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2014-06-30 13:01:12白来运
医药与保健 2014年7期
关键词:诊断

白来运

【摘 要】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5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出率和椎间盘突出程度显示情况。结果5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CT诊出34例,诊出率为68.00%;MRI诊出48例,诊出率为96.00%。MRI诊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腰椎间盘突出Ⅰ度、Ⅱ度诊出率明显较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CT高。

【关键词】 CT;MRI;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2【文献标识码】 A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髓核压迫位于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椎弓根外缘以外的相应节段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是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下肢放射痛程度可相当严重[1]。由于缺乏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了解,临床上常会出现误诊或漏诊。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CT和MRI,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明显提高[2]。本研究拟通过对5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5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39-64岁,平均(48.73±6.01)岁;病程为4周-3 a。患者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痛,单侧下肢有麻木感或者出现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等。

1.2仪器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纳米64排螺旋CT机和美国GE Signa EXCITE 1.5T核磁共振机。

1.3检查方法50例患者均接受CT和MRI影像学检查。

1.3.1CT: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层面与脊椎间隙中心线平行,按顺序对L3和S1之间3个椎间隙行常规扫描。参数设置:层厚为3 mm,层间距为1.5 mm,电流设为140-175 mA,电压为130 kV。根据患者具体实际情况可行加层扫描或扩大扫描范圍。

1.3.2MRI: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脊柱腰椎专用线圈,扫描层面有横断面,冠状面T2加权像及腰椎矢状面T1、T2加权像。T1加权像参数为:TR 450ms,TE 17ms。T2加权像参数为:TR 3500ms,TE 80ms。层厚为3mm,层间距为3mm,根据具体情况可追加薄层扫描。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椎间盘突出的显示情况。椎间盘突出程度标准:Ⅰ度即椎间盘突出椎体长度小于0.5cm,椎间盘形状较规则;Ⅱ度即椎间盘突出椎体长度介于0.5cm和1.5cm之间,椎间盘形状较规则;Ⅲ度即椎间盘突出椎体长度介于1.5cm和2.5cm之间,椎间盘形状不规则;Ⅳ度即椎间盘突出椎体长度大于2.5cm,椎间盘形状不规则。Ⅰ度、Ⅱ度、Ⅲ度、Ⅳ度椎间盘突出例数和总例数比值即诊出率。

1.5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率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出率比较5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CT诊出34例,诊出率为68.00%;MRI诊出48例,诊出率为96.00%。MRI诊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椎间盘突出程度比较MRI腰椎间盘突出Ⅰ度、Ⅱ度诊出率明显较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腰椎间盘突出Ⅲ度、Ⅳ度诊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在20-50岁人群中高发。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突出或脱出的髓核或碎裂的纤维环等椎间盘组织位于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椎弓根外缘以外,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神经根,并造成神经根支配区域剧烈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合并腰骶部疼痛,同时伴有受损神经根支配区域不同程度皮肤或运动功能损伤[3]。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包括椎间孔型及椎间孔外型,发病率约占椎间盘突出症的1.0%-11.7%[4],好发于男性。该病临床治疗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大量研究表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6]。但是,该类型腰椎间盘突出较特殊,临床症状往往较重,突出的椎间盘易压迫神经根造成下肢放射性疼痛,并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7]。因此,该病的及时正确诊断对于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其诊断方式主要有X线平片检查、CT诊断、MRI诊断、脊髓造影及CT椎间盘造影。X线平片、脊髓造影难以确诊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而高质量的CT检查可显示椎间孔内外、横突下高密度椎间盘的大小与神经根关系,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MRI可从矢状面上发现椎管内其他病变。CT椎间盘造影可直接观察到突出物大小和位置,且能区分椎间孔内外的块影是突出物或是神经瘤,但其为创伤性检查,当无创性检查为阴性时,才可选择CT椎间盘造影以明确诊断。突出的椎间盘MRI表现为占位征象,椎间呈泪滴样脂肪间隙或者变形为三角形,甚或消失,神经根发生移位、变粗或者呈现出淹没样改变[8]。本研究结果显示,5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CT诊出率为68.00%,MRI诊出率为9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腰椎间盘突出Ⅰ度、Ⅱ度诊出率明显较CT高(P<0.05)。该结果表明,MRI对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程度较轻者优势更加明显。综上所述,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CT高。

参考文献

[1] 刘永久.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5):118-119.

[2] 泮智勇,许茂盛,丁雪委,等.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25(2):16-18.

[3] 杨雍,苏楠,王炳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0,31(5):368-370.

[4] 肖斌,李健.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14):2365-2366.

[5] 胡泽元,黄祖霞,杨永林,等.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874-875.

[6] Kim HS,Ju CI,Kim SW,et al.Huge psoas muscle hematoma due to lumbar segmental vessel injury following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dis cectomy[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09,22(3):192-195.

[7] 王红,王云玲,马景旭,等.MR选择性激励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神经根显示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ll,17(3): 247-249.

[8] 丁长伟,李松柏.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8): 575-579.

猜你喜欢
诊断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当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8:05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