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南通板鹞风筝所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为前提,着重探讨了南通板鹞风筝上的装饰图案及装饰色彩,并试图将这一装饰特色运用于现代设计中,在文中的现代设计中初步探讨出若干个可运行的方法。
关键词:南通 风筝 现代设计 图案 造型 色彩
引言
风筝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古代,人们将其称之为“鹞”或“鸢”。最古老的风筝不是纸制的而是木制的。古书中曾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哲人墨翟“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所制作的木鸢,距今已有2400年,为世界最早的风筝。自造纸术出现,人们开始用纸来制作风筝。
风筝最初是为军事所用,如测量信号、探试风向和通讯联络,唐朝风筝转为娱乐。宋朝,风筝的品种增多,并在全国流传开来。中国风筝,约在十世纪传至韩国和日本,后约在公元13世纪传至欧洲,美国富兰格林利用风筝发现了闪电的放电现象。
一 南通板鹞风筝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那些既宽又平的沙滩,加之春季多东南风,而风力又比内地强,为放风筝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清代邑人姜长卿,在《崇川竹枝词》第八十四首中,描述南通民间放风筝场景。“草绿长堤海角东,双蝴蝶戏牧牛童;声声何处胡笳奏,放出林梢红杏出。”到清代末年,南通风筝与北京、天津、潍坊风筝齐名称誉。
南通板鹞风筝的起源说法很多,《南通历史札记》中记载:盐业劳作通过听哨音、看风向等,以防晒灰被风吹雨淋。在南通古代曾有张良和韩信制作过铁鹞子,用铁索为线,载人上天。据说当时的铁索到现在还留在南通城北的北上真殿神龛前香炉下的水井里。
南通作为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其风筝形式,主要分为“板鹞”和“活鹞”两类,“哨口板鹞”为南通最典型、最富有特色的代表,在全国绝无仅有。
二 南通板鹞风筝的造型艺术及制作工艺
1 南通板鹞风筝的造型艺术
南通板鹞风筝的造型就是一张平板。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七联星等。其中七联星板鹞的稳定性能为制作哨口风筝提供了最佳可能,因它的造型为完全对称。南通板鹞风筝之所以著名,因它是具有音响的风筝,那美妙的“歌声”正是从板鹞的哨口里发出来的。风筝上的哨口无论从横、竖、斜来看,它们都在一条直线上,给风筝的造型增加了韵律美和秩序感。南通板鹞风筝从大小上看,大的达到2至3米高,小的可以只有20至30厘米大。大板鹞上的哨口大,最大的可容水60升,哨口声音也洪亮有力;小板鹞上的哨口小,最小的仅黄豆大,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
2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工艺
南通板鹞风筝的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等制作要求都较高。如在材料选择上,要选弹性好的江南笔竹或南通本地上等老竹子。采用文火烤直,砂纸磨光表面,罩清漆等工序。扎时要注意上下左右对称,轻重一致,完成后其稳定性是一般风筝所不能及的,这样也为装配成套哨口提供了有利条件。南通风筝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哨”和“口”了。圆筒形为“哨”,球形为“口”。哨口又由哨面和哨筒组成。“哨”是用毛竹、芦苇等材料制成,将哨由低至高、由细至粗排列,二只或三只或五只为一组排成排,从而形成哨的“联”,哨可有单联、三联、五联等。“口”是用白果、蚕茧、桂圆、鸽蛋、葫芦等材料制作而成的。板鹞上需装多少个哨口,要看风筝的大小及风筝的承重、哨口大小、风力等来定。骨架完工后,用预先绘好的绢布缝合,再用没有弹性的尼龙线作引线,引线也要左右对称。板鹞下面还有两条互不缠绕的尾线,通常用蒲草或稻草一正一反搓成上粗下细、左右均匀的造型。
三 南通板鹞哨口风筝的装饰风格
1 南通板鹞风筝的图案装饰特点
南通风筝上的图案彩绘,为南通文化所赋予风筝的精髓体现。传统鹞面上的彩绘图案都是根据风筝的骨架结构而成。以七联星风筝为例,它的图案装饰特点是以每个六角形骨架正中央由圆形图案集合而成,六个角上都用角形纹样装饰。正中央的圆形图案多为红底适合纹样,圆形图案又置于白色背景之上,这就是南通人所俗称的风筝的“星”。风筝上的图案造型丰富多彩,画面内容基本为老百姓所熟悉且喜爱的题材,如吉祥纹样、各式神仙人物等。
吉祥纹样。有些板鹞风筝的吉祥图案造型,是采用象征表现手法来表达其意,如能体现福满人间的“蝠”,寓意長寿的“鹤”等形象,通过提炼概括运用于风筝上,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式神仙人物。有些图案,选择了老百姓心中所喜爱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人物。将其形象绘制在风筝上,既能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又能让人们在心理上得到某些满足。当时南通的老百姓常借助于这些美丽神话的力量来表达他们的精神和意志。
2 南通板鹞风筝的色彩装饰特点
南通风筝上的彩绘极类似于天津杨柳青年画效果。风筝上的彩绘多用工笔重彩,绘制内容有三国演义、凤吹牡丹、八仙过海等,风筝上的主导色彩为红、黑、白,配色为黄、青、紫,也有贴金的,色彩明快,追求强烈对比。南通板鹞风筝采用具有浓厚民间乡土气息色彩,通过精致的绘制,加之与成行成排哨口的点缀,展现了独特的南通地方特色,在中国风筝领域中独一无二。
风筝中的彩绘图案虽和其他绘画作品一样,都供人欣赏,但它并非仅仅给人以近距离的观赏,它的观赏最佳距离至少也要十几米,甚至几十或几百米。对风筝而言近看的是图案远看的是色彩,如此的远距离,当然色彩就显得更重要了。风筝上的色彩为满足远距离的观赏效果,其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色块要大。有一点不能被疏忽,风筝这个装饰性物品是以天空为背景,天空色彩也要与风筝自身色彩结合起来考虑。因天空多为天蓝或灰蓝等色,如不考虑天空色彩,在风筝上大量使用天蓝色,那么风筝放飞在空中就失去了观赏性,与天空几乎融为一体,连美都谈不上。须选择与天空相对比之色,使之达到最佳艺术观赏效果,让风筝放到空中,鲜艳夺目,给观赏者带来特殊的空间视觉色彩传达效果。又如,在风筝中若全都使用很琐碎的小色块,一旦放飞到空中,色彩就会混为一团,宛如雾里看花般。又因气流作用,风筝放在空中不可能静止不动,它会不停地飞舞,所以更需要以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色块大为前提条件。大色块的处理有两种:一是直接使用大色块;二是把一些同样的小色块进行归类排放在一起,从远处看就可使小色块融合为大色块了。加上黑、白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加强对比的效果,所以黑白灰是最好的调和色彩,这几种颜色在蓝蓝的天空中都很鲜明。
南通板鹞风筝上的奇妙色彩,远远看去好像就只有红色的星,白色的背景;可近看色彩之丰富,星内拥有形态各异的图案,六角形六个角内有美丽的适合图案,可谓丰富又多彩。
四 南通板鹞风筝的装饰特色在现代应用中的探索
从古至今,风筝就与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它是美的使者,是人们精神的支柱,更是通向世界的友谊桥梁。
1 南通板鹞风筝运用于室内
风筝一直被误认为只有在飞行中才可被观赏的艺术品。当它静止时,其实也是一件非常优美精致的装饰品。也就是不一定要会放风筝才能拥有美丽的南通板鹞风筝,只要喜爱它的人都可以拥有。不妨将自己喜欢的风筝挂于自己的客厅或书房适当的位置,用来装饰自己的室内空间,也是相当不错的。
但在进行室内点缀装饰时,要注意风筝色调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还要定位室内装饰风格。在这里以新地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为例,来进行风格定位。新地方主义强调地方特色或民俗风格,强调乡土味和民族化。室内陈设艺术品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南通的板鹞风筝是较好的陈设品,很好地体现了民俗特色。后现代主义强调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大胆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南通的板鹞风筝上的图案又具有浓烈的象征隐喻意义,用它来表现后现代主义也是非常有创意的。
2 南通板鹞风筝的图案造型特征及实际运用
南通板鹞风筝的哨口最早没有图案,为美化风筝,郭承毅为哨口添加了彩绘,郭承毅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鹞风筝)代表性传承人,他将风筝的图案应用于哨口,不仅美化了哨口,又使哨口与风筝图案融于一体,产生平面与立体图案的对比,增加其美感与艺术价值。
王泽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传承人)创作的《抚筝观音》中的观音身上挂的项链是由一串小哨口装饰而成,很有新意。
家纺的运用。前面曾提到,南通风筝的图案具有象征意义,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如把大家喜欢的风筝图案,运用于家纺,岂不是更受现代人的欢迎?例如,在卧室窗帘的运用上,我们不使用大家司空见惯的窗帘图案,而是采用具有特色的南通风筝图案纹样的窗帘。这样它不仅能给一个家带来喜庆氛围(如过年在门上贴年画一样),还能使一个家流露出浓厚的地方性特色。卧室的床上用品,配上与之相呼应的风筝图案,可以让这个氛围来得更浓烈些。
室内墙壁运用。如此之美丽的风筝图案造型还可用到室内墙壁上。因风筝图案的鮮艳色彩不适合在室内大面积的运用,容易使主人产生眼花缭乱之感,但可巧妙地用其图案。例如,我们将风筝图案去之色只留造型,采用立体浮雕效果装饰客厅电视背景墙,既体现肌理效果,又不扰乱视线。当然这种浮雕效果可以是立体墙纸,可以是喷涂,也可是其他现代艺术墙面等。
3 南通板鹞风筝的图案色彩特征及实际运用
南通板鹞风筝上的主要色彩为红、黑、白,辅助色彩为黄、青、紫、金,色彩表现鲜明活泼,追求强烈视觉对比。
服饰运用。如将风筝色彩用到现代少女服装中,一定又是另一番风情。例如,夏季少女连衣裙的边缘处用南通风筝色彩,其他部位采用现代手法。传统色彩,现代手法,使得现代服饰中有传统,传统中又不失现代,恰好体现出少女矜持又浪漫的情怀。服饰不仅只是服装,它还含搭配服装用的配饰,如耳环、帽子、手套、项链、包等。这些服装配饰都可以将风筝的色彩运用其中,效果也不错。
室内小物件运用。如插座、开关、衣架、挂钩、鼠标、花瓶等上用南通风筝色彩,可美化空间并起到醒目强调的作用。其独特色彩,让家庭主妇在劳动中,不仅可以一眼看到这些醒目的小物件,还可以缓解劳动压力。
结语
在悠长的历史岁月里,南通板鹞风筝它寓意吉祥的装饰图案与鲜艳明快的装饰色彩,被人们一直延续至今,它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地方民间习俗,表达着人们善良向上的思想情感。由于老百姓的喜爱,又慢慢地被借鉴于现代设计中。现代又赋予板鹞风筝一个新的开始,让它永不衰落地保留在我们的身边。当然,南通板鹞风筝的具体运用还不止以上所谈及的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将它发挥得更好,这还需要设计人员把它发掘出来,让南通风筝文化成为不朽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于培杰:《风筝起源之我见》,《民俗研究》,1997年第4期。
[2] 张基振、虞重干:《风筝起源:文化人类学视角》,《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第6期。
[3] 黄振平:《江海记忆——南通市第一批非物 质文化遗产概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郭承毅:《南通哨口板鹞风筝综述》,《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5] 朱鹰:《风筝》,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荣梅娟,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