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角度探求文学的翻译策略

2014-06-30 15:17徐文艳
文学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策略主体性

徐文艳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程乃珊等人译文探究,来试图发现他们在翻译《喜福会》这个华裔文学的代表到底使用了哪些翻译策略,而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翻译呢?翻译离不开译者的主体性也就是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这又与操纵学和目的论的观点有关。因此本文试图从这三点来释析翻译策略选择的原因。

关键词:翻译策略 主体性 操纵学派 目的论

《喜福会》是华裔美籍女作家的代表作,主要内容是围绕4对母女进行。吴素云、许安梅、龚琳达以及映映·圣克莱尔四位母亲以及他们的孩子分别为吴精美、许露丝、薇弗莱·龚和丽娜·圣克莱尔。四位女儿在美国出生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是美国思想而她们的母亲则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一来母女之间就有了这种中美文化和理念的冲突。吴素云突然辞世,吴精美代替母亲去中国看望母亲离开中国前和国民党军官的所生的双胞胎女儿,在解放前的逃难之中母亲不得以抛弃了他们。程乃珊是中国著名作家,对《喜福会》喜爱有加先后翻译了两次。一次是1989年,第二次是2006年。本文采用的是程的2006年译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以下着重对程译本中使用的一些翻译策略进行探析。

一.翻译策略

1.直译与意译

翻译上有关于直译好还是意译好的争论一直不休,而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作者认为只要把文章译的好就无关选择了。那么到底何为直译何为意译呢?黄忠廉与李亚舒在《论翻译策略系统》一文中是如此解释道:直译的专业界定:直译是既传达原作意义又照顾形式且为译语读者所接受的翻译。“传达意义”是首要的, 旨在传达原作独特的内容。“照顾形式”是顺带的,旨在体现原作独特的形式美。为译语读者所接受”是根本的, 旨在实现原作文化传播功能。意译的专业界定:意译是传达意义不拘原作形式的翻译。(黄忠廉,李亚舒,2003)。与第一次相比,程乃珊第二次翻译时对原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当自己和女儿在美国经历异乡生活,感触颇深。用程乃珊自己的话来说,这第二次翻译完全是一次推倒重来的浩大工程,但这回显然要顺畅许多。“我在采取直译的同时,还进行了大胆的意译,笔头畅快了,文字也更美了。在重译时,程乃珊根据小说人物的性格来变换语言风格, 并尽量将谭恩美原文中的俏皮和幽默再现出来,这可能得益于我是一个作家吧,我总觉得作家当翻译是最好的。”(郦亮,2006)。程乃珊女士自己也非常直接地提出自己采用了直译和意译两种手法来诠释此篇小说。

直译的例子很多我们就简单举个例子。因为文章中的直译篇章比比皆是。比如小说第四部分Queen mother of the west, 程的标题翻译就是采取直译的方法,西天王母。这也与中国人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不无关系。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折射。

意译呢?我们着重讲一下文中意译的例子。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小说标题的翻译。比如说Magpies这一章节名字的翻译。程译为姨太太的悲剧。乍一看两者之间没有一点关系。但译者为何如此选择呢?因为这一章节主要讲的就是许安梅的母亲从不得已成为四姨太太的悲惨生活,哥哥母亲不认,亲生儿子被二姨太夺去抚养,过着可怜的姨太太生活。最后甚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Magpies本意是喜鹊。其实用作这一章节的标题不乏反讽的意味。喜鹊叫代表好事即将来临而许安梅的母亲终不会等到这一天。所以译者直接采取总结篇章内容来给拟题,叫姨太太的悲剧,一目了然。亦比如将Waiting Between the Trees翻译成男人靠不住,将Best Quality 翻译成哎唷妈妈。细细品味就能体会译者翻译的绝妙之处。另一例子。吴素云对女儿说:“So you can see how quickly Kweilin lost its beauty for me.” 译者的译文为“所以你想,我还有什么心思去欣赏桂林山水呢?”而不是译为“所以你看多快桂林在我眼里就不美了”。直译显得生涩,而意译的却通俗并且流畅。

二.增译,改译,漏译

译者在翻译时特别是文学作品,增译、改译和漏译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暂且不去评价这些翻译策略选择的好与坏,而就浅析这些翻译例子。在程乃珊等的译文中,也不乏这些例子。

1.增译

增译顾名思义就是译者所译的内容在原作中无法找到直接对应的,而是作者所增加的。那这种增译的情况大多数是译者阅读原文时或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或是使行文流畅,或者是可根据原文推断出来的内容,译者直接译出。这种现象在文中也有例子。

如:The week before she died, she called me, full of pride, full of life:“Auntie Lin cooked red bean soup for Joy Luck Club, Im going to cook black sesame-seed. ”

译文是:就在她去世前一个礼拜,妈还很得意地对我说:“上次在琳达阿姨家,她煮了一锅赤豆汤,这次我可要露一手,煮一锅芝麻糊给她们尝尝。”

解析:“这次我可要露”一手在原作中是没有这段话的,那译者为何会增译此句呢?原因不外乎是为了表现出母亲的full of pride ,full of life这样一来,将母亲的那种骄傲和和神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2.改译

改译是指译者根据原作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写。当然这个改译是建立在原作基础上的。且一改字也就说明译文与原作有差别。

如:“I dream about Kweilin before I ever saw it”, my mother began, speaking Chinese.

译文:母亲总是用她的母语——中文,叙述故事的开头。“中国有句俗话:桂林山水甲天下。”

解析:译者并没有直接翻译成在没去桂林前,我总想象找个地方是怎样的, 而是改写为桂林山水甲天下。endprint

3.漏译

漏译简言之就是原作中某句话,或者某段某篇章中有内容被略去不译,不管是译者有意还是无意。漏译在程的译本中还颇多。且这并不是说漏译就是不好不忠实原文的。

如:In less than three hours, we will be in Guangzhou, which my guidebook tells me is how one properly refers to Canton these days. It seems all cities I have heard of, except Shanghai, have changed their spellings.

译文:三小时的火车后,我们抵达广州。除了上海这个城市的名称没有改变拼法外。

解析: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有些原话被忽略没被译出来。这是译者自己的翻译策略,也必然有译者的原因。

三.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可能原因

关于译者怎样选择去以一个作品,不管是内在还是外在肯定有诸多原因。但本文着重从译者主体性、操纵学派以及目的论这三个方面对如是选择翻译策略进行简要探究。就程乃珊的《喜福会》中译本而言,直译是基础,同时进行大胆意译。这就说明了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进行了大量的增译、改译和漏译。后两者尤为明显,但为何译者如此选择呢?

首先,所谓译者的主体性,就是译者本身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 具体地说,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序跋中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查建明,田雨,2003)所以程乃珊等译者从选择这部作品到翻完著作以及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也并不是无限制的,既不能脱离于原作的精髓又要服务于读者。

其次,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操纵学派所持的观点不无关系。勒菲弗尔指出,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是操纵文学翻译的三种主要力量。(Lefevere,1992) 译者程乃珊的年龄与谭恩美相差不大。谭恩美写的故事对于中国的程乃珊来说并不陌生。操纵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翻译是一种“重写”,重写即操纵,是为权力服务的手段。“忠实”的翻译只是众多翻译策略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可能或唯一正确的翻译策略。(魏家海,2004)这样看来,操纵学派也可以用来解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比如说译者主体性离不开意识形态。并且在程译本中,作者归类为改译的部分就可以划分为重写。并且重写或者改译都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忠实的翻译标准,那程译本就是不忠实不好的译本吗?显然我们不能如此归类。

再者,译者如此选择翻译或者使用如何的翻译策略很有可能是为翻译的目的服务。因此我们再来简述一下目的论,看两者之间有何关联。Skopos理论首先由赖斯和弗米尔提出,它将翻译定义为“在目标环境中为目标目的和目标读者而生产的目标情境中的文本”。(王金栓,2000)目的论的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简而言之,翻译行为要先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若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达到翻译目的而“不忠实于”原文,是可以的。因为,按照目的论的里论来,在符合以上这三个原则并且服务于于目的都是正确的。所以程乃珊等译者,在翻译此文时必会考虑到这部著作的目的,因而在翻译时的增译改译还是漏译这些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有其理论支撑。

翻译策略的选择当然和诸多因素有关。本文只是尝试从这三个方面对程乃珊等译者对《喜福会》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做一个简要分析。比如说如若使用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可能对翻译策略的使用就有不同的诠释。本文想表达的是译者翻译文学作品时出于各种原因有各种考量。品析译文时不能一棒子打死。不一定忠实的译文就是上乘之作,也不是使用改译或者漏译就是一篇劣质文章。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译文,体会译文的美。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的论翻译策略主体性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