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书达
鸡病综合防制误区及纠错
谷书达
在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对鸡病的防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保持鸡只(群)健康,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保持高的生产性能,才能保证养鸡的高效益。
对鸡病的防制,通常是采取综合防制的措施。主要包括全进全出,隔离、消毒,并通过免疫接种来提高鸡的免疫水平,达到预防鸡病的目的。
在实际养鸡生产中,对鸡病的综合防制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影响了鸡病防制的效果或导致鸡病的发生。下面列举一些生产中在鸡病综合防制过程中常见的误区,通过纠错的方式以阐述正确的鸡病综合防制措施,以达到鸡的科学、高效、健康饲养的目的。
1、对鸡病综合防制策略认识的误区
误区1:对鸡病综合防制策略的认识有偏差,鸡病防制时,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而对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及鸡场隔离饲养、消毒工作及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其他防制措施等重视不够。在生产中,往往会导致病原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引起鸡群发病。
误区2:鸡场在执行鸡病综合防制措施时,随意性强,不能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2、科学认识全进全出的误区
误区:把不同来源、不同品种甚至不同日龄的鸡混合饲养,如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把雏鸡、育成鸡、成年鸡都养在一起,有的甚至在同一鸡舍既育雏又养大鸡。还有的为了提高鸡舍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数量,进行连续饲养,老鸡不淘汰,新雏鸡又进场,使鸡舍、鸡场没有间歇。长此以往,导致鸡容易发病。
3、隔离饲养误区
误区1:鸡场在设置之初,选址、建设随意,不考虑生物安全,没有条件进行隔离饲养。有的鸡场建在居民区内,或靠近村庄城镇。有的鸡场没有大门及消毒设施,鸡场四周没有隔离设施,场区与场外的界限不明显,没有设墙、防疫沟或防护林带等隔离带,外来人员及动物等随便进入鸡场。还有的鸡场之间距离太近,鸡场隔离条件差。一旦邻近鸡场发生鸡病,其中的致病因子会有风吹或各种媒介和污染物带到邻近鸡场,而成为鸡群感染的潜在威胁。
误区2:外来人员及动物随便进出,养鸡户互相串防。
误区3:鸡舍没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等。饲养员的工作服不注意清洗消毒。饲养员进入鸡舍只换工作服外套,不换鞋。
4、鸡场环境卫生管理误区
误区1:场区环境污染严重,鸡场选址、布局时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绿化及粪便处理等问题,场区空气质量差,有害气体含量高、尘土飞扬。鸡场没有粪污处理设施,粪污随意堆放,到处横流,严重污染环境。
误区2:鸡舍环境控制较差,鸡舍空气质量不好。鸡粪不及时清除,堆积时间长。
误区3:病死鸡和鸡粪随意处理。
5、消毒误区
误区1:一些中小鸡场或养鸡户消毒设施不全甚至没有消毒防疫措施。在不少养鸡场入口、鸡舍入口及重要通道等处都没有设置必要的屏障及消毒池,无法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消毒。鸡舍长期不消毒,不坚持定期消毒。
误区2:忽视用具、人员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只注重养殖小环境的消毒。消毒前不对消毒对象进行清洁,直接使用消毒药。
误区3:随意增加或减少消毒药物浓度,几种不同的消毒剂混合使用,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
6、免疫接种误区
误区1:认为只要接种疫苗,鸡就不会发病。
误区2:鸡场的免疫程序一成不变,或照搬别的鸡场的免疫程序。
针对上述误区,应采取以下科学防控技术。
1、强化鸡病的综合防控意识
在过去鸡的养殖规模小、数量少时,由于产品的流动范围较小,鸡病种类较少,主要靠免疫接种和药物防制就能对鸡病的防制起到很大作用。但在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条件下,疫病的传播速度快,鸡病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如病原种类多、毒株类型增强、非典型性变化、混合感染等,如果仅靠免疫接种来预防鸡病,因为免疫接种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中和相应的抗原,防制某一种疾病,不可能防治所有疾病。另外影响免疫接种的因素很多,常会造成免疫失败。而使用药物防制,由于受到药物使用范围的限制,及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的限制,作为鸡病防治的手段,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所以单纯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制,不能完全保证鸡只(群)健康,必须要同时重视隔离、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其他内容,对鸡病防制形成综合防制,才能真正有效地防制鸡病的发生。
要想搞好鸡病的综合防制,杜绝或最小限度地减少鸡病的发生,不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制计划,更为重要的是要认真地坚持按计划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长期认真落实。这样鸡群就会比较安定,鸡场的各项生产指标也较稳定,经济效益就比较好。反之,鸡病就会不断,鸡场效益受到影响,甚至会造成养鸡失败。
2、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全进全出是指一个鸡场或一个鸡场的一栋或几栋鸡舍,同时引进同一批次、同一品种、同一日龄的鸡苗,饲养一段时间后(到某个饲养阶段),同时出场、出栏上市。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有利于整个鸡场或一个鸡场的某一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便于管理,以消灭病原体,坚决杜绝不同鸡群相互交叉感染疾病,达到高效饲养的目的。如误区指出的那样,不执行全进全出,如果某一鸡群一旦发病,病原很快进行传播,鸡只互相传染,疾病很难得到控制。科学的养鸡方法是把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分开饲养,并且孵化场一定要远离鸡场。并坚决禁止把不同日龄的鸡放在一栋鸡舍里饲养,做到全进全出。实践证明鸡舍腾空的时间愈长,舍内存活的治病因子就越少。所以要让鸡舍有一定的空舍的时间后再进鸡,并在空舍期间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清除鸡舍及设备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以确保上一群鸡不对下一群鸡造成健康和生产性能上的垂直影响。
3、搞好鸡场隔离
(1)隔离是鸡场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要防制鸡病的发生,就必须进行严格的隔离饲养,防止一切传染源进入鸡场,把病原隔绝在鸡场以外,这样场内的病原种类少,鸡群发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要做好隔离饲养,要求鸡场建在地势高燥平坦、向阳背风、便于排水、水质良好的地方,远离村镇、居民点和工厂,尤其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等污染区。鸡场周围要有隔离物,在鸡场四周设围墙、防疫沟或防护林等隔离设施。鸡场大门、生产区入口、鸡舍门口等处要建消毒池。生产区门口建淋浴室。各排鸡舍保持一定的间距,不同日龄的鸡分别养在不同的区域,相互隔离,有条件时不同日龄的鸡分场饲养效果更好。鸡场之间保持足够的卫生距离,否则鸡场之间的距离越近,从感染鸡场向健康鸡场散播的可能性就越大;距离越远,从邻近鸡群传染上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小。鸡场要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作为隔离空间实现隔离饲养,如小山、水域、村庄、树林或地块上的作物、蔬菜、水果的生产场地等。
(2)鸡场应谢绝参观,不可避免时,应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消毒后方可入场。养鸡场应禁止其他养殖户、鸡蛋收购商、收购病死鸡的商贩进入鸡场。养鸡户互相串防,是鸡病散播的一种方式。如果一方鸡群患有疾病,最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同行进行讨论或交流。当鸡群发病时,应告诉邻居最好不要参观,更不要在附近的鸡场闲逛。鸡场饲养管理人员到外地出差的人,应在出差回来时,进行隔离消毒,清洗所有衣物,消毒穿过的鞋子等,以防止向鸡群里带进病原,引进疾病。猫狗等动物的毛发也能藏着对鸡有传染性的肠道微生物。如果猫狗等动物在鸡舍随便出入,就会对鸡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动物的脚上也会携带污染物质。鸡场内禁止养犬、猫等。野鸟可携带许多病原和寄生虫,其中有些可使野鸟成为机械带菌者,必须设法防止它们在养鸡场区域筑巢定居,防制飞鸟入场。养殖户不能与其他地方的家禽、伴侣动物或观赏鸟有任何接触,也是预防鸡病的一条有效措施。防止病原媒介物和中间宿主与鸡群群接触,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孳生地、杀灭体外寄生虫,经常捕捉灭鼠。
(3)鸡舍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并经常消毒、保持清洁。鞋是最容易传播疾病的媒介物。进入或出鸡舍,都应更换固定的鞋子,并注意消毒。
4、搞好鸡场环境卫生
(1)鸡场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粪污处理设施,搞好绿化,保护场区不受污染,也保证不对鸡场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封闭的鸡舍,细菌、飞沫、粉尘等可存在于鸡舍的任何角落。长期漂浮,会增加传染机会。鸡舍要每天清扫鸡舍走道,防止灰尘飞扬,清扫前后可先喷水或消毒药液。及时清除粪便。减少鸡舍氨气浓度,防止鸡群密度过大,保持垫料干燥等。
(3)病鸡没有治疗价值时应该及时淘汰,防止成为污染源而危害健康鸡群。有治疗价值的鸡要与健康鸡群隔离饲养,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死鸡要及时收集,进行深埋或高温处理、焚烧等,并做好消毒工作,严禁销售和随处乱扔。
(4)鸡场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对疾病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环境清洁和消毒是养鸡场控制疾病发生和流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清洁和消毒鸡舍,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会。如进行彻底清扫可减少约90%的病毒含量,喷洒常规消毒药可减少95%以上的病毒,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病毒和细菌的杀灭率大99.9%,同时使用几种消毒方法,可基本杀灭环境中的病原。鸡场无法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消毒,会增加感染疾病的危险性。在许多鸡场,小贩走村串户自由出入场区收购病死鸡只,大大增加了烈性病的传染机会。
(5)许多养殖场在消毒过程中,常忽视了用具、人员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只注重养殖小环境的消毒,造成养殖用具、人员衣物带毒、带菌,周围环境严重污染,从而造成养殖循环污染的严重隐患。因此养殖场每一个环节上均应重视用具和人员的消毒,以保证有效的消毒效果。为了发挥消毒剂的效果,必须先对消毒的环境和区域先进行彻底清洁,如清扫地面、墙壁、天花板上的污染物,清理设备用具上的污垢,清除光照系统(如电源线、灯泡、灯罩等)、通风设备上的灰尘,以提高消毒效果。
5、科学消毒
不要随意将几种不同的消毒剂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药效甚至失效。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选择3—5种消毒药,不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月轮换一次,因为不同的消毒剂抑杀病原微生物的范围不同,交替使用可以互相补充,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进入鸡场和鸡舍的人员和用具要消毒,车辆进入鸡场前应彻底消毒。
6、科学免疫
(1)执行正确的免疫程序。预防不同的传染病应使用不同的疫苗,由于鸡的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疫苗类型不同,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条件的可结合免疫监测手段,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免疫程序,才能使疫苗产生有效的免疫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切记照搬照抄别的鸡场的免疫程序,并且根据雏鸡母源抗体和周围鸡病的流行情况对免疫程序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定期对鸡群中抗体效价的变化规律的监测,可确定适宜的免疫接种时间,更有效地预防疾病。如鸡新城疫的监测,鸡白痢和白血病的净化,都可以通过进行抗体监测,检查阳性带菌(毒)鸡,给予淘汰,从而切断传染源。
(2)科学认识免疫接种。疫苗接种后一般经数天至2周左右的时间可获得数月至1年以上的免疫力,搞好免疫接种是养鸡场预防疾病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接种疫苗不能保证鸡群不发病。接种疫苗后对鸡群产生的保护力也不是百分之百。因为免疫接种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中和相应的抗原,防制某一种疾病,不可能防治所有疾病。同时由于许多疾病无疫苗或疫苗研制开发跟不上病原变化,不能进行有效的免疫接种。并且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只能有效地抑制外来病原入侵,并不能完全杀死鸡体内的病原。免疫接种会引起鸡群应激,影响生长和生产性能。影响免疫接种效果的因素甚多,极易造成免疫失败。如疫苗质量差、保存不当、选用不当;鸡群自身因素如母源抗体、健康水平、潜在感染和免疫抑制等,免疫程序不合理、接种途径不当、操作失误等都可造成免疫失败。
(作者单位:曲周县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