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2014-06-30 07:23金祥志
关键词:双师型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金祥志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想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学校就必须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除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这种“双师型”教师。本文就国内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对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师队伍 “双师型” 培养模式

1 “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和概念

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目前由于研究者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给其认定和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到了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转变的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双师型”教师越来越成为一种能力资格的认定。一般地,“双师型”教师主要指那些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同时拥有高等教师讲师以上职称并在该行业中取得了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或行业特许的职业资格,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经验的教师。从其内涵上来看,“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同时,“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特殊的组成,还应具备特殊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较为权威的定义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①在本专业实际工作中获得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 (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②在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③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④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 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

①澳大利亚职业教师队伍培养

TAFE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英文简称。澳大利亚TAFE学院是一所公立职业学院,风靡大洋洲、欧洲和东南亚。TAEF学院拥有一支高质量的、理论知识深厚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师资队伍,为其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院规定,担任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3-5年的专业教学经验或相关行业工作经验,而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则要具备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另外还必须拥有教师资格证书。新教师在上岗之初,除了从事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必须定期到大学教育学院参加专业的教师资格培训。在培训时,除了要接受专业培训外,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知识,最后通过考试在学院的资助下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教师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加入到相关行业的委员会中,成为会员,并定期参加协会组织的各种主题活动,以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要想在TAFE学院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外,还要掌握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专业研究活动,并使其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员。在TAFE学院中,教师除了要具备硕士学位,还要经过一定的师资培训,在通过考核取得资格证书之后,才能上岗。在TAFE学院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分为专职和兼职两大类,其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较高,主要是一些来自企业的或者曾在企业从事过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兼职教师主要通过与学院签订工作合同的方式上岗,所签订的一般是短期合同,但在合同规定时间兼职教师必须全天在学校工作。在管理上,终身制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通过签订1-5年合同的临时性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②美国职业教师队伍培养

社区学院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同时也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相比于普通高校,社区学院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美国,要想成为一名高职教师,需要具备以下资格:一是拥有对口专业的学士学位;二是必须具有胜任当前教学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如在相应的技术领域有五年以上实践经验可代替学士学位。三是基础课教师要求具有相当硕士学位,即本科毕业后符合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科目的学习;四是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但同时还要有三年或以上的实践经验;五是个别学院可以聘用一些无学位的教师,但其必须要具备丰富的职业技能和经验。

在美国的社区学院中,教师也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其中兼职教师比例较高。其教师实行资格证书制,即必须持有州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方能任教。教师管理实施“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契约管理”的制度。直接工作经验是学校聘用教师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有些学校还要求应聘者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

3 国内“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总体数量不足。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逐步完善成熟,各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各高职院校抓住机遇扩大招生规模,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则明显滞后,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师比均在20:1上,远远超出教育部的标准,无法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现有的专任教师基本由各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招聘而来,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无法适应高职院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高校虽然已经通过聘用兼职教师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兼职教师也基本为同类院校的专任教师,并非来自企业一线,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导致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②“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占据绝大部分比例,35岁以下教师占总数的60%以上。二是职称结构不合理。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少,初级职称多。三是“双师型”教师少。绝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理论知识丰富,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不适应高职发展需要。四是企业兼职教师少。目前,各高职院校聘任的兼职教师基本为其他院校的专任教师,来自企业一线的较少。学生接触不到来自一线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学习效率不高。

③“双师型”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双师型”教师没有特殊待遇,薪酬待遇与普通教师一样,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流动性较强。“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行业内基本都有一定的社会兼职,从而提高自己的收入,企业往往会向学校“挖角”那些更能为他们创造价值的教师,而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各高职院校均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因此他们往往经受不住诱惑,争相跳槽。

④“双师型”教师创新能力不足。许多教师教学观念方法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上缺乏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学方法陈旧,难以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整体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

4 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鉴于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要营造出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高超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相关政策。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来进行规划。“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工作内容、考核机制、薪酬待遇等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导致各地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和教师本人对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建立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意识,转变他们的观念,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②严格教师准入制度。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就必须严格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随着高职教师队伍的进一步扩大,高职教育队伍势必也会日益壮大。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是改造学校现有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总体质量的重要举措。要严格教师准入制度,首先就要规范教师进入渠道,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大多数来自职业技术师范学校,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毕业生必须经过1-2年的实习期,经考核通过后才能独立执教。要确保其各方面均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其次,加强对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教师的考核,大力加强“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必须经过一段的实践考核方可上岗。

③以学校为主体,构筑多形式、多渠道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学校在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联合相关企业,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建立不同形式的教师培养模式。一是校本培养。以教师任教的学校为培养基地。一方面,可以引进和聘请一些“985”和“211”重点高校的教师、利用相关设备等资源有针对性地对本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等教学资源,以“老带新”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使用新设备、改造老设备,为教学或科研所用,从而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二是企业主导模式。即由企业有偿提供其生产环境和先进设备,对高职教师进行培训的一种模式。该种培训模式的备选场所主要是针对专业大类对口、技术设备先进、员工素质高、生产经验丰富、品牌好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

④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双师型”教师要建立专业教师技能考核制度,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各种“双师型”教师奖励制度和优惠政策,吸引“双师型”高素质的人才来校任教。学校要从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方面进行。精神奖励要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养成敬业、爱岗的良好氛围。物质激励要奖励取得“双师”素质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等福利分配方面的优惠及带薪休假制度等;完善校内分配制度,拉开分配档次,提高双师教师的课时津贴;对经过考核评定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者,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把他们安排到各系部担任中层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参与学校有关专业建设和教学方面的决策。

综上所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获得进步和成功。

参考文献:

[1]龚蓓.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刘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3]李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改进研究——以浙江GM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9.

[4]李冰.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A省新建财经类公办高职院校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0.

[5]康艳.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

猜你喜欢
双师型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