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014-07-01 12:54贺敬杰
考试周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切入点校本课文

贺敬杰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对一个老师有好感,对这个老师教授的学科就愿学乐学,学习成绩也会不断提高。要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的人格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来自课堂上的才华和能力,幽默风趣的个性,对学生的关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做他们的亲密朋友。师生关系和谐,才能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2.创新阅读,掌握语言技能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要“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我们试归纳有关“读”的词汇:默读、精读、略读、泛读、品读、美读、范读、吟读、唱读、背读、速读等。然而在这些众多的词汇中,我们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呢?阅读方法要创新,在创新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狄慈根在《辩证法的逻辑》中说:“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浅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我们试总结归纳阅读技巧分为三层次:速读——精读——美读。

速读、精读、美读交融一体,是一位阅读能手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在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时,速读是基础,强调整体感知作品内容与初步印象;精读是过程,强调发现作品中有价值的东西;美读是深化,强调文本境界与读者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一文时,首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读完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问题:课文写了什么?课文思路是怎样的?接着为达到深入阅读的效果,要求学生精读有关段落,并且每人至少提出一个质疑,点名要求学生或老师回答。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发现并提出不少颇具水平的问题。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美读,读出感情,读出美感,不讲求速度,尤其一位学生选择了最后部分进行美读,用一个词形容——“激动”,在“激动”的表现上,感情又是复杂的,有痛苦、热爱、激愤、坚定、意志……这种训练拓宽了知识领域,充实了教学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压缩了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语文老师要增强学识魅力

把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讲个八九不离十,一般语文老师不难做到,有教学参考书可参考,有别人的经验可模仿,拿过来,传过去,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做这样的语文老师可算得“合格”,但未必“正宗”。如果讲教材上的《论语》十则,你却没有读过第十一则;如果讲教材上的“鲁提辖”,你却不了解《水浒》;如果讲鲁迅的杂文笔法,你读的鲁迅杂文却还没有超过五篇;如果讲《苏州园林》,你却缺乏一定的艺术构图的欣赏眼光;如果讲《兰亭集序》,你却对书法的气韵知之甚少;如果指导写作,你却一年难写两篇文章……我想,你的课也只能是照本宣科,只能停留在一个浅薄的层次之上。我们总在说,语文博大精深,绝不是指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而是说语文所展示的是文学艺术、语言艺术,乃至人类文化在这个广阔空间里的无限精彩。

不是语文老师必须博如杂家,深如学问家,我只是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老师,开卷能读,提笔能写,语必动情,文必动心,旁征博引,驰骋古今。这样,你在课堂上就会因胸有成竹而表现得从容自如,左右逢源,不至于因知识匮乏而显得压抑拘谨,举步维艰。

4.教师要精心设计文章的切入点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

找准课文的切入点,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反之,则会使学生思维杂乱,迷茫不解,难以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所提问题要富于挑战思考,既是重点,又是切入点,更是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根源的钥匙。让学生挑战问题成功时,文章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样没有压力,但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文章的重要任务,其他问题的解决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找到切入点引领学生轻松地找答案。只有精心设计每个问题的切入点,上起课来才让大家轻松愉快,同时让大家记忆犹新,印象深刻。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陈涉世家》一文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此为切入点使他们了解:陈涉是为什么发出这么强烈的反问,为此,陈涉有什么举动,他的举动会给历史带来什么影响。让他们带着疑问回头再翻译理解课文,这样带着不满的疑问寻找答案是激发学生翻译学习这篇古文的最佳方式,学生学起来也就会轻松而有趣得多。

5.教师要注重开发校本教材

“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本质就是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从封闭的空间走向生活世界,校本教材的开发就是一条很好的通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放、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这些都强调努力开发并合理利用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科学构建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指在《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及其相关理论,广泛筛选校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具有校本个性化的教材,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的素材。

我们应大力开发校本教材,鼓励教研组、备课组、老师个人、学生积极投入校本教材的开发,这一活动是唤醒师生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自我意识,使师生强化主体意识,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空间走向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切入点校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背课文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