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难道不是灾难片吗?

2014-07-03 19:15:00李而亮
中华儿女 2014年11期
关键词:灾难片归来文艺片

李而亮

经过“计生风波”折腾的著名导演张艺谋携新作《归来》高调上线,以一种“一语双关”意味重现公众视野,自然得到大家的喝彩。《归来》更被冠以文艺片身份,10天里创下2亿票房,刷新非商业大片的记录。老谋子果然出手不凡,十分了得!

因为在剧情简介及媒体的赞颂中,实在看不出这部“文艺片”特别文艺之处,向来很少踏进影院的笔者,也禁不住花钱去一睹为快。看完电影,怀着沉重而悲伤的心情走出影院,久久难以释怀。眼中仿佛又浮现当年《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巴山夜雨》等电影里人物命运的身影。

可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上述那些电影为何不叫文艺片,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老井》、《山楂树之恋》,以及同时代有着相同历史背景和人物悲惨命运的《活着》不叫文艺片,偏偏将《归来》归入“文艺”之列呢?

所谓文艺片,是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似乎范围很广却又很特指。因为电影本来就是文学艺术这个大概念里的一种形式,凡是电影作品,肯定包含着文艺的成分。因而过去在影片分类中,有战争、历史、武打、科幻、爱情、青春等等分类,却少见专门冠以“文艺”的,盖因不管哪种影片,都与文艺密不可分;而如今将文艺片作为一种特指的影片类型,主要相对于商业片而言。按百度上现行的解释,文艺片“是需要引起人们共鸣的(此类影片好像更倾向于女性观众),以表达人类的情感的(表达爱情占多数)影片。它通过导演的艺术拍摄手法和演员的艺术表演,使观众深刻地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影片拍摄的最终目的。”

按这样的诠释,将《归来》称为文艺片也不错,但如此称谓显然令影片缺乏历史厚重感与对现实批判性而显得轻飘飘。当年那些反映“文革”等政治运动对人性摧残的电影,曾经称“伤痕影片”,或者为了规避敏词语而概括为“现实主义影片”。但从艺术水准上来讲,都堪称那个年代的扛鼎之作。

毋庸置疑,张艺谋执导的《归来》在故事叙述方式与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比原来同类题材的影片又高出一筹,无论是剧本改编、故事叙述、细节处理还是演员表演,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却不能由此能改变其“同类”的性质——均取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运动。

从反右、大跃进到“文革”,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以及许多人的命运来讲,说到底就是一场巨大灾难。这一定论,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经明确作出,无可争议。既然以这段灾难性历史为背景来讲述人的悲惨境遇,为何不能称其为灾难片?

提到灾难片,电影类型上还真有这个品种。百度上这样解释:“灾难片是以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一般渲染惊心动魄的灾难,以刺激观众的恐惧感,也有的表现摆脱灾难的方法,战胜或躲避灾难的智慧,或宣扬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经典影片有如《泰坦尼克号》、《日本沉没》、《2012》等。如果说,大自然造成的灾难为天灾的话,由政治运动造成的灾难就是人祸。人祸导致的灾难,其破坏力某种程度上比天灾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归来》讲述的故事上看,一个从海外归来风华正茂的教授,错划成右派被投入青海监狱十多年,与家人天各一方;“文革”期间只为见妻女一面逃出监狱,全家因此而遭致更大的厄运。待他走出监狱大门回到家里,面临的却是永远唤不到的“回归”。人间还有比如此灾难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摧残更甚的吗?

《归来》不愿称灾难片而称文艺片,究其原因是要规避某种政治风险,是一种策略性选择,多少带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新京报》的评论认为:“该片把历史命题哲学化,既是当下的生存技巧,也是装旧酒的新瓶子。有了总比没有好。”大概,这就是揭示灾难的《归来》不能称之为灾难片的无奈。

责任编辑 王海

猜你喜欢
灾难片归来文艺片
文艺片正在经受市场检验
中国银幕(2023年11期)2023-11-10 00:41:32
消费社会下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文艺片出路探析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核桃源(2020年2期)2020-11-18 20:01:37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草堂(2020年3期)2020-11-18 01:02:19
从电影《1942》中看灾难片展现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1:29:01
冰冻6年的情爱“归来”:天空瞬间就放晴
电影《归来》的诗意叙事与美学意象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41:54
于兰蒙特利尔获奖
杰出人物(2016年6期)2016-05-14 12:25:06
《归来》打破多项纪录
荣誉杂志(2014年5期)2014-08-08 23:30:03
这个夏天要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