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内蒙古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2014-07-02 15:45高春霞郝戊姜智慧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因子分析

高春霞 郝戊 姜智慧

摘 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通过对内蒙古现有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选取反映行业比较优势、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等方面的9项指标。根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8.0对内蒙古28个典型行业的各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给出28个行业排名,并根据行业的综合得分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内蒙古;产业发展;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088-03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增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到目前为止,中国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形式主要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都已经成为了国内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具有重要标志性的形式之一。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近些年来所取得快速发展的强动力,同时也看出其发展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息息相关。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内蒙古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三次产业结构水平如何?影响内蒙古产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又有那些?本文试图回答这些待研究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袁莉(2003),马波、王双(2005),乔颖、孙晓燕(2005)等都对政府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定位作了研究。主要观点为,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该打破观念的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的地方政府,以市场改革和社会服务为导向,合理设置地方政府机构,加强协同,构建一体化的协商机制。叶刚(2011)在《呼包鄂经济带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策略探讨》中试图利用产业经济学理论、文化学理论、区域合作理论等相关知识,从呼包鄂经济带具有实现文化产业一体化的条件出发,提出呼包鄂经济带文化产业一体化的原则和策略,从而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王欣、曹晓辉(2012)对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不仅要解决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更要从实践角度去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发展机制,加强三市政府间合作。

随着内蒙古经济特别是呼包鄂三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各界对呼包鄂地区的关注越来越大,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

关于内蒙古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聂华林、李长亮(2007)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分析中也认为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不是依靠全区经济的均衡增长实现的,而是以呼包鄂三市形成的蒙中经济圈的快速增长构筑的。张敏(2005)在呼包鄂区域中竞争优势的定量评估一文中认为,呼包鄂地区是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加快呼包鄂地区的发展不仅对于内蒙古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对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大西北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他运用竞争优势理论,比对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科技投入等因素分析了呼包鄂区域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提出了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基本策略。何金玲、李孝(2004)认为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内蒙古只能走不平衡发展的路子,构建自己的发达地区,而呼包鄂经济区就是最好的选择。构建呼包鄂经济区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需要两方面的力量:一方面,需要国家、自治区把呼包鄂地区作为拉动内蒙古经济腾飞的龙头来看待,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呼包鄂地方政府加强协调,达成共识,统一步调,加快一体化的进程。

二、内蒙古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腾飞式的发展,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展速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内蒙古的传统产业在不断地加强和巩固,战略性的新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也在飞速发展。针对内蒙古三大产业现状的分析来看,各产业生产总值都在逐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其中第二产业产值增长速度尤为明显。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报告中提到,从2007—2012年,内蒙古的地区生产总值由6 423.2亿元增加到1.6万亿元,年均增长15.1%;地方财政总收入由835.5亿元增加到2 497.3亿元,年均增长24.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的72%。

内蒙古正经历着几千年未有的历史性变革。社会结构上,以农牧业人口为主体转变为以城镇人口为主体,城镇化率由50.2%上升到57.7%。经济结构上,以农牧业为主导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导,工业比重由2007年的43.3%提高到2012年的49.8%;值得关注的是,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并没有牺牲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如今,内蒙古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五大商品粮基地之一,2012年全区粮食产量首次突破500亿斤大关,达到505.7亿斤;生态保护取得新成绩,10.2亿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生态补奖范围,草原植被覆盖率较五年前提升了5.4个百分点。牧业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牲畜头数连续8年保持在1亿头以上,牛奶、毛绒、羊肉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3 150元、7 611元,均完成了增长12%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农牧民收入增长较快,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不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也“跑赢”了11.7%的GDP增速。

从2007—2012 年内蒙古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其比重关系看,主要呈现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三次产业及其结构变化趋势符合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二是第二产业是拉动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和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主导力量,并在“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

综上所述,内蒙古的三大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在结构上不断趋于合理化,使地区经济得到推动和发展。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为了保证数据的易获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本文借鉴曲三省等人的现代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将通过对主要产业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并采取主成份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将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内蒙古的产业发展情况。endprint

(一)基于因子分析的产业发展水平模型构建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X1=a11F1+…+a1mFm+ε1

X2=a21F1+…+a2mFm+ε2

[…]

XP=aP1F1+…+aPmFm+εP

即X=AF+ε(其中:X1,X2,…,XP为P个原有变量,F1,F2,…,Fm为m个因子变量)。

具体的分析步骤:

第一步数据标准化。

第二步计算数据(Xij)np的协方差矩阵R。

第三步:求矩阵R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第四步:对相应指标进行分组并计算因子得分,如下式:

Fj=βj1X1+βj2X2+…+βjPXP

总得分=a1F1+a2F2+…+ajFj(其中ai由贡献率来确定)

(二)内蒙古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选取指标与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区域产业发展水平,我们需要考查众多对产业发展水平有影响的因素(即指标)。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在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下,以内蒙古区域内28个行业作为数据样本,建立了内蒙古区域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数据来自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部分样本数据是利用年鉴原始数据经过简单计算而得出。同时,为了保证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里剔除了一些有价值但是数据难以获取的指标。最终选取的指标为:X1区位商;X2产业贡献率;X3资金利税率;X4产品销售率;X5就业吸纳率;X6投入创造就业率;X7产业关联度;X8固定资产总额;X9职工人数。通过计算得出相应的指标值。

根据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的内蒙古地区28个典型行业因子得分及综合因子排名情况(见下页表1)。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产业主要是综合评价值位于前八位的产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第一组中得分较高。说明相比其他产业而言,这四大产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在该地区专业化率较高,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这与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稀土等自然资源有关,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推动了能源、冶金等产业的发展。然而,从第二分组来看,该四大产业得分相对较低,说明该地区在四大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低效率重复建设、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等问题,且大多数产品用于外销,低端产品输出量较大。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业是内蒙古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内蒙古天然的资源优势与先进的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一直是带动内蒙古地区整体产业发展的经济动力。

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看能源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这是由于内蒙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然的丰富矿产资源所致。另外,装备制造业的效益非常好,因为内蒙古拥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和较多知名的重工业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可以看出,要想保持该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同时还要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1)要提高竞争力,以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引导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这种支撑作用更显关键;借助内蒙古的能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为该区域产业发展锁定新的增长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要做强深加工,以冶金产业为支柱促进产业发展。内蒙古区域产业体系中冶金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当继续作为支柱产业,这是因为以包钢集团为龙头的冶金产业已具备一定优势。(3)要提升附加值,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拉动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具有较持久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这对我区来说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汤碧.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较[J].南开经济评论,2002,(3):54-58.

[2] 韩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杭栓柱.内蒙古“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 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5]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一)基于因子分析的产业发展水平模型构建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X1=a11F1+…+a1mFm+ε1

X2=a21F1+…+a2mFm+ε2

[…]

XP=aP1F1+…+aPmFm+εP

即X=AF+ε(其中:X1,X2,…,XP为P个原有变量,F1,F2,…,Fm为m个因子变量)。

具体的分析步骤:

第一步数据标准化。

第二步计算数据(Xij)np的协方差矩阵R。

第三步:求矩阵R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第四步:对相应指标进行分组并计算因子得分,如下式:

Fj=βj1X1+βj2X2+…+βjPXP

总得分=a1F1+a2F2+…+ajFj(其中ai由贡献率来确定)

(二)内蒙古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选取指标与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区域产业发展水平,我们需要考查众多对产业发展水平有影响的因素(即指标)。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在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下,以内蒙古区域内28个行业作为数据样本,建立了内蒙古区域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数据来自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部分样本数据是利用年鉴原始数据经过简单计算而得出。同时,为了保证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里剔除了一些有价值但是数据难以获取的指标。最终选取的指标为:X1区位商;X2产业贡献率;X3资金利税率;X4产品销售率;X5就业吸纳率;X6投入创造就业率;X7产业关联度;X8固定资产总额;X9职工人数。通过计算得出相应的指标值。

根据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的内蒙古地区28个典型行业因子得分及综合因子排名情况(见下页表1)。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产业主要是综合评价值位于前八位的产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第一组中得分较高。说明相比其他产业而言,这四大产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在该地区专业化率较高,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这与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稀土等自然资源有关,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推动了能源、冶金等产业的发展。然而,从第二分组来看,该四大产业得分相对较低,说明该地区在四大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低效率重复建设、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等问题,且大多数产品用于外销,低端产品输出量较大。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业是内蒙古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内蒙古天然的资源优势与先进的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一直是带动内蒙古地区整体产业发展的经济动力。

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看能源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这是由于内蒙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然的丰富矿产资源所致。另外,装备制造业的效益非常好,因为内蒙古拥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和较多知名的重工业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可以看出,要想保持该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同时还要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1)要提高竞争力,以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引导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这种支撑作用更显关键;借助内蒙古的能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为该区域产业发展锁定新的增长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要做强深加工,以冶金产业为支柱促进产业发展。内蒙古区域产业体系中冶金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当继续作为支柱产业,这是因为以包钢集团为龙头的冶金产业已具备一定优势。(3)要提升附加值,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拉动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具有较持久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这对我区来说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汤碧.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较[J].南开经济评论,2002,(3):54-58.

[2] 韩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杭栓柱.内蒙古“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 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5]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一)基于因子分析的产业发展水平模型构建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X1=a11F1+…+a1mFm+ε1

X2=a21F1+…+a2mFm+ε2

[…]

XP=aP1F1+…+aPmFm+εP

即X=AF+ε(其中:X1,X2,…,XP为P个原有变量,F1,F2,…,Fm为m个因子变量)。

具体的分析步骤:

第一步数据标准化。

第二步计算数据(Xij)np的协方差矩阵R。

第三步:求矩阵R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第四步:对相应指标进行分组并计算因子得分,如下式:

Fj=βj1X1+βj2X2+…+βjPXP

总得分=a1F1+a2F2+…+ajFj(其中ai由贡献率来确定)

(二)内蒙古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选取指标与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区域产业发展水平,我们需要考查众多对产业发展水平有影响的因素(即指标)。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在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下,以内蒙古区域内28个行业作为数据样本,建立了内蒙古区域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数据来自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部分样本数据是利用年鉴原始数据经过简单计算而得出。同时,为了保证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里剔除了一些有价值但是数据难以获取的指标。最终选取的指标为:X1区位商;X2产业贡献率;X3资金利税率;X4产品销售率;X5就业吸纳率;X6投入创造就业率;X7产业关联度;X8固定资产总额;X9职工人数。通过计算得出相应的指标值。

根据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的内蒙古地区28个典型行业因子得分及综合因子排名情况(见下页表1)。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产业主要是综合评价值位于前八位的产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第一组中得分较高。说明相比其他产业而言,这四大产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在该地区专业化率较高,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这与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稀土等自然资源有关,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推动了能源、冶金等产业的发展。然而,从第二分组来看,该四大产业得分相对较低,说明该地区在四大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低效率重复建设、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等问题,且大多数产品用于外销,低端产品输出量较大。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业是内蒙古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内蒙古天然的资源优势与先进的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一直是带动内蒙古地区整体产业发展的经济动力。

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看能源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这是由于内蒙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然的丰富矿产资源所致。另外,装备制造业的效益非常好,因为内蒙古拥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和较多知名的重工业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可以看出,要想保持该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同时还要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1)要提高竞争力,以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引导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这种支撑作用更显关键;借助内蒙古的能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为该区域产业发展锁定新的增长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要做强深加工,以冶金产业为支柱促进产业发展。内蒙古区域产业体系中冶金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当继续作为支柱产业,这是因为以包钢集团为龙头的冶金产业已具备一定优势。(3)要提升附加值,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拉动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具有较持久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这对我区来说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汤碧.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较[J].南开经济评论,2002,(3):54-58.

[2] 韩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杭栓柱.内蒙古“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 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5]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因子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借京津冀一体化东风助力石家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