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针对能力本位化“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就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课程作了介绍。研究出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职业学院课程教学的载体。提出了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课程教学活动实施方案。最后阐述了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
作者简介:叶一政(1964-),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系,讲师。(浙江 杭州 3112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特色建设项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子项目“《继电保护及二次》核心课程开发”(项目编号:TZZ09103C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23-02
高职学生毕业后踏上社会,顺利走进职场的重要因素是情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职学生情商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情商,是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本文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继电保护及二次”核心课程开发为例,阐述了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职业学院课程教学体系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创新性提出:秉持“一个理念”,搭建“四大平台”课程体系,通过“五个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采用“五项构建”的保障体系,最终形成能力本位化“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个理念”即“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四大平台”即职业核心能力平台、专业基本能力平台、专业综合能力平台和岗位迁移能力平台,它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能力本位化的特点。“五个结合”是人才培養的途径,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课内实践训练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岗位考证相结合、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相结合。“五项构建”是保障,即:构建实施“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集“虚拟、仿真、真实”三位一致的校内、外实训(习)基地;构建校内外衔接、课内外兼容的开放式实训体系;构建目标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
2.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而达成的目标就是专业培养目标。每一门课程的贡献汇总就达成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俗地讲:课程的有效结合就是专业。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过程中,提高工程系统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职业态度的养成,固化为终身携带的职业核心能力(软技能),从而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硬技能)和较高的人文素质(软技能),提升就业的软硬实力,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专业的课程体系,就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除社会实践的融渗外,最终要落实到融渗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教学。
3.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是一个行为活动或需通过行为活动才能实现的结果,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继电保护及二次”核心课程为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可以针对本专业(岗位群)主要岗位、迁移岗位,把关键的知识、能力予以分解,通过编写任务驱动、项目化、引导式教材解决,然后通过理实融合的教学来实现。素质目标则涵盖了职业道德和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即职业关键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在职业生涯中可迁移、可携带,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教育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三个部分:基础核心能力(含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拓展核心能力(含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业创新);延展核心能力(含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等)。职业核心能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在,是学生进入心仪企业的敲门砖和融入企业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职业核心能力比专业能力更重要。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教育、引导、训练。
基于以上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课程教学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对每一门课程都应积极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二、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职业学院课程教学的载体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网络游戏等各种诱惑多,学习缺乏动力的现象,学院各级管理层、班主任、辅导员固然可以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奖惩措施,开展各种活动、竞赛,包括与学生谈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要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很难做到。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进而实现自主学习?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行合一?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心动加行动。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要吸引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有所“得”。“得”不仅是指使学生掌握某个专业知识点,学会某种职业技能,更要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保持心情愉悦,使上课不再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向往。“趣”这个字是走和取的组合,它告诉我们,只有行动才有获得。怎样使学生动起来?竞争与合作是人获得成就和最大利益的不二法宝。寻求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课程教学的切入点,选择合适的活动载体,并使其实现预期的目标,是教师的职责。以职业核心能力中的团队合作模块为构架,涵盖其他模块就是有效的活动载体。
三、课程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1.活动组织
(1)学生参加团队。班级学生分组,以每组4-6人,8个小组为宜。
(2)确定组长,组名,口号等。
2.活动内容
结合项目化教学,开展打擂台活动。活动分为过程性的项目打擂赛和终结性的复习挑战赛。
3.活动方法
确定项目擂主。如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化引导式教学的“继电保护及二次”课程有8个项目,各组抽签决定各个项目的擂主。定期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汇报(PPT形式汇报展示),并以答辩形式打擂。
4.活动规则
评判团由教师和8位组长担任。根据每个小组的PPT制作、汇报及答辩表现打分,PPT最后应由制作人反映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学生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规则如下所示:
学生课程成绩100%=终结性考核30%+过程化考核70%
过程化考核=个人过程化考核30%(大作业、出勤、学习态度)+团队过程化考核70%(项目汇报、答辩、组员大作业、小组出勤、小组学习态度)×个人团队贡献度(0-105%)
建立小组和个人得分纪录,一个项目一个公告。有条件的,可以在教室设置公示栏,用表格(组员)和柱形图(小组)表示并及时更新。
大作业应根据项目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进行学习和训练,以变压器保护为例,要求写出各种保护的原理、构成、应用场合,保护的整定及校验,保护的接线及安装位置,保护的调试方法,保護的评价,电气二次图的绘制、分析。还要求每个学生按掌握、基本掌握、了解、不清楚四个层次,列出知识点和技能进行自我评价,并有素质目标的心得体会。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地改造和创新,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采用分组合作与竞争后,往常的平时考核如:出勤、作业、学习态度(含师生互动情况),都可以纳入小组考核,使指向更明确,学生犯错受到的压力反而更大,有利于自我管理。而一些令教师尴尬的现象也可消除。如:高职学生上课喜欢坐后排,而前排空出一片。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现在可先规定每个小组坐一列,组长坐第一排,刚好8排,组员之间不得有空位,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分组按列坐也有利于加速教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也有利于分组考核管理。出勤考核以组长为主,课代表复核。
四、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课程的编、导、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大量的工作由从课堂上讲授知识变成课前教学情景的设计,教学素材的收集、教学软件的制作、教学活动的策划,为学生提供思考情景,使学生接受传承,深入分析,进行创新和发展。
1.教师是编剧
教师在编写教学文件时,应有意识地把职业核心能力融渗于课程教学活动中。精心编写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多媒体教案、教学活动方案等。教学活动方案应尽可能做到科学、易操作。把学生个人融入团队参与竞争与合作活动是职业核心能力融渗于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载体。首课教案应包括说课,说教学活动方案。
2.教师是导演
课代表和各组组长是助理导演,教师应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反馈学习效果。担任组长的学生通过确定小组项目PPT的任务分配、资料收集、统稿、PPT制作、汇报人选等,锻炼了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等。小组长宜采用轮换制,每位组员至少担任一任组长。教师应对三个目标达成的解决方案详细说明,让学生明确各个目标,达成的路径及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的成果及考核方案。每个项目开展前,对各组布置任务,进行动员,项目完成后,对各组成绩进行现场公布,并进行点评,做到激励及时、公开透明。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汇报,教师要及时纪录,尽可能做到各组机会均等,课程后期可开展小组之间挑战赛,要求各组按终结性考核要求进行准备(复习),相互提问,进行必答(指定对方某个组员回答)、抢答(对方小组任意1名组员回答),必答题允许小组成员抢救(补充回答)1次,答对按70%得分。
3.教师是演员
教师上课是现场表演,是职业素养的示范。言传不如身教。因此,教师要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上课要精神饱满,注意着装仪容。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注意力曲线”为控制目标,展开教学实施。现在的高职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多采用以PPT为代表,辅以视频、动画、AutoCAD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不是放映员,也不是播音员,是讲解员、引导者,适当的板书是必要的,既强调了知识点或关键词,又调节了学生的情绪。说话是教师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适时调整语调、语速有利学生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在沟通的影响要素中姿体语言占影响度最大。走动,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有的姿体语言。如与学生单独互动,需要表现出兴趣、关心与鼓励,而与一群学生中的某个学生互动时,眼神、手势与姿体都要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多走到学生中间,容易因为接触性效应而加深学生印象与好感。教师要对控制课堂纪律、调节课堂气氛做到游刃有余。
五、结语
通过以职业核心能力中的团队合作模块为基本构架并涵盖其他模块的活动载体,以学生分组开展合作与竞争活动为表,实现课程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同时融渗职业核心能力为里,既与学院建立的“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测评站”开展的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活动实现无缝对接,又把职业核心能力的融渗从专业的课程体系延伸到了具体的课程教学,真正实现了全程融渗。
参考文献:
[1]黄丽.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及教育改革探讨——基于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研究[J].新校园,2012,(4):41-42.
[2]林英,徐金寿.基于“全程式”实践模式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2-13.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