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郑思晖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有企业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和弊端逐步显现。近年来,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国企改革问题,不断强化国企改革力度。从分析国企发展现状入手,对国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当前形势变化,针对如何加快推进国企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供以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一般商业类企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01502
国有企业,也称国营企业。在国际上,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控股参与控制的企业。在我国,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和弊端。因此近年来,国企改革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政策研究重点。
1 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
总体看来,虽然我国国有经济在弥补市场缺陷、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及发挥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相对于在资源、政策等方面均占据的绝对优势,其在经营业绩、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却差强人意,同时其在自身转型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1)效率贡献有差距。从近年来的发展结果来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国企效率不高的结论。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2年,中央企业销售利润率分别为7%、4.8%、4.2%,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7.5%、8.2%、7.2%;地方国有企业销售净利率5.8%、4.3%、3.2%,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8%、6.1%、4.2%。2012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有企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89%,民营企业为2.89%,国有企业人均利润为3万元,民营企业为6万元。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低于民营企业。
(2)社会贡献有差距。从纳税角度看,国有企业占据了较高比重。2012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以66.65%的收入份额贡献了85.07%的纳税份额,百元收入那税率为8.69元,是民营企业的3.05倍。但从解决社会就业角度看,我国民营企业提供了全社会80%以上的就业岗位,国有企业因就业门槛偏高、竞聘流程复杂等原因,社会就业率总体不高,而民营企业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自身管控有差距。我国国有企业大都是整合兼并成立,“先有儿子、再有老子”,加之许多国有企业集团经营范围涉足较广,“集而不团”,集团层面管控难度相对较大、管控力度较大。此外,国有企业还普遍存在体制机制不活、激励机制不到位等内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自身发展。
2 国企发展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思路
国企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受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原本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的,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自身也不断进行转型调整,但管理运营中的某些领域仍滞后于经济发展要求。其次是受国企战略定位不清晰的影响。企业运行的基本逻辑是“使命决定战略定位、战略定位决定战略内容、战略内容决定决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决定企业运行效率”。由于国企的使命究竟应单纯定义为社会责任或是谋求一定的利润,抑或社会责任与利润平衡兼顾。一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这就直接导致国有企业管控、考评以及内部治理等方面工作难以准确把握。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越来越成为题中之义,这也是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结果。“国企改革”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一直以来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国企改革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从理论层面看,大致有三个关键节点:
一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三是十八届三种全会提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2)从实践层面看,也有三个关键节点:
一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要“搞活国营企业”,旨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下,通过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搞活整个国民经济。但是,这一阶段的改革并没有站在系统的角度来搞活整个国有经济,而是着眼于单个效益差的企业,对效益差的企业施予救济行为,而对效益好的企业关心甚少。这样的方式最终导致国企亏损面不断扩大,第一阶段的改革最终失败。二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提出要“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已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虽然搞活国有经济仍然是搞活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但是从经济发展的整体来说,仅仅搞活国有经济还是远远不够的。三是21世纪初至今,面临国有企业改革监管的关键时期。提出了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在某些领域逐步退出的运营策略。从目前来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政府提出的当前我国国企改革的落脚点和主要方向。
3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及难点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广义的混合所有制是指社会所有制结构上多种所有制并存,如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的社会所有制结构就是一种广义的混合所有制。狭义的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所有制成分联合形成的企业所有制形态,这是国企改革中提及的概念。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主要有4点:一是“集资”,通过实现产权多元化,进一步调整、充实、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构建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灵活机制。二是“引智”,通过利益相关方的思维发散和智慧博弈,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形成决策科学、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的治理结构。三是“抗风险”,产权多元化改革能够在健全内部制衡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利益体互相监督、制衡和约束,进一步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四是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有利于进一步明晰产权、规范权责,并在引入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同时,进一步注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管理及经营的提升,这也正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眼下,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国企改革进程,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改革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和潜力。但与此同时,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诸如是否一“混”到底,是否一“混”就灵,是否只要“混”起来就行等等问题还有待我们做深入的探讨、分析和研究。
4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等这些年一直被反复提及,近期,更是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热点。那么,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在国企改革这个“旧坛”中装入“新酒”,如何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最大化地提升国有企业效率呢?笔者认为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考量。
(1)国企改革绝不是“一混到底”,必须“分类指导”。目前,政府提出重新梳理每家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意义,并将国有企业划分为三类:公共政策类、特定功能类、一般商业类。针对这三类企业不同的功能定位,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和目标,提出除了“公共政策性企业”可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外,其他两类企业均可以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一般商业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进“特定功能性企业”的改革。虽然目前,国企改革方向已基本明确,但在具体操作上,中央及地方政府还必须加强引导并予以规范,在股东选取、持股比例确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要进一步总结、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确保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避免股权多元化改革被“半路叫停”等等。
(2)国企改革绝不是“一混就灵”,必须“分步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本质是产权主体多元化,但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也只是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它只是国企改革的第一步。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在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入多种经济成分,由多元股东通过市场化手段依法治理企业,建立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
(3)国企改革绝不是“混起来就行”,必须“规范运行”。首先要加强产权的流动和保护,这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实现国有和私有产权、区域内和区域外企业的一视同仁,建立健全产权流转顺畅的市场运行机制。其次各产权主体要充分注重自我提升,加强与其他产权间合作与融合。尤其是民营企业要不断提升企业资本社会化、治理结构规范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水平,不断强化与国有经济的交叉融合能力。再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进一步淡化所有制,强化混合制。不仅要建立混合多元的股权体制,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优化管理运营、考核考评、激励约束等企业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和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卫祥云.国企改革新思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王忠明.国企改革:从现代企业制度到现代产权制度[J].当代经济,2008,(10).
[4]黄群慧.新时期如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J].新华文摘,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