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慧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胎盘早剥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产前诊断是否明确分为观察组(不典型胎盘早剥)与对照组(典型胎盘早剥),比较两组患者诱因、临床表现、产前漏诊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性交史及外伤等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使用缩宫素及胎膜早破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子宫高张比例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先兆异常、胎心异常及临床发生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子宫卒中、产后大出血、围生儿死亡及Apgar评分≤7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需要加强病情动态观察,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及时进行处理,改善预后。
【关键词】 不典型胎盘早剥;漏诊;妊娠结局;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4.45【文献标识码】 B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常见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就,然而对于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诊断指标尚为缺乏,诊断难度较大,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导致治疗延迟,危及母婴生命安全[1],因此对其临床表现、诱因及对母婴结局影响等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4例胎盘早剥孕产妇根据诊断情况进行分组及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胎盘早剥孕产妇,其中产前确诊为胎盘早剥者46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3-35岁,经产妇21例,初产妇25例,孕周38.2-41.8周;产后确诊胎盘早剥者38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2-35岁,经产18例,初产妇20例,孕周37.9-42.0周,两组年龄、分娩次数及孕周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对两组胎盘早剥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等进行观察,同时通过胎心监护仪、B超检查等进行观察。胎盘早剥诊断及依据:B超显示子宫壁间、胎盘见出现边缘不清楚液性暗区则显示为胎盘早剥;术中发现胎盘母面陈旧性血块或压迹者,则诊断为不典型胎盘早剥。根据术中及产后对产妇胎盘进行详细检查,根据是否存在凝血块及压迹确诊是否存在胎盘早剥。<1/3为轻度,>1/3为重度[2]。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发病原因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性交史及外伤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使用缩宫素及胎膜早破人数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观察组出现临床表现明显者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阴道流血、子宫高张比例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先兆异常、胎心异常发生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母婴结局比较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分娩时子宫卒中、产后大出血、围生儿死亡及Apgar评分≤7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目前臨床关于胎盘早剥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孕妇早期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及静脉压身高等与疾病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3]。当出现胎盘血管病变时,胎盘血供受到影响,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而一旦底蜕膜末梢毛细血管破裂,则出现底蜕膜血肿,导致子宫壁及胎盘剥离[4]。然而部分学者认为性交、腹部外伤及宫腔压力减少等有关[1]。本次研究显示,不典型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外伤史、性交及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然而患者采用缩宫素及胎膜早破等发生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不典型胎盘早剥者出现阴道流血、腰腹痛、子宫高张等症状,然而由于与典型组患者入院后出现的阴道流血、腹痛等症状有着较大相似性,因此极易被忽视,而在通过B超诊断时,若无异常发现,极易忽视胎盘早剥,因此在临床诊断时,要加强对临床后少量阴道流血、腰腹痛等异常情况的观察,从而减少漏诊现象。
参考文献
[1] 周莉.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诊断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14-16.
[2] 江雪华.不典型胎盘早剥 48 例的临床诊断[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65-1366.
[3] 李翠荣.麻黄碱在预防剖宫产腰麻时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2):94-95.
[4] 张晓丽.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