析,中部和东部的高校对课程群的建设比较关注,而西部和西北部极少关注甚至不关注。可见,西部的高校在课程群建设方面,须有待加强。

2.3 文献的期刊分布分析

经统计,共有165种期刊刊登了以“课程群”为篇名的文章,其中核心期刊117篇,约占总数的18.96%,分布在67种期刊上;发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为500篇,占总数的81.04%,分布在98种期刊上(见表1)。

在核心期刊中,刊登关于课程群论文最多的是职业技术教育,共9篇;其次是现代教育科学和职教论坛,各刊登6篇,再次是江苏高教,共4篇。其他的核心期刊绝大多数都只刊登了1篇文章。

从期刊的分布分析来看,关于课程群的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成功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此类文章很难在创新上有所突破。但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各高校对课程群建设的关注和重视。

3、课程群建设的内容分析

3.1 主题分布分析

搜索到的文章共涉及70个科目的主题,为了分析方面,将这些科目按照教育部学科目录进行分类,如图3所示。

图3文献的主题分布分析

图中所示,工学所占比例占绝对优势,文章数量为339篇,占总数的54.94%;其次是宏观、理论方面文章共58篇,占总数的9.4%;另外就是理学课程群方面的研究文章55篇,占总数的8.9%。在工学类目中,计算机和通信信息信号课程群构建的研究文章都是39篇,各占工學类目总数的11.5%; 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类文章34篇,占工学类目总数的10%。其他类目的研究情况,文学类目中英语课程群建设的文章较多,共27篇;理学类目中生物医药等课程群的研究共24篇,占理学类目的43.6%。

从统计的结果看,由于工学本身所包含的学科广泛,而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比较强,所以其文章发表量与学科本身性质和特点有必然的联系。而法律、政治、军事和管理等几个类目中的学科,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太多的衔接关系,建设课程群相对较困难,这应该是今后研究中重点关注的领域。

3.2内容分析

3.2.1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资源是课程群建设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建设应以课程群为中心,培养骨干教师,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上趋于平衡,形成一支团结、互助、富有激情的教师团队。在本领域开展研究的文献主要有《.Net网站开发课程群师资队伍研究》、《基于课程群的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和《基于选修课程群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

3.2.2 教材建设

课程群建设对多门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进行整合,删除了过时的和重复的内容,这些思想应该也要体现在教材健身上,教材的建设包括对优秀教材的选用和自编教材。高水平的课程群建设应该有一系列高质量的教材相互配合。《实验课程群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基于课程群的教材建设思考》、《“森林昆虫学”课程群教材的建设与创新》和《MATLAB仿真与电类专业主干课程群、系列教材建设》。

3.2.3 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是课程群建设中最多的表现形式,发表论文数量占整个文献的60%左右。课程群建设不同于课程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7],课程群建设属于中、微观层面的课程建设,是针对某一受教育对象,将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一起进行整合,删除重复过时内容,产生新的课程群;课程建设是从微观层面上对单门课程为对象,为提高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课程实施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比如精品课程的建设等;课程体系建设则是从宏观层面上以整个课程体系为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调整课程模块比例。

3.2.4 实验教学的建设和改革

实验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课程群建设一个重要环节,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就是要突出培养具有扎实的分析能力、较强的应用技能和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才。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对几门课程的整合,势必减少一些理论课时,这些课时可以用于填补实验课时的缺失。因此,建立开放的实验室,大力整合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实验应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蒋持平等从基础实验、综合研究型实验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三个层次,构建了基础力学实验课程群[8];孙燕等分析了“网络主导、课程协同、情景教学、综合应用”的网络课程群模式,规划了网络课程群的实验体系、实验组织、实验设备和环境的建设方案[9] ;余建国等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ERP人才培养定位、ERP实验教学方法及其趋势的分析,开展了《ERP原理与应用》实验课程群研究[10] 。

3.2.5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

陈得宝、杨一军等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控制课程群的特点和专业要求,提出了“比喻教学法”、“对比类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和“分组预习法”的教学方法。黄录良,黄晓洲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群的特殊性,抓住“作品”这一核心要素,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对作品制作全过程的解析让学生了解作品制作的全貌,进而“逼”学生自己动手,学生才敢于动手、善于实践,真正熟悉、掌握教学所要求的东西的教学思想。屈文涛,宋红等结合西安石油大学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环境要求,基于校企结合理念构建了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群, 开展了“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尝试;吴兆荣结合数学专业函数类课程群的建设,结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性,提出了“阶段教学法”的思想。

4、结束语

从上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课程群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12年达到高峰期,说明高校对课程群的研究在近些年是比较关注的。从统计分析来看,中东部的高校对课程群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而西部的高校相对比较薄弱。从研究的主题上看,法律、政治、军事和管理方面的课程群建设相对较少,而在内容上,多数研究者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的整合上,而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比较缺乏。

参考文献:

[1]王嘉才,杨式毅,霍雅玲等.课群及其质量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增刊

[2]吴开亮.关于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探讨[ J],江苏高教,1999, (6).

[3]张瑞民.系统科学理论与课程群整体改革的几点思考[J].衡水师专学报, 2002, (4).

[4]陈文山.组建课程群打造学科优势[J].琼州大学学报, 2003,(5).

[5]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3, (3).

[6]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 江苏高教,2006,(6),73-74

[7]郭必裕. 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比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05.4,114-116

[8]蒋平,王士敏等.基础力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力学与实践,2007,29(6),69-71。

[9]孙燕,曲维光等. 网络课程群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 计算机教育,2010,23,108-112。

[10]余建国,冯梅琳.“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群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57-159。

猜你喜欢
课程群文献综述
网络工程专业围绕教学关键点的网络软件课程群构建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关于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