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红
摘要:
本文通过回顾建国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现阶段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状况,表明: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膳食结构尚不够合理,一些与膳食模式变化有关的健康问题相继出现。
关键词:营养状况健康状况膳食结构
【中图分类号】
Q9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293-01
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状况和营养成份的优劣则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能与智能的发育程度,只有合理膳食,保证平衡的营养元素,才能维持好居民们的身体健康。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1近六十年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总览
(1)建国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期间,是恢复、发展生产很有成效的阶段。在此期间,粮食生产的增产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因此人均粮食占有量逐年递增,平均每日每人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估算摄入量增长了20%~30%,其中热量由7.29兆焦增长到9.41兆焦,蛋白质由48.5克增长到58.0克,脂肪由21.8克增长到29.3克。这是一个逐渐恢复到饥饿线上的时期。
(2)1959~1963年,在粮食供应上是一个较大幅度下降的时期。1960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16.74公斤,比1956年下降了近30%,并低于1950年水平。1962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也低于1952,在此期间,造成了大规模人群的严重营养不良,以及死亡率增高。1960年总死亡率达44.6%,为1955年的两倍。
(3)1964~1975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才恢复到1956年水平。而热量、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则到1978年才开始相继恢复到1956年水平。可见这一走弯路后的恢复阶段是漫长的。当然,这期间动乱的政治、社会状态,也是重要的干扰因素。
2 营养与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但仍任重而道远无论历史地纵向回顾,或国内外横向比较,都可以看出日益改善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但也存在着与先进国家的明显差距;而且又有不可忽视的与膳食模式有关的新的健康问题出现。
2.1 根据全国三次大规模地实地营养调查结果,可看到热量由增加到减少和蛋白质的质量不断提高的规律,正是反映了膳食结构由数量补偿到结构调整的变化。
2.2 儿童的身高、体重是用来判断人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超重儿童在某些地区也显著增多,故现状不能令人满意。低体重新生儿的发生率也是反映人群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据与国外有关资料比较,显示中国属于较好水平。
2.3 在死亡率和出生时期望寿命等居民健康指标方面,总死亡率由50年代初期的25‰以上下降到现在的6.5‰,婴儿死亡率由50年代初期的近200‰下降到现在的近30‰,出生时的期望寿命由50年代初期的40岁增加到现在的70岁。
2.4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中国居民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变化。死亡原因的位次表现得很明显。癌症、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已占到前三位,这与膳食不平衡,某些营养素摄取过多或过少有关。这些疾病逐渐趋向高发,正是一些发达国家给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必须及早加强科学导向,普及营养知识,引导居民走出食物消费误区,走向合理化营养的道路。
2.5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2.6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3 合理膳食基本需求
根据所学习的营养膳食知识我们知道合理膳食的基本需求包括: (1)热能。热能(以现阶段中等体力人群计算)每人每日需要热能12. 6MJ。人体所需热能来源于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合理营养要求热能的来源中,蛋白质占10%~14%,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60%~70%,1g蛋白质、1g脂肪、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分别可产生l6.7,37.6,16.8kJ热能 (2)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参与体内重要生理功能的调节,也是一种能源物质。每人每日约需12.6×1 000×(10% ~14% ) /16. 7=75. 5~105. 6g(相当于372~520g瘦牛肉)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从膳食中获得热能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神经系统只能靠碳水化合物供给热能。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基础。每人每日需12. 6×1 000×(60% ~70% ) /16.8=450~525g(相当于584~682g大米)。 (4)脂肪。脂肪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份,也是机体能量贮存物质(含必需脂肪酸的脂肪更重要,其中富含脂溶性维生素A,D,E等)。每人每日需12. 6×1 000×(20%~25% ) /37.6=67~83.8g(相当于73~92g豆油)(5)无机盐。无机盐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和转化,只能从膳食中摄取,并通过一定途径(如肾、皮肤)排出体外。它不仅是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的主要物质,是血红蛋白运输氧必不可少的物质。(6)水和膳食纤维。水是构成体液的最主要物质,对水的需要量与代谢、机体的状况等有关,如出汗或摄入盐、蛋白质多对水的需求量就大,每人每日一般为2000ml。膳食纤维能够吸收和保持肠道内水分,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有害物质对肠粘膜的刺激,是久坐学习的人更需要的营养成分,每人每日摄入以20~30g为宜。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四 结论。从以上分析,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但仍任重而道远。无论历史地纵向回顾,或国内外横向比较,都可以看出日益改善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但也存在着与发达国家的一些差距;而且又有不可忽视的与膳食模式有关的新的健康问题出现,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提供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是我们函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北京:中國检察出版社, 2009.
[2]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中国人口年鉴1997.中国民航出版社,1997.298
[5] 葛可佑等.九十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营养状况.营养学报,1995,17(2):123
[6]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营养学报,1998,20(4):387
[7] 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