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度”

2014-07-03 00:08任映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娜塔莎项羽刘邦

任映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10-01

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的方法有很多,我想,合理地恰当地设置课堂问题,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这是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必须精心关注的。那么,我们如何提问呢?我认为,有几个“度”需要把握好。

一、体现层次性,先易后难,注意梯度

《学记》讲:“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也就是说问题设计应先易后难,符合学生实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语文课堂设计问题,可以由浅入深,由人物行为的刻画到人物内心,由景物、事件到情感、思想,由大概内容到具体细节,由点到面等。根据不同文体、不同教学目的,针对不同学生,遵循阅读的认识规律,逐层发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我抓住作品题目中的“归”字引导学生思考:从何归?归向何处?为何归?归后如何?前面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但后面的两个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也是学生必须在把握作品中心的基础之上才能回答的。

二、激发兴趣,点拨思维,注意效度

教师的提问要问到学生心里去,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提问要打开学生感情的闸门,催动积极思考,想方设法探究问题答案。好的提问、有趣的问题则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娜塔莎》一课,一般我们设计的问题会比较零散,如:娜塔莎是怎样一位人物形象?你觉得风度翩翩的安德莱公爵与“又瘦又不好看”的娜塔莎一见钟情有可靠的依据吗?这样一位姑娘的婚姻会是怎样的?她在舞会上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等等。而戴连成老师设计的问题是:如果娜塔莎就在我们班,你会喜欢这个女孩吗?喜欢她什么?不喜欢她什么?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自然积极地从文本中去寻找他(她)观点的依据,这时,老师应有足够的耐性。我们希望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所转变。这个边读边思考的答题过程是急促而又紧张的,在短时间内,学生的思维活动要经历概括、归纳、判断、比较和选择等过程,通过答问,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课堂的效率也得到了体现。

三、深究原因,探求本质,注意问题深度

深度的问题在于调动学生创造思维,推进思维的纵向发展。主要针对优秀学生,或问题的解决由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师要注意循序点拨,关键时刻引导思维走向,难度大的要分层铺垫,一点点把学生推上去,到最后达到豁然开朗、“花开见佛”的境界,问题彻底解决。同时,还应于无疑处有疑。在看似寻常的地方挖掘出深意和新意,引导学生创新和深入地认识文章所描写的普通事物,刻画的寻常人物,叙述的平凡事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蕴。例如,讲《鸿门宴》,在刘邦、项羽两军的对垒中,刘邦侥幸逃脱,才成就了后来的汉朝。假如项羽杀了刘邦,历史会怎样?引导学生推测结果,然后再回到课文,事实上项羽没能杀掉对手,这是为什么?从课文中筛选、归纳来寻找原因,学生会更积极主动,会以更大的兴趣探讨。最终发现项羽人格的不足:1.对敌斗争胸无城府,早早出卖向他告密的曹无伤;2.沽名钓誉,为项伯一句“杀有功之臣不义”就放了刘邦,置范曾多次举玉玦而不顾;3.狂妄自大,受用刘邦的假意恭维而飘飘然。认识到草莽英雄的悲剧实际上是性格的悲剧,从人性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深化了思想境界。解决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因而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促成学生思维的飞跃。其他如假如你是李白,假如你是杜甫、是苏轼等等问题都可以设置,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走进人物内心,去体验、去领悟、去享受。

四、围绕目标,设置主问题,注意信度

主问题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立的一系列有机问题。从运用价值上讲,有如下特征:1.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整体品读的牵引力;2.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教学板块的支撑力;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的凝聚力。也就是说,要能切实地教学目标的完成,问题展开要有逻辑性、层次性,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师生愉快地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和情感的火花。如教《外国小说欣赏》中《牲畜林》,我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不是让主人公朱阿一次或两次瞄准后就射击,而是让他瞄准了六次后才射击呢?我并不要求学生立马给出答案,而是给他们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从文中找寻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话题中心“延迟”手法的运用。这样,就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堂的效率也应该是高的。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娜塔莎项羽刘邦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奥地利性奴女孩不愿卖掉“牢房”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刘邦不识字吗?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
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