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与义写景诗对江西诗派的新变

2014-07-04 09:28江梅玲
青年文学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陈与义理趣白描

摘 要: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的诗风,突破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尤其是其中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给南北宋之交的诗坛带来了新的转变。简斋诗摆脱了书斋的束缚,着眼于自然景物,重视诗人的主观体验。诗人能够很好地把握周遭景物,作诗时往往能即景会心,用白描手法细致描绘,又能将情感投射到诗歌之中,做到情景交融,形成清新恬淡的诗歌风格。在写景诗的创作中,简斋还注重发掘理趣,使诗歌富有哲思。

关键词:陈与义;清俊恬淡;白描;理趣

作者简介:江梅玲,2012级古代文学研究生,所在单位: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2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是继苏轼、黄庭坚辞世之后到南宋四大中兴诗人崛起之前,南北宋诗坛最为杰出的诗人。《四库全书总目》有载:“靖康以后,北宋诗人凋零殆尽,惟与义为文章宿老,岿然独存。其诗虽源自豫章,而天分绝高,工于变化,风格遒上,思力沉挚,能卓然自辟蹊经。”[1]陈与义诗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其诗歌创作既有对黄、陈等人的继承,又突破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影响了南宋诗人的创作。尤其是其中一些描写自然景物诗歌,如一湾清泉,给诗坛带来了清新之气。杨玉华在其论著《陈与义、陈师道研究》中对陈与义的部分写景诗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写景诗的基本风貌,也注意到了陈与义擅长工笔描绘,其诗已呈现出追求“理趣”的特质,但未突出陈与义在诗风扭转中的作用。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在简斋《春日》一诗后评价:“已开诚斋先路”,[2]认为简斋诗影响到了杨万里的创作。张福勋在《简斋已开诚斋路——陈与义写景诗略论》一文中主要从心物关系这一角度阐述了陈与义诗歌对诚斋体的影响。陈与义写景诗中的新变特质已为学界所关注,本文试探讨陈与义这些诗是如何对江西诗派形成超越的。

1、诗歌主题的新变:离开书斋,走向自然。

书斋生活是江西诗派的主要创作主题之一。黄庭坚、陈师道等人辞世之后,后进学者的创作依然局限于这狭小范围,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对以学问为诗,以文字为诗的过分追求,使得诗坛颇为沉闷,缺少生气。陈与义的诗歌对江西诗派的突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把视野从狭小的书斋之中解放了出来,转向了书斋之外的广阔的世界,走向了“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既指的是外部环境,自然山水,又指的是其诗风的清新自然。吕本中、曾几等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但并未扭转诗风。简斋诗中有大量的写景咏物之作,他早期的创作就体现出了对江西诗派的新变。如他早期的写景名作《江南春》:“雨后江山绿,客愁随眼新。桃花十里影,摇荡一江春。朝风迎船波浪恶,暮风送船无处停泊。江南虽好不如归,老荠绕墙人得肥。”这首诗完全没有了“书斋气”,写得颇有风韵。诗人羁旅他乡,置身于雨后的景色之中,首句用一个“绿”和一个“新”写出了雨后景物的焕然一变。第二句描写在桃花树影里摇荡的一江春水,如畫美景,尽在眼前。张嵲曾评价简斋:“公尤邃于诗,体物寓兴,清邃超特,纡余闳肆,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3]简斋善于体察自然景物,追求诗歌的自然流转,颇得韦、柳自然闲淡之神。简斋的咏物诗也很有特色。如他的咏物诗《雨》: “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此诗并未描写雨之情状,而燕子以及雨打梧桐的意象,到骨寒意的描写,立刻让人体味到凄凉之意,作者将身世飘零之感与自然景物很好的融合了起来。再看《梅花两绝句》其一:“客行满山雪,香处是梅花。丁宁明月夜,认取影横斜。”漫天风雪之中,独有梅花香来,只一句便将冰天雪地中凌寒而开的梅花的品格描写了出来。后一句在不动声色中化用了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将梅花的月中姿态描绘出来,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全诗无生僻字,描写的都是平常之景,自然亲切。

靖康之乱后,国家动荡,诗人背井离乡而南渡。和之前处在安逸时期的其他诗人不一样,南渡使得简斋彻底离开了书斋,他的眼界得以更加开阔。在旅途之中,他也创作了不少写景诗。如《将至杉木铺望野人居》:“春风漠漠野人居,若使能诗我不如。数株苍桧遮官道,一树桃花映草庐。”诗人在旅途中被山中景色深深折服,深感若是住在此处的人会作诗,自己就要自叹不如了。参天大树遮住了官道,那一树桃花与草庐结伴出现在诗人的眼前,这不仅在视觉上给诗人以眼前一亮的美好感觉,也使诗人的心情感到非常的愉悦,在疲惫的旅行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简斋这一时期的一些写景诗也融入了物是人非的故园之思及对国家动乱的沉痛之情,这也让简斋诗中呈现出了杜甫的风韵,如其咏物诗《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借牡丹表达其忧国之情,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的笔调表达沉痛之心。陈与义的写景咏物、师法自然之诗作,真正做到了走出书斋,贴近了现实生活,不再在书卷中寻找诗材,而到现实自然中求得灵感和诗材,在实质上推动了诗风的扭转。

2、创作方式的转变:即景会心,工于白描。

江西诗派一突出的特点是非常讲究诗歌的谋篇布局、文字技巧。黄诗以“费安排”[4]著称,陈师道被称作是“闭门觅句陈无己”[5]。黄、陈等人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确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后进学者过分强调章法、字句,雕章琢句,画地为牢,有伤自然,难以有所突破。简斋却很好的跳出了牢笼,其写景诗的突出特点就是心有所动,用平淡浅近的语言,即兴成篇。他成功地将“闭门觅句”转变为了“开门句来”。正如他自己在《春日》诗中所言:“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眼前的树,鸣禽,花草、林子,无不是创作的源泉。简斋作诗不再纠结于章句的安排,一旦有景物触动了他的内心,诗感一来,他就能够将眼前的景物细致地描绘出了来,即兴成诗。诗句之间往往连接顺畅,流转如弹丸,不见生涩。如他南渡之后所作的《罗江二绝》之一:“荒村终日水车鸣,陂北陂南共一声。洒面风吹作飞雨,老夫诗到此间成。”诗人在宁静安详的乡野之地,只闻得水车终日不停地发出鸣叫声,山南山北只有这一个声音。诗人慢步在江边,清风将水车扬起的水滴迎面拂来,这一刻诗人便诗兴大发,无须多费周折,将此刻耳朵听到的水车鸣声,面上感受到的清凉水滴吟出来,配合着诗人此刻恬淡愉悦的心情,天然就是一首好诗。

诗歌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简斋有能够将眼前之景转化成美妙诗篇的能力,这出自于他诗人的敏感,对周遭景物的仔细观察和体味,还出自于他精到的描写。如他的名作《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清池不受暑,幽讨起予病。长安车辙边,有此荷万柄。是身虽可懒,共寄无尽兴。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清风不负客,意重百金赠。聊将两鬓蓬,起照千丈镜。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梁王今何许,柳色几衰盛。人生行乐耳,诗律已其剩。邂逅一樽酒,它年五君咏。重期踏月来,夜半啸烟艇。”这首诗就展现了简斋高超的白描功底。诗人在炎炎夏日慵懒适意,在池边伫立赏荷花,将所见之景一一描绘,形神兼备,给人清风拂面之感,而诗人又很自然地由眼前的景色遥想前人,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的短暂,深感应珍惜当下,寄情诗律樽酒之中,享受逍遥恬淡的时光。诗人通过白描的成功运用,将环境描写得清幽淡雅,一首诗下来,不用典,没有苦心经营之痕迹,一派自然高雅。

3、诗歌的独特风格:清新恬淡,富有理趣。

简斋诗多能做到情景交融,風格清新恬淡。其中有一些诗歌与南宋杨万里的诗歌呈现在风格上的趋同,即用清新的笔调一洗江西诗派的瘦硬生涩,用恬淡从容的情调一改江西诗派枯燥无味。如简斋的《书怀示友其十》:“青青堂西行,岁寒不缁磷。蓬蒿众小中,拭眼见长身。澹然冬日影,此处极可人。子猷幸见过,一洗声色尘。”此处描绘了冬日里“竹”之“青青可人”的形象,用蓬蒿的小突出竹的长身挺立并借古人表现修竹“一洗声色尘”的高洁品质。再如《竹》:“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空灵的翠竹,潇洒的嫦娥,风姿绰约,很有形象感。试比较简斋《清明二绝》其二与诚斋《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清明清,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清明二绝》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前者是表现清明节时的情状,后者是表现初夏时的情状,都是以诗人的感受开篇,只不过一个是听觉,一个是味觉。简斋抱病在家,一个“抛”字表明他远离了喧嚣的市井之声, 其实是外界的纷纷扰扰无法侵扰到他的宁静自得,简斋此诗用语虽明白晓畅但又显工巧,后两句描绘的夕阳小景片段,他坐在窗边看夕阳,既陶醉于美好的落日景色,又欢喜于微风中的姿态百生的杨柳,表现出生活的闲情逸致。诚斋则以酸梅开篇,写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受,他闲卧在床,看窗外的芭蕉与窗纱浑然一绿,突发奇思妙想,一个“分”字用拟人手法,把芭蕉写活了,生趣盎然。夏日日长,诗人由于闲来无事,长睡在床,醒来后还朦朦胧胧,在一边看屋外的孩童捉柳花玩。两首诗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小片段,描写悠闲的情致,文笔清新流丽。相比之下,前者更为恬淡,后者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简斋还擅长以独特的角度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时,往往寄予哲思。如他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后两句就颇有理趣,看云似乎不动,而事实上我与云都在动,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而不自觉,景与理合,颇耐人寻味。再如《秋夜》:“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西风将落叶吹尽,哪还有秋之意象呢?是否一秋又要过去?于叶之中透露时光不止之意,也透露着作者对于时光的流逝的无奈。简斋诗继承了东坡以来的理趣诗传统,拓展了诗歌的内涵,也打开了超越江西诗派的一条路径,影响了之后的杨万里。

注释:

[1][宋]陈与义撰,吴书荫、金德厚点校:《陈与义集》下册附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43页。

[2][清]陈衍撰,曹旭点校:《宋诗精华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7页。

[3][宋]陈与义撰,吴书荫、金德厚点校:《陈与义集》下册附录《陈公资政墓志铭》,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35页。

[4][清] 潘得舆撰,朱德慈辑校:《养一斋诗话》卷一引朱子语,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4页。

[5]钱钟书:《宋诗选注》引黄庭坚诗《病起荆江亭即事》中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9页。

参考文献:

[1]杨玉华.陈与义、陈师道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

[2][宋]陈与义撰,吴书荫、金德厚点校.陈与义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清]陈衍.宋诗精华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4]张福勋.简斋已开诚斋路——陈与义写景诗略论[J].中国韵文学刊第8期,1994.

[5]邓红梅.陈与义诗风与江西诗派辩[J].学术月刊第4期,1994.

[6]莫砺锋.江西诗派的后起之秀陈与义[J].社会科学战线文艺学第1期,1984.

[7]孙莉.陈与义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6.

[8]沙晓会.《陈与义对江西诗派的继承和新变》[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8.

[9]吴倩.陈与义诗歌论[D].广州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陈与义理趣白描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深入”还是“转向”?
——从陈与义生平解读其佛禅作品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二十一世纪以前的陈与义诗歌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与义诗歌研究述评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荷卷》自跋
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小议诗的“理趣美”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