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用学视角下的《安娜贝尔·李》

2014-06-30 10:58栾义敏
作家·下半月 2014年4期

摘要 文学语用学关注语用学视角下的文学文本的描述、理解、诠释等。前景化特征和言语行为理论是文学语用学分析领域的重要理论,它们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应用可以使读者找到理论与文本的结合点,从而使读者可以从新的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安娜贝尔·李》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作之一,从文学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该诗可以为欣赏这首诗歌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文学语用学 《安娜贝尔·李》 前景化特征言语行为

一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用学迅速发展,跨学科的研究也随之产生,如对比语用学、篇章语用学、认知语用学、形式语用学等。这些交叉学科的出现使人们从不同的方面更好地了解使用中的语言。文学语用学是语用学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改变了语言学与文学各自独立的局面。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许多学者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言语行为、会话含义、预设、指示语等理论来描述和分析各种文学体裁,如小说、戏剧和诗歌等。

《安娜贝尔·李》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于1849年底发表,是爱伦·坡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首诗。诗人爱伦·坡描述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样的深爱让每一位读者都觉得难忘。在《安娜贝尔·李》这首诗中,诗人爱伦·坡回顾了在许多许多年前,他和美丽的安娜贝尔·李生活在海边的一个王国里,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只是故事的背景,他们美丽而幸福的爱情遭到了“天堂中的天使们”的嫉妒。终于,有一天,安娜贝尔·李被天使们从“海边的王国”带走了,并被送进了“坟墓”。

《安娜贝尔·李》是爱伦·坡的所有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首。许多读者把它看做是英语抒情诗中的精品之作,至今仍有很多读者吟诵此诗。许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此诗。林莺分析了《安娜贝尔·李》中的悖论意象:天使、星月、爱情及其反映出的诗性美;栾义敏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分析了该诗中不同图式的使用;林莺从重复性节律原则分析了诗歌的文本结构。然而,对诗歌的文学语用学视角研究触及较少。

本文将基于文学语用学理论对《安娜贝尔·李》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分析该诗提供新的视角。

二 文学语用学

文学语用学关注语用学视角下的文学文本的描述、理解、诠释等。在文学语用学研究领域,前景化特征常用来指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使用的不同。这种不同被定义为语言形式的偏离,包括词汇、语法、句法、修辞等方面。也就是说,文学语言在词汇、语法、句法、修辞等方面有着与普通语言不同的特点。

在文学语言中,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文学作品中,言语行为可以用来分析人物对话的方式和意图。英国语言学家Austin将言语行为分为三类,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是指移动发音器官发出声音的过程,如发出语音、音节、说出单词、短语和句子等。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实施一种行为或实现某种目的,如命令、建议、请求、陈述、问候等。也就是说,通过言外行为,说话者可以实现很多其他的行为。言后行为是指话语产生的效果或对听话人产生的影响,如听话人接受了建议、做了某事、答应了我们的请求等。

在Austin对言语行为分类的基础上,Searle对言语行为进行进一步划分: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和表达类。阐述类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对某种现象和事实的阐述;指令类言语行为是说话人试图让听话人做某事;承诺类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对将来发生的事做出承诺;表达类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对某种客观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表述。迄今为止,Searle对言语行为的划分仍被广泛接受。

三 《安娜贝尔·李》的前景化特征

《安娜贝尔·李》是一首诗歌,因此也就具备诗歌的基本特点:押韵、语言美、不同的分节、抑扬格、象征手法等。而这些特点也体现了语言的前景化特征,即《安娜贝尔·李》诗歌语言对普通语言的偏离。这种偏离包括词汇、音节、韵律等方面。

《安娜贝尔·李》共分为6节,其中在4节上使用了“In this kingdom by the sea”(在这海边的王国里);在最后一节中使用了“In her sepulcher there by the sea”、“In her tomb by the side of the sea”(在大海边那座坟墓里)。通过介词“in”,诗歌中大量地使用了容器图式。爱伦·坡用词独特,他以讲述神话的形式将读者带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这个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遥远。所以,诗人用kingdom取代place,显示出他们的爱情故事神圣而不可侵犯;用maiden取代girl,使读者感觉到安娜贝尔·李是如此圣洁与纯真;用sepulcher取代tomb,给读者以神圣感和神秘感。这些词汇的使用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前景化特征。

为了表达感情,诗人主要运用的是抑抑扬格表现诗歌的旋律,将读者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引到重读音节上面。非重读音节是不确定性的体现,而重读音节则是确定性的体现。由不确定到确定表达了爱伦·坡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这也与诗歌的主题相呼应。诗人还使用了象征手法,在诗中把安娜贝尔·李放进了海边的“王国”里,这海边的“王国”象征着童话里的城堡,而在诗歌的后半部分,安娜贝尔·李却又被放进了“坟墓”,“坟墓”象征着死亡和爱人的离去,两种象征的鲜明对比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眷恋和对爱人逝去的痛苦。把安娜贝尔·李带走的“天使们”则象征着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诗人无法控制的,只能被动接受。押韵是感情表达的另一手段,《安娜贝尔·李》的尾韵使用特点鲜明。尾韵指的是诗中结尾的单词尾音为同样的发音。从全诗来看,主要的尾韵是长元音[ i∶]的使用,相对于辅音来说,元音的使用较圆滑、柔软,尤其是长元音的使用可以衬托诗人的思想感情,叹咏调则是诗人對亡妻的爱恋和对现实的不满。

《安娜贝尔·李》保留了这些诗歌特色,同时又对诗歌语言有所创新,即对音韵、词汇、短语、诗句的重复使用。通过重复,诗人提升了诗歌的音律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同时也深化了主题。

在音韵上,《安娜贝尔·李》中有大量的音韵重复,如上提到的,单音节[ i∶]作为全诗的韵脚在诗歌的每一节中都有重复,诗人通过重复使用长元音[ i∶]表达了全诗的主旋律。在诗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这个长元音的使用。交叉尾韵的使用象征着爱情的永恒不变。音韵的重复还体现在诗歌中头韵的使用上,如:第四节第一行“The angels, not half so happy in Heaven”,“happy”和“Heaven”的使用不仅使音韵和谐,而且使诗句遥相呼应,连贯统一,较强的音乐感也随之产生,诗歌的表达力度也增强了,从而达到诗歌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可以被看做是语言结构的最高水平。在词汇上,爱伦·坡对某些词的重复体现了他对语言的高超驾驭能力,渲染了浓重的感情,也突出了主题。开头第一句:“It was many and many a year ago”中,两个“many”的使用突出了故事发生年代之久远,读者的思绪也会被带到一个遥远的过去。岁月已逝,然而,爱情却没有改变。短短一句已表达了诗人对爱人不变的怀念。女主人公Annabel Lee在全诗中共重复了7次。这富有音乐感的名字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此外,该诗还重复使用了一些句子,“In this kingdom by the sea”就在诗中反复了5次,而且这句诗都是出现在每一诗节的第二行,它强化了读者头脑中的意象,将读者也置身于这海边的王国。

四 《安娜贝尔·李》中的言语行为

在《安娜贝尔·李》中,使用的言语行为主要是阐述类的言语行为。阐述类言语行为是指说話人对某种现象和事实的阐述,也就是说,说话人相信自己所说的话的真实性。在英语中,用于阐述类言语行为的最普通的行事动词是state,assert和claim。

《安娜贝尔·李》中虽然没有出现阐述的行事动词,但诗歌却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一个一个的场景和事实随着读者的赏析都会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诗歌处处体现着言语行为。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诗歌描述的爱情,尽管没有灿烂的笑容、甜美的拥抱、月光下的私语。诗歌语言让读者看到的是遥远的海边王国和大海边的坟墓在苍白的月光下独自矗立,凄凉的夜色和萧萧的寒风也将读者带进悲怆的哥特式意境。不幸很快降临、“安娜贝尔·李被天使带走了”、“在这海边的王国里,我的安娜贝尔·李被冻死了、杀死了”等,这些客观的描述都刻画了爱伦·坡与安娜贝尔·李的爱情。

在诗歌的每一节中,都体现了阐述类的言语行为。在诗的第一节中,爱伦·坡写到“在海边的王国里,安娜贝尔·李对生活别无所求,只想和我不离不弃”,描述了爱伦·坡与安娜贝尔·李无法分隔的爱情;在第二节中,“在这海边的王国里,我们的爱无与伦比”展现给读者的是二人的生活甜蜜;第三节中,“在这海边的王国里,安娜贝尔·李被带走了”,生活的宁静从此被打破,甜美的爱情也被破坏;第四节中,“在这海边的王国里,冻死了、杀死了我的安娜贝尔·李”,从此爱伦·坡与安娜贝尔·李生死相隔;最后一节中,“王国”变成了“坟墓”,“安娜贝尔·李,在海边那座坟墓里”。这些阐述类的言语行为表达了诗人的不同情感。

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安娜贝尔·李》也使用了阐述类的言语行为,阐述类的言语行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女主人公的身份。从安娜贝尔·李的生活到爱情,爱伦·坡都进行了阐述。尽管没有涉及到特别详细的情节,但是整个女性人物柔弱、美丽的特点都展现在了读者眼前,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言语行为所发挥的作用,通过语言实施了某种行为,既将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描述给了读者,也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诗歌的结局,安娜贝尔·李被那些高贵的亲戚和天使们无情地带走,关进了坟墓,她是脆弱的,也是无力的,她的命运似乎不能由自己主宰。言语行为的实施也让读者对诗歌的主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五 结语

前景化特征和言语行为理论是文学语用学分析领域的重要理论,它们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应用可以使读者找到语用学理论与文本的结合点,从而使读者可以从新的角度欣赏文学作品。美国著名诗人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安娜贝尔·李》是迄今为止颇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基于文学语用学理论对诗歌的分析体现了该诗的语言特色,也为读者欣赏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栾义敏:《〈安娜贝尔·李〉与〈江城子〉意象图式分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

[3] 林莺:《艾伦·坡〈安娜贝尔·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4] 高迎慧:《赏析埃德加·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5]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栾义敏,唐山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