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复合词回避现象研究

2014-07-02 00:35陈昌勇王琳露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复合词构式英语专业

陈昌勇 王琳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复合词回避现象研究

陈昌勇 王琳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本研究通过多项选择和翻译测试,调查了30位不同水平的英语专业学生对两种类型的英语复合词的回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在多项选择测试中,受试并没有刻意回避英语复合词,只是无意识地少用复合词,而在翻译测试中,受试则有意回避复合词,尤其是离心构式复合词;(2)受试的回避倾向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逐渐减弱;(3)英汉语言的形态差异、英语复合词复杂的语义结构和对英语复合词较低的接触量可能是学习者回避使用复合词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本研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复合词;回避

一、引言

回避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由于语言能力不足或者心理畏惧等原因对所要表达的内容(如话题)、形式(如词汇选择)等作出避难就易、避繁就简等选择,以求跨越语言运用的障碍,达到表达思想内容和目的,有意或无意出现的一种语言心理现象 (陈平文2007)。二语习得中的回避现象最早是由Schachter(1974)在研究不同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限制性关系从句的不同处理情况时首先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研究支持Schachter的回避现象理论,对回避现象进行了更加精确的定义,从理论上探讨了回避策略的分类、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并扩大了研究范围,针对语言学习中的其他回避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Kleinmann 1977;Dagut 1985;Hulstijn 1989;Laufer 1993;Liao 2004;罗青松1999;阮周林2000)。另一类研究对Schachter的回避现象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学习者过少地使用某些语言特征不一定就是回避,并使用不同的术语来定义这些现象(Kamimoto et al.1992; Li1996;林汝昌1995)。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回避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由于语言水平的欠缺而在社会交往、课堂学习中遇到的语言交流障碍;但是过多地使用回避策略,则会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它容易使学生满足于应付交际的现状,形成一些简化用语的定势,使语言运用水平在低层次停滞不前;也容易导致一些错误的语言形式在语言运用中固化(罗青松1999)。现有的研究只局限于个别的语言现象,如定语从句、动词词组、介词等。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回避现象是全方位的,既存在于语法层面、词汇层面,还存在于句法层面;而且每种回避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亦不同,为此,有必要针对回避现象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找出相应对策,限制学生使用回避策略,帮助学生跨越语言障碍,循序渐进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调查了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回避使用英语复合词的现象,并分析其成因,旨在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二、英语复合词

复合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组成、且从语法上和语义上来讲是一个独立词的词汇单位。复合法是英语中最重要的构词法之一,其能产性极高。据1980年G.Leech的调查数据表明,二战之后新创造的词汇中大约有27%是复合词 (张韵斐 2004)。因而,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对复合词的定义、分类、句法和语义结构进行了研究。一些研究者分析了复合词的内部结构。Jackson&Amvela(2000:85)认为英语复合词有12种结构,而王文斌(2005)则表示英语复合词有15种结构。张维友(2009)对比研究了英汉复合词。Miller(1996:118)列举了复合词9种不同的词汇关系。Bloomfield(2002:245-250)提出了英语复合词的两种分类。就复合词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复合词有三种类型:句法复合词、半句法复合词和非句法复合词。此外,由于复合词相对于其成分而言是一个整体,英语复合词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向心构式复合词,即复合词的语法功能与其中心词的语法功能一致,例如bittersweet,blackbird等;

(b)离心构式复合词,即复合词的语法功能与其中心词的语法功能不同,或复合词没有中心词,例如halfmile,egghead,pickpocket等。

Hatch&Brown(2001:193-195)对英语复合词的习得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综述了英语复合词习得方面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总结,认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复合词时常常会感到困难,那是因为学习者弄不清楚复合词成分的顺序而可能会把第一语言形式直接翻译成第二语言。同时他们也指出,由于学生不知道复合法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构词法,因而他们会回避使用复合词,这也是外语学习者作文中复合词出现频率较小的原因之一。

从形态学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英语是一种屈折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孤立语言。英语有许多构词法,如词缀法、转换法和复合法等。而汉语中绝大部分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是通过复合方式产生的。由于英汉语言之间存在这样巨大的差异,中国学生没有意识到使用英语复合词是简化信息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且觉得学习和使用英语复合词(特别是是离心构式复合词)十分困难。并且我们也发现,中国学生使用英语复合词的频率比较低。因此,有必要对此做进一步的调查。本文依据Liao(2004)的研究设计,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英语复合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来说,本文旨在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是否回避使用英语复合词?

2.如果存在回避现象,那么他们的回避行为是否与其英语水平相关?

3.如果存在回避现象,那么他们的回避行为是否与复合词类型(向心构式和离心构式复合词)有关?

4.如果存在回避现象,那么他们的回避行为是否与测试方式有关?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受试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0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是从英语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中随机选取的10人,其中5名大三学生,5名大四学生,在这10人中进行一个先导测试。第二组是30人,其中16名大三学生,14名大四学生,然后对他们进行多项选择和翻译测试。这30名学生的英语专业四级成绩在57分至84分之间。我们选取专四成绩在75分以上的10名学生作为高分组,专四成绩低于65分的10名学生作为低分组,其余成绩在67分至72分之间的10名学生作为中分组。

2.研究工具

先导测试:既然回避行为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具备某些先验知识(Kleinmann 1977),那么有必要进行先导测试,以确保受试已经知道测试中复合词的意思。先导测试中含有40个复合词。我们要求受试者写下这些单词的意思,中文和英文均可。结果表明,所有受试者均熟知其中的28个复合词。因为这10名学生是随机选定的,所以他们的表现能较全面地反映英语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对这些复合词的熟悉程度。我们选定这28个复合词和其余2个语义易懂的复合词heartfelt和airdrop作为后面多项选择和翻译测试中的目标词。

多项选择测试:该项测试由30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下面有四个单词作为选项,它们分别是一个正确的复合词,一个相同词义的单纯词,两个错误选项(其中一个也是复合词)。受试者需要从这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填入句子的空白中。因为每个选项包含两个正确答案,因此我们会给受试者一些特殊说明,从而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上下文的一个选项。这30对复合词和相同词义的单纯词是根据先导测试而选定的。在这30个复合词中,有10个复合名词、10个复合形容词以及10个复合动词。同时本文也对英语向心构式复合词和离心构式复合词这两种类型进行了研究,所以在每组的10个复合词中,一半是向心构式复合词,一半是离心构式复合词。

翻译测试:该测试使用的是多项选择中使用的30个句子,但去掉了其中的目标复合词。而在每个句子的后面,我们给出了所需填写单词相应的中文意思。受试者需要把这个词翻译成英文。

3.研究步骤

测试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是先导测试,根据该测试的结果来编写多项选择题。一周过后,再让第二组的30名学生进行多项选择测试,时间是15分钟,要求受试者独立完成测试。

第二阶段是翻译测试。为了防止多项选择测试的干扰,在另一周过后,让同样的30名学生来做这份翻译测试,时间为15分钟,同样要求受试者独立完成测试。

4.数据收集

为了便于方差分析,我们把两项测试中得到的原始分转换为比例。比如,在30个多项选择题中,如果受试者做对了8个,那么其原始分就转换成0.27。而由于四个选项中有两个复合词,其中一个是正确答案,另一个是错误答案,只有受试者选择了正确的那个复合词答案才可以计分。在30个复合词中,有15个是向心构式复合词,15个是离心构式复合词。而假如受试者在这15个复合词中选对了8个,那么原始分则为0.54。翻译测试中也依此进行数据收集。

四、结果与讨论

问题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是否回避使用英语复合词?

表1详细描述了两项测试中受试使用复合词和同义单纯词的对比情况。

表1 复合词和单纯词的使用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受试在多项选择测试中选择的复合词占41%、相同词义的单纯词占46%,然而在翻译测试中选择的复合词占20%、相同词义的单纯词占68%;高分组在多项选择测试中选择的复合词数量多于相同词义的单纯词(52%:41%),除此之外,各组受试在两项测试中选择的复合词都少于单纯词。这个结果表明,在多项选择测试中,高分组受试更倾向于使用复合词,中分组差别不大,低分组则更倾向于使用单纯词;总的来说,受试少用了复合词,回避使用复合词的现象并不明显。然而在翻译测试中,各组选择的单纯词远多于复合词,他们都倾向于使用相同词义的单纯词,有明显的回避使用复合词(尤其是离心式复合词)的现象。

在与受试的访谈中,当被问到他们是否试图回避使用复合词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在两项测试中都使用相同词义单纯词的受试者表示,他们不使用复合词仅仅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们。可是,在多项选择测试中使用复合词而在翻译测试中使用相同词义单纯词的那些受试者则表示,在多项选择测试中使用复合词只是下意识的表现,而在翻译测试中使用相同词义的单纯词是因为他们接触这些复合词不多,因而不确定自己能否正确使用复合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多项选择测试中,受试者会无意识地减少使用复合词,而在翻译测试中,受试者可能会回避使用他们没能完全理解的复合词,而倾向于使用更为熟悉的相同词义的单纯词。从中我们可以推断,受试者可能具备复合词的接受能力,而不具备产出能力。而且英汉语言之间的形态差异和较少的复合词接触量可能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回避使用复合词的两个原因。

问题2:如果存在回避现象,那么他们的回避行为是否与其英语水平相关?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两项测试中,高分组使用的复合词要多于中分组,而中分组使用的复合词要多于低分组。为了证实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使用复合词之间是否相关,我们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分析每个学生英语专业四级成绩和使用复合词的数量。在多项选择测试中,相关系数为0.60,而在翻译测试中,相关系数为0.55,这表明学生的英语专业四级成绩和使用复合词的数量这两个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同时也表明受试的专四成绩越高,使用的复合词也越多。

本文还对各组进行了Post hoc分析,旨在对比三组学生分别在多项选择测试和翻译测试中的表现。统计结果表明,在两项测试中,高分组和中分组、以及中分组和低分组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而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则呈显著性差异。我们猜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高分组和中分组、以及中分组和低分组之间专四的平均分相差不大。高分组的平均分并不比中分组高多少,但是明显高于低分组。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学生的回避倾向会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弱。表2是Post hoc分析的结果。

表2 Post hoc分析的结果

问题3:如果存在回避现象,那么他们的回避行为是否与复合词类型(向心构式和离心构式复合词)有关?

表1说明,在三个组别中,向心构式复合词的均值都高于离心构式复合词,这就表明所有的受试者均对向心构式复合词亲睐有加,而不喜欢使用离心构式复合词。表3中配对样本的t检验表明,在两项测试中,向心构式复合词的均值明显高于离心构式复合词的均值,这进一步说明,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向心构式复合词。

受试者倾向于回避使用离心构式复合词可能是出于语义方面的原因。由于向心构式复合词的意义明确,词的意义可以从其构词成分中获得,而离心构式复合词通常是习语意义,大多数是隐喻意义,所以学习者很难从它们的形式中猜测其含义。为此,学习者就采取“求稳”的策略,即回避使用意义不甚明了的离心构式复合词,而使用意思明确的相同词义的单纯词代替。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研究结果,即两个离心构式复合词pickpocket和make-up在两项测试中实际使用的频率颇高。我们推断,尽管这些复合词的语义比较隐晦,但是由于比较形象生动或者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它们接触较多,因而使用的频率就较高。在与一些受试者进行访谈之后,我们证实了这一推论。因此,学习者对复合词的接触量会影响到语言的实际运用。

表3 两项测试中不同复合词均值配对样本的t检验

问题4:如果存在回避现象,那么他们的回避行为是否与测试方式有关?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受试者在多项选择测试中使用的复合词(41%)要远远多于翻译测试(20%)。配对样本的t检验(见表4)表明,多项选择测试中使用的复合词均值要明显高于翻译测试中复合词的均值,这也说明受试者在两项测试中的表现有所不同。

在翻译测试中,受试者回避使用复合词的倾向非常明显。表1表明,在翻译测试中,向心构式复合词出现的比例只有27%,离心构式复合词更少,仅仅14%,而相同词义的单纯词比例极高,达到68%。一个极端的案例就是,在多项选择测试中,复合词cold-shoulder出现的比例达到80%,而在翻译测试中,只有一个学生使用了这一复合词。

当受试者被问到他们在两项测试中不同表现的原因时,他们认为,在翻译测试中,他们不确定能否正确使用复合词,所以就选择使用比较有把握的单纯词。以此推断,当受试者进行翻译测试时,复合词复杂的语义特征(特别是离心构式复合词)可能会导致其回避使用复合词。

表4 两项测试中均值配对样本的t检验

五、结语

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回避已被中国大量的英语学习者所采用,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回避策略会影响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原因,本文对英语专业学生复合词回避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英语水平、复合词类型和测试类型这三个因素会影响到学习者对英语复合词的回避使用;2.在多项选择测试中,受试者会无意识地减少使用复合词,而在翻译测试中,则会刻意回避使用复合词(尤其是离心构式复合词);3.学习者的回避倾向会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弱;4.英汉语言之间的形态差异、英语复合词复杂的语义特征以及较少的英语复合词接触量是学习者回避使用复合词的三个主要原因。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英语学习者的复合词意识应该得到加强。Schmidt(摘自Skehan 1998:48)提出,语言元素在输入时要得到内化或有效地处理,就得被“注意”(Noticed)。除了通过广泛的阅读对复合词进行附带习得之外,有必要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提高辩识和认知处理复合词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利用分析英语复合词的内在结构、解释英汉语言之间的形态差异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复合词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复合词出现的频率和凸显度(noticability)应当得到提高,提高学生对复合词的接触量。因此,应当在教科书的词表和词汇大纲中增加复合词这一词类。然而,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复合词出现的数量远远不足以帮助学生强化对这类词的记忆。以2011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词汇大纲为例,我们经过统计,复合词大约只占了所有词汇的2%。其次,词汇习得过程中的回避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为了避免犯错,常常倾向于采用“求稳”的策略,即用一个常见的、意义宽泛的单词来代替一个意义具体的或惯用的单词,但是这会大大阻碍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建议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各种类型的词汇来丰富其语言。教师也可以刻意地设计一些练习,使学生有机会使用其经常回避的一些词汇和结构。比如,专门设计一些运用复合词的练习就能使复合词得到更好地凸显(salient),从而得到更好地习得。

然而,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受试范围过于狭小。本研究只选择了英语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作为受试,而没有考虑非英语专业学生。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对大一和大四学生,或是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其次,本研究使用复合词数量不多,而且只选用了两种测试类型。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可信,有必要增加各种类型的复合词以及测试类型。

Bloom field,L.(2002).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Daugt,M.&Laufer,B.(1985).Avoidance of phrasal verbs:A case for contrastive analysi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7).

Hatch,E.&Brown,C.(2001).Vocabulary,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Hulstijn,J.H.&Marchena,E.(1989).Avoidance:Grammatical or semantic cause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1).

Jackson,H.&Amvela,E.(2000).Words,Meaning and Vocabulary: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Lexicology[M]. London&New York:Continuum.

Kamimoto,T.,Shimura,A.&Kellerman,E.(1992).A second language classic reconsidered—The case of Schachter’s avoidance[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8).

Kleinmann,H.H.(1977).Avoidance behavior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Language Learning(27).

Laufer,B.&Eliasson,S. (1993).What causes avoidance in L2 learning:L1-L2 difference,L1-L2 similarity,or L2 complexity?[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5).

Liao,Y.&Fukuya,Y.J.(2004).Avoidance of phrasal verbs:The case of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J].Language Learning(54).

Li,J.(1996).Underproduc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avoidance:Investigation of underproduction using Chinese ESL learners[A].In L.F.Bouton(ed.).Pragmatics and Language Learning[C].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Miller,G.A.(1996).The Science ofWords[M].New York:Scientific Anerican Library.

Schachter,J.(1974).An Error in Error Analysis[J].Language Learning(24).

Skehan,P.(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陈平文 (2007).中国学生英语应用中的回避现象与教学对策研究 [J].疯狂英语(教师版)(9)。

林汝昌(1995).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对“回避行为”的一点质疑[J].外语教学 (1)。

罗青松 (1999).外国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 [J].北京大学学报(6)。

阮周林(2000).第二语言学习中回避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1)。

王文斌(2005).英语复合词的内在句法、语义及认知构建[J].外语研究(2)。

张维友(2009).英汉语复合词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1)。

张韵斐(2004).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3-21

陈昌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词汇学及语言教学。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现象研究”(项目编号:Y20132680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复合词构式英语专业
西部裕固语的并列复合词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南昌方言“X 人”式复合词考察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论名词补充式复合词的界定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