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文
【摘 要】做书生校长,尤为重要地是读书。读书,首要读专业类中经典的书,可以读一些教学大家的论著;其次,要读文学类的书,文学类中还要读名家的作品;再有,读人文社科类的书。
在成为一个书生校长的同时,还要有那么一种气,成为一个有点书生气的校长,这股气就是正气。这股子正气就是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当前,立德树人就是我们应有的首要的使命。
【关键词】书生气;悦读行动计划;立德树人;三不朽
做一个有点书生气的校长,想到与此相关的两个人,一个叫程红兵,一个叫曹保印。程红兵是上海建平中学的校长,他写过一本书叫《做一个书生校长》。曹保印绝对是个人物,做主持、写文章、当主编,样样干得风生水起。他写的《直击中国教育底线:39个错位与缺失的教育问题》和《千万别教坏孩子:86堂家长和老师的必修课》当时影响较大。他还写过一个系列——《保印说国民性》,其中有篇叫《中国人的气数》,文章说中国人一路走来,从夏商周的“婴儿气”到春秋战国的“儿童气”,再到秦汉的“豪杰气”,直至唐朝的“英雄气”、宋朝的“艺术气”,有这些气数的中国人真正活得像人。可是,宋朝以后一路走来的却是“奴婢气”、“流氓气”、“奴才气”、“恶魔气”和“土豪气”,一气接一气,终于让中国人就快没了“气”。
我不敢和程红兵比能力和水平,更不敢和曹保印比责任和才气。我只会爱书、买书、藏书、看书,虽已不再教书,也不会写书,但还是希望自己做一个有书生气的校长,哪怕一点点儿。
在大庆油田教育中心干部大会上听符主任谈小时候读书的事,我们都有同感。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在农村别人家有钱基本上就是盖房子,而我父母把钱大部分用在了兄弟几个上学方面。那是,少有的压岁钱或平时从老人那里偶尔讨来的钱基本上都用在了看书上。当然,那时能看到的和最喜欢看的大都是小人书,知道四大名著、中外名作那是很久之后的事。因为家在农村,看书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到公社所在地的书摊上,一看准是一天,不到天黑不回家,来回走三十里的路程根本不算回事。二是低眉顺眼地向同学借。有时同学要得急,就抓紧一切时间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熬夜看,第二天起来两个鼻孔黑黑的是常事。
后来上初中时,上大学的哥哥假期带回六本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书和三本《天方夜谭》,那个暑假是我最快乐的时间。当然,那时的读书完全是不求甚解的,是囫囵吞枣的。读书也让自己真正明白了“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的道理,品尝了“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的趣味,抒写了“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情态,求得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养分,更期待散发出“腹有读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的气息。也正如周国平所说,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
做书生校长,尤为重要地是读书,周国平先生认为阅读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读书,首先,要读专业类中经典的书,虽然这些书大多是枯燥艰涩的,但还是要读一些。这方面对已有多年管理经验的我们来说不必完全读那种纯理论型的,可以读一些教学大家的论著,如《窦桂梅与主题教学》《黄华华与智慧课堂》《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孙双金与情智教育》《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要学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从这些书中,我们会明白教育即生长,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就要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
其次,要读文学类的书,这是学生也是我们最喜欢读也能读进去的一类。过去我们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的话,现在则变为“要传授一杯水的知识给学生,自己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从上学期开始,乘风七小实施了一个读书方案,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分别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遴选出读书书目,分经典书目、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三类,汇编成《悦读行动计划》。寒假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出《悦读行动计划导读》,对相关书目从作者简介、故事梗概、推荐理由等方面指导学生阅读。读书过程中由学生撰写《我的读书笔记》。从执行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这教些书目我带头读,也要求教师必须读,最后才是带着学生读。
除了这些外,文学类中还要读名家的作品,不仅要读莫言,还要知道《百年孤独》《岛》《呼吸秋千》《偷影子的人》《杀死一只知更鸟》《了不起的盖茨次》,要知道米兰·昆德拉、J.K.罗琳,陈忠实、二月河……也只有读了这些书,我们才能明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才能在《平凡的世界》里找寻《追风筝的人》,因为当我们《看见》的时候,我们《活着活着就老了》,到那时,我们也不妨问问自己《幸福了吗?》
再有,读人文社科类的书,这类书能极大地拓宽我们的知识面,特别是一些人物传记的确能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和引领。
在我们成为一个书生校长的同时,还要有那么一种气,成为一个有点书生气的校长,这股气就是正气。
西晋哲学家杨泉写道,“一身正气为人师,两袖清风能生威”,面对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作为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我们来说,必须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拥有一腔正气。这股子正气就是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周国平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所谓最好的环境,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好老师。用植物的生长比方,自由就是充足的阳光水分,教师就是园丁。朱永新所描绘的《新教育之梦》也正是我们的使命和教育理想。当前,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我们应有的首要的使命。
“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纲要》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周国平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做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真正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一个精神上优秀的大写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我真正成长一个有点书生气的校长后,如果你问我幸福吗?我会说我为所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而感到快乐,为所钟爱的事业而感到自豪,为看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感到幸福。如果你问我的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我会说一部分读书了,还有一部分呢?和老师、孩子们一起交流读书體会呢。
参考文献:
[1]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程红兵.《做一个书生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东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曹保印.《保印说国民性》.博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