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凡
【摘 要】本文就初中生不良心理现象展开探讨,并就学校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预防不良心理问题的滋生进行了研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培养初中生形成健康心理倾向,实现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不良心理;现象
初中生年龄水平以及性格特征决定,其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会同家长刻意的保持距离,将秘密埋藏在心理,较少同父母进行交流。由心理学视角来讲,该阶段恰恰为初中生身心快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为心理产生变化、容易出现困惑以及心理冲突的阶段。各类因素交叉、互相纠结,会令初中生的心理更加矛盾并形成冲突,最终一些学生会形成不良心理。
一、初中生不良心理现象
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面对全新的学校环境、不同的教师以及新伙伴容易产生陌生之感,甚至感到一片茫然,无法快速的适应并融入其中。久而久之无法确保心理平衡,进而会形成情绪障碍,长久的发展下去,学生还会出现恐惧、不安、焦虑、厌学的不良情绪。该类学生往往较为自卑,无法集中注意力,令学习技能受到了不良抑制。更有甚者,对学校以及自身均产生了不满情绪,而又无法改变当前现状,长此以往,初中生会更加消沉,產生悲观的情绪。对待任何事物均会出现狂躁,或是干脆逃学,经常泡在网吧,染上喝酒抽烟的坏习惯,经常聚众斗殴、随意的破坏公物等。
初中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存在的代表性问题为人际冲突,一些学生同家长因为生活琐事而产生矛盾,彼此欠缺沟通以及理解,家庭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在人际交往阶段中往往较为被动,同班级同学也存在着一定矛盾。一些学生交友圈较窄,呈现出友谊缺失的问题,长此以往将更加的封闭自我。同教师无法和睦的相处,甚至会产生远离教师的想法,更谈不上同教师交心。同样的,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受到教师、同学的冷眼相待后,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进而内心之中充满了对学校以及教师的怨恨之感。往往只能片面的看待问题,想事情过于绝对,无法有效的进行变通,总是依照个人的好恶评判事情。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其自理能力不足,进而丧失了信心,遇到问题常常无法自主思考而是寻求他人的帮助。一些学生不愿意同他人进行接触,经常对周遭的事物形成厌烦的情绪,这样一来将导致其内心更加空虚寂寞。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进取,通常意志力较差,遇到问题往往选择退缩而不是迎难而上。对于自我并不能客观的剖析与评价,过低的估计了自身的能力,不能正视自己长处,常常存在失望悲观的情绪。即便是唾手可得的东西或是简单任务也会不通过尝试便选择放弃。
一些初中生在孤独与寂寞的不良心理状态下,更加期盼得到他人帮助,引起别人注意,获取他们的关心以及认可,而呈现出来的却恰恰是相反的状态,装的不可一世,显现为较强的对抗性,将教师以及班级同学的帮助看作是恶意的行为。在遇到问题时,一些初中生常常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容易被激怒。在听到他人的批评时往往大发雷霆,恶言相向,甚至顶撞师长,不服从管教,还会出现危险性的攻击行为。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由生理层面来讲,其性机能逐步成熟,看待爱情往往懵懵懂懂,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该阶段家长以及教师应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如若不然,初中生经常会将男女交往错误的当做情爱,进而产生早恋倾向。面临毕业的初中生还会产生忧虑感,不知应该继续求学还是走向社会,对于自己的前途较为迷茫。初中生过早的就业对其健康成长较为不利,然而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不积极进取,因而无法考入重点高中,而又不屑于在普通高中就读。另一层面在崇尚学历之风的影响下,初中生又不情愿的过早就业,赚取较低的工资,没有出头之日,因此会形成矛盾心理,甚至产生疾病。
二、初中生不良心理现象积极对策
针对上述初中生呈现出的不良心理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突破心理障碍,化解矛盾,重回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健康阳光的成长与发展。
1.注重理想教育,开创和谐文明校园环境
学生的人生观影响其实践行为以及道德品质,价值观则对人们行为与思想进行真善美的评判,前者决定后者的取向,而后者则引导学生的人生发展走向。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可令其形成优秀的政治素养。教师在教学阶段中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态度,形成甘于奉献、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通过理想教育,爱国教育、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令学生真正意识到,要想做出成绩,拥有满意的岗位、干出一番事业,便应锻炼形成优秀人格,掌握过硬的本领技术,塑造形成良好的素养,预防形成不良的心理倾向。应由现在开始持续不断的努力,掌握综合技能,进而为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综合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形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学生则无法在其正确的指引下良好的成长。有关单位应通过合理措施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正确对待学生成长发展阶段中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开创愉快轻松、活泼向上的实践教学心理环境。应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征有效的采用有关心理学理论展开引导,令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学业。
针对当前一些存在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同教师交流沟通,联系渠道较为单一的现象,教师应积极的走近学生,听取其意见,了解学生心声,令其由心理层面真正的接受教师,成为交心的朋友。沟通层面,教师应设身处地的同学生交换心理角色,同其深入的沟通情感,令学生真正的释放自我,展现真我。再者应积极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开展娱乐项目,令学生真正的陶冶情操,在活泼健康的学校文化环境中锻炼身心素养,实现良好的升华。
2.丰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初中学校应积极的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各个学科均应有效的渗透健康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应用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模式,令学生了解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把握心理学规律,认识到各类心理问题,并有效的掌握自我控制与调节的科学方式,提升心理自助以及助人为乐的综合技能,积极应对学习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阶段出现的各类心理困惑,预防不良心理现象。
技术型社会发展阶段中,掌握技能固然重要,然而技能水平的提升需要良好的学习基础知识方能做足充分的准备。为此,教师应引导初中学生由基础入手,不应好高骛远,应通过自我的不断努力方能体现人生价值。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也不代表今后实践工作中便具备了一切能力。同样的,即便成绩不理想,通过日后的努力实践仍然能实现不断的巩固提升。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勇敢的参与竞争,明确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政府机构应强化教育投入,拓宽学生发展的渠道途径,令其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认清当前社会形势,有效的更新观念,坦然的面对一切,进而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所作为,全面提升。
三、结语
总之,针对当前初中生存在的不良心理现象,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方能扭转不良局面,促进学生在良好的培养下形成健康心理,阳光的成长与发展,成为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马辉锦,金慧侠.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教学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孙侠.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做好民工子女的辅导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3]潘武鹰.浅谈中职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11(14)
[4]华道云,王祖尧,李义丹,朱征平.天津某大学学生心理素质调查与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