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4-07-02 17:50陈琦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困境对策

陈琦

摘 要: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是当前大学生管理体制、育人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的必要性,重点探讨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070-02

一、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的必要性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分制的全面推行

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本科教学采用的是学分制。对学生而言,学分制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特长制订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有利于学生确立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但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其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无论在学习方法还是思维方式都有不同要求。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特点和要求,如何选择学习的课程,如何制定大学期间乃至人生的发展规划,这些都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对学校而言,学分制也打破了传统学年制在课程设置上的“齐步走”、“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局面。这时,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上,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班主任制”也须做出一定的改变,才能适应学分制给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带来的变化。这时,必然要同时引入导师制,强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同时也细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

2.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

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基本特征,为学生毕业后走上职业发展道路作准备。大学本科阶段,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一个基本规格的要求,这对于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应看到,学生的基础、禀赋、兴趣各有不同。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地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具体建议,督促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指导学生选修各类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课程论文等课外学习活动,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出客观分析与评价,引导其不断改进。这种不断调整、及时引导的指导培养机制,可转化为对学生的不断激励,也可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师指导下,发挥最大的潜能、获得个性的最大发展、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既符合本科生基本培养规格的要求,又更能适合自己的个性发展,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3.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中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左右,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仍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时期,是个体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但又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校的大学生们在身心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社会生活经验的不足,自我控制力较弱或一些心理障碍,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导师可以通过教学、科研、谈心等活动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当前本科生导师制推行的困境

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高校中还是比较新的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比失衡,导师资源匮乏

随着高校扩招,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但师资队伍的建设明显滞后,而且在导师遴选中,学校要求导师不仅要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在学术上也应具有一定造诣,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这使得合格的导师数量明显不足。目前中国高校一个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多,其师生比平均为 1∶17,而在美国常青藤盟校中,斯坦福大学的师生比是1∶3,布普林斯顿大学为1∶6,这些久负盛名的高校都严格控制学生规模,使师生比保持理想状态,而中国高出理想状态的几倍。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要求导师经常和每位学生单独见面,似乎有点勉为其难。因此,导师更像是专业指导教师,而非专门指导教师。再者,高校的教师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从事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等工作,使得本来就因为师生比例失衡造成的困境更加窘迫,从而使得有的学校导师制名存实亡。

2.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导师责任心有待加强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许多导师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深远意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身的事,学的好坏与己无关,作为教师只要上好该上的课就行了,把教书和指导学习、教书和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即使在明确了学生的导师后,一些学院的学生能见到导师的次数也很少,甚至对导师只知其名却未见其面,导师也无法履行导师职责,这样的导师制对学生来说,根本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据了解,我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导师制本身了解不够,认为就是选课时和导师联系联系,其余时间和导师接触不多;另一方面,导师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深造或择业指导也不够关心。

3.考核体系缺乏,职责意识不清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导师的选聘和管理制度不规范;导师和学生的互动缺乏制度规范;导师的奖励和约束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在考核体系方面,很多考核内容难以量化,而且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影响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对导师的教书育人工作量化、指导落实不够,并且没有实质性的考核和评定,导致部分导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缺乏热心。激励机制方面,激励数量偏少,严重影响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虽然高校都在逐渐转变观念,肯定本科生导师工作的重要性,但在涉及教师职称评定、年终奖励等关键事务中,承担本科生导师所做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份量轻、甚至微不足道,具体体现为:工作量少、工作津贴少,从而使本科生导师产生失落感,甚至以种种理由退出这项工作。endprint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路

1.采用合理的导师制模式

针对师生比严重偏低的现状,在充分利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聘请一些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愿意发挥余热的离退休教师和优秀硕、博士生、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导师或导师助理。同时还可以聘请校外人士担任导师。在不同高校,可以考虑采用不同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如完全导师制——导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科研导师制——主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工作,锻炼科研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优秀生导师制——英才教育模式,让最优秀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导师指导下脱颖而出,取得优秀成果。还可以考虑实行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导师有机结合的模式,两个阶段的导师可以不同,允许学生更换导师。首先,考虑到现今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的情况,为大学新生尽可能按照第一阶段标准指定导师,以更有效地解决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等方面的问题,缩短他们的适应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咨询等方方面面的帮助,使学生有所依靠,健康成长。其次,在进入大学三年级以后可以让学生根据选定的专业方向再行导师选择。此时学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正是发挥导师科研指导作用的好时机,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导师遴选和管理

为确保本科生导师制的科学、平稳运行,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应保证其规章制度的完善,应认真、细致地制定政策,使导师工作的开展,导师的培训、聘任等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品、人格,有高度的责任心,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一般情况下,本科生导师的工作没有多大难度,但要付出时间、精力去辅导、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导师要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因为本科生导师定位于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学术研究,要做到能够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专业指导,帮助学生扩展与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导师本人不仅应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而且在学术上也要有一定造诣,具有科研指导能力。第三,导师要保证工作时间。本科生导师必须定期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进行有主题的活动。如面对面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使导师对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可以增加学生对导师的信任,有问题愿意与导师沟通,使本科生导师制不致于名不副实。

3.建立科学的导师考核与激励机制

首先,应该尽量把考核内容量化,这样的考核结果更接近现实,更公正。同时应该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奖优罚差。另外,为了让导师更重视这项工作,把导师工作的考核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挂起钩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导师制的推行。再有,由于导师制刚开始实行不久,很多高校还没有什么经验,有时会出现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比如缺少专项启动资金等。在国外很多高校这项制度存在已久,导师没有额外的收入,是因为这已经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的酬劳已经随工资发放下去了,而我们现在要求教师义务地来做这件事,如果教师境界不高,就会影响执行效果。不过,我们相信随着导师制的深入推行,会有更多的相关文件出台,从而更有效地保证导师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甄宏君.学分制条件下实行导师制的几点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2):89-91.

[2] 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80-84.

[3] 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6):85-88.

[4] 吕秋丰,靳艳巧,林起浪.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1):88-89.

[5] 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

[6] 杨晓玲.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9):56-59.[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困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