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现伟 刘宏建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术治疗70例高血压脑出血,经CT定位,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肿进行抽吸、液化和引流。结果70例患者中治愈 45例、好转21例、死亡4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
【关键词】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血肿;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2【文献标识码】 B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西方国家脑出血(ICH)占全部脑卒中8-15%,而我国则高达21-48%,大多数为患高血压的老年人。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开颅手术治疗手术操作复杂,损伤大,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近年來开展的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越来越受到重视。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6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微创术治疗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评估其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50例,女20例,年龄40-90岁,平均60岁,均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入院时有不同程度偏瘫66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60例,失语36例,头痛60 例,恶心、呕吐65例。血肿部位:基底节65例,脑叶5例,丘脑10例,破入脑室系统40例。血肿量:30-70ml 40例,70-90ml 25例,90ml 以上5例。从出血到手术时间 4-72小时,其中<6小时43例,6-24小时29例,24-72小时8例。
1.2定位穿刺点在术前复查头颅CT时,找到血肿最大的层面并打上光线,用记号笔沿CT光线标记,再用弄直的回形针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直到移动到血肿中心的正上方,光线与弄直的回形针的交叉点即为穿刺点,垂直距离就是选用穿刺针的长度,穿刺点要尽量避开皮层重要的功能区及重要血管。
1.3手术方法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摆好病人体位,常规消毒、铺巾,选择适当长度的穿刺针,在既定的穿刺点穿刺,电钻钻透头皮、颅骨和硬脑膜后有落空感,此时分离去掉电钻,拧掉盖帽,侧管连接引流管,插入钝头塑料针芯,边缓慢进针,边用5ml注射器缓慢抽吸,一般首次抽吸不超过总血肿量的60-70%,尔后插入针形血肿粉碎器,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剩余的血肿,可在生理盐水中加入尿激酶4万单位,如遇有新鲜出血可用肾上腺素0.5mg+生理盐水50ml反复冲洗,待侧管排出液体变淡后注入液化剂,液化剂配制为生理盐水3ml+尿激酶4万单位,如无特殊情况4-6h后开放引流,一般情况下,2-3天后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85%以上时即可拔针。
2结果
2.1颅内血肿清除时间基本或全部清除时间1-6d,血肿清除率85%-95%,穿刺针留置时间2-6d。
2.2 临床疗效 治愈:意识逐渐清醒,瘫痪肢体的肌力逐渐恢复到2-4级,能独立步行,生活自理,共45例;好转:意识逐渐清楚,瘫痪肢体肌力恢复2-3级以上共21例;死亡4例,死因为再出血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3讨论
3.1脑出血的死亡率、致残率原因(1)出血继续扩大:传统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是血管破裂后一次性出血,通常发病后30分钟即形成血肿而停止出血。实际上临床实践证明发病后24小时内均有可能发生血肿继续扩大,多与出血后血压过高、频繁呕吐、呼吸道梗阻、过度脱水等有关。此外,既往有酗酒、肝功能障碍者也易发生再出血。它改变了对后早期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恶化的传统看法,即单纯由反应性水肿所致,同时也表明了早期手术干预的必要性。(2)血肿对脑组织毒性作用:脑出血时,每毫升血浆可产生210-360单位凝血酶,而1ml血仅需1单位凝血酶即可在15秒内凝固。过多的凝血酶能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及时清除出血肿将有助于减轻其造成的毒性作用。(3)血肿占位效应:高血压脑出血除出血部位外,出血量的多少同样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存在着血流下降,其程度与血肿大小密切相关,小量出血多使局部血流短时间下降,大量出血则可致同侧半球长时间缺血。
3.2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3.2.1手术适应证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各部位出血,尤其是深部位出血,如丘脑出血、脑实质内出血并破入脑室、进展缓慢的脑干出血等。
3.2.2手术依据(1)利用CT立体定向技术将穿刺针准确置入血肿中心,有效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2)临床实践证明,即使开颅手术,也无需将颅内血肿全部清除。因此,当出血量不是过大,首次穿刺如能吸除血肿总量的60%,颅内压即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剩余部分可以分次抽吸、引流,以免颅内压波动过大、中线复位过快而出现意外情况;(3)出血后数小时,液态的出血仅占血肿量的1/5,其余均已形成胶冻状血凝块,单纯抽吸不易解决。为此,可利用液化剂将血肿液化后再吸除。(4)术中抽吸负压尽量小,5ml针管即可,以回抽2-3ml能抽出血凝块为标准。(5)记录吸出总量,对残留血肿可注入液化剂,留置4小时后开放引流管,以利于引流排出。(6)术后动态头颅CT复查了解具体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2.3手术时机手术时机的选择争议较大,从病理生理变化看,脑出血后6-7小时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而且随时间增长而加重。因此,我们支持早期手术,以发病后7-24小时为宜。
3.2.4再出血的问题再出血是影响微创术治疗的主要因素。HICH患者血肿量增大主要发生在基底节,慢性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是继发再出血的主要原因。术后血肿腔内再出血的原因多与操作损伤、血压控制程度、凝血功能、出血部位及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因素有关,不恰当应用液化剂、过快抽吸和过量抽吸也可以继发再出血。本组共有3例发生再出血,其中2例因为血压控制不稳定,另1例为病人有其它合并症,如糖尿病。
3.2.5预后判断尽管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恢复快,但术后病人的具体情况会直接影响手术疗效,血肿量大、血肿清除不理想、血压持续升高、一般情况差、并发症的发生等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4-870.
[2] 林晓东,赵丽,等.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2):174-175.
[3] 张新江,方思羽,张苏明.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存在缺血性损害的认识[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1,9(3):169.
[4] 林述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4(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