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妇女主义是艾丽丝·沃克提出的一个有别于其他女权主义者的独特概念。本文将从这一思想概念出发,反观其小说代表作《紫色》,以此来探索小说中的丰富意蕴和深层内涵。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 妇女主义 《紫色》
艾丽丝·沃克,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多涉及种族、宗教、妇女等问题。沃克在探讨美国黑人妇女问题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妇女主义这一独特概念,以与其它女权主义者做出区分。《紫色》是沃克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她的妇女主义思想。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通过黑人妇女西丽的人生历程,以及从麻烦走向觉醒的经历,在反映黑人妇女悲惨境遇的同时,也探讨了她们如何走出困境寻求独立发展的路径。该书出版后,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好评,并连续荣获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紫色》蕴含了沃克对种族、性别的多角度思考,也是其妇女主义理论的形象呈现。本文即以沃克的妇女主义入手,来解读《紫色》丰富的意蕴、深刻的内涵。
一 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
妇女主义是艾丽丝·沃克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背景下提出的独特思想,她认为黑人妇女的不幸是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种族与性别并置而论,表明了其黑人女权主义的立场,这与强调以男性为中心的种族解放的“黑人权力运动”,以及以白人女性为主体的通过分裂主义反对父权制的“妇女运动”,是有极大区别的。而黑人女权主义的出现,伴随而来的是黑人女权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的兴起。黑人女作家通过作品将承受着性别歧视、种族压迫、经济剥削、阶级压制的黑人妇人的悲惨状况呈现了出来,可见,黑人妇女所进行的斗争是要将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一同消灭,从这一层意义上就决定了黑人妇女要成为种族解放的有效存在,而不能如白人女权主义一样,以分裂的方式成为种族内部的破坏者。
沃克曾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中谈到她所承受的作为黑人和作为女性的双重苦难,这一苦难使她清醒地意识到性别和种族在黑人女性面前是无法彼此凌驾的,所以她放弃了黑人女权主义而创造了妇女主义这一概念。沃克将妇女主义定义为 “献身于实现所有人民的,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生存和完美主义的妇女主义者”。而且,沃克的妇女主义有四大特点,即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人道主义。此外,沃克还阐述了黑人女性的理想生存状态,即欣赏女性及女性文化,相信女性力量,也在尊重完整性的意义上爱男性;此外,还爱艺术,爱民族,爱自己。从沃克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为妇女主义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存在状态,表明了黑人女性的生存意念和生存智慧。
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是具有开创性的,她将黑人妇女的解放同全世界妇女的斗争结合起来,因为沃克将所有种族都看作是有色人种,包括白人,这样,黑人女性的斗争就由小范围扩展开来,加强了全世界女性的團结,防止了黑人种族主义的狭隘。如此,妇女主义在强调种族与性别并置的同时,也将黑人女权主义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中独立出来,而具有了广泛的意义。作为沃克代表作的《紫色》即是其妇女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下文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
二 种族、性别压迫下的黑人妇女
《紫色》是一部美国黑人妇女的血泪史。小说以沃克的家庭历史作为背景,主人公西丽的原型是其祖母。小说以真实细腻的手法呈现了黑人女性所遭遇的社会不公,她们背负着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没有尊严,没有幸福,人生如一汪死水。对于她们而言,贫穷、痛苦、被歧视、被压迫几乎占据了整个生活。
西丽是沃克着力塑造的女性形象,她的前半生就如其他黑人女性一样,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更没有幸福可言。西丽的父亲原经营着一个干货店,生意兴隆,但也因此遭到白人的嫉恨而以私刑被处死。自此,西丽失去了温馨的家庭而开始了她悲惨的前半生。西丽的母亲改嫁给阿尔方索,继父在西丽14岁时奸污了她,先后生下的两个孩子也被送走,不知所踪。22岁时,继父对西丽失去了兴趣,就把她随意送给了有四个孩子的某某先生。西丽在这个家庭中,不仅承担着繁重的家务,还常常遭受丈夫的毒打。对于西丽而言,婚姻不是苦难与不幸的结束,而是另一轮痛苦与泪水的开始。但即使如此,西丽仍然默默地忍受着,心甘情愿地接受被欺压、被奴役的地位,而她唯一的倾诉对象也只是上帝。这时的西丽和其他长期被压迫的女性一样,以男权为中心,毫无自我的观念。她甚至以男权的思想来看待索菲亚的反抗,她已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一方面,使西丽心甘情愿地被奴役;另一方面,她也成为男性压迫女性的帮凶,这显然是被长期压迫而变得麻木所致。
妇女的处境主要源于父权制,男性的绝对权力导致女性权利意识、自我意识的丧失,而所谓的阶级理论和政治意识也正是男性强加于女性身上的。《紫色》中,艾丽丝·沃克主要通过西丽遭受继父和丈夫的压迫体现了这一观点,同时,沃克也写到了同样遭遇同质问题的非洲妇女,这使得妇女解放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它同种族歧视一样,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紫色》在塑造麻木、不懂反抗的西丽的同时,还塑造了另一个极富反抗精神但也苦于挣扎的人物——索菲亚。索菲亚是某某先生大儿子哈波的妻子,她自小就有很强的平等意识,她曾因无法忍受家庭的压迫而出走,也曾以高傲的态度警告某某先生不要干涉她和哈波的婚事。但是,作为丈夫的哈波却接受了父辈灌输的男性对女性的“殖民”法,他要求妻子对自己俯首贴耳,惟命是从。他认为两性之间是从属的关系,女性的天职便是为男性付出一切。这样的思想于索菲亚而言必然是难以认同的,她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极力拒绝男性社会为其规定的角色,面对压迫,她奋起反抗,即使被哈波打得遍体鳞伤,也决不屈服。最终,索菲亚厌倦了与丈夫之间的生活,终于离开了家,她不愿以忍受来获得生存的筹码。但是,索菲亚的离开也并未改变她的悲惨境况,因为在白人社会中,她遭受着种族歧视,承受着更为无情的打击,而在黑人社会里,她又遭受着男权主义的压迫,同时,她又与黑人男性一起遭受着白人的欺压。尽管她能以自己的力量战胜家暴,但仍然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但同时,作为在种族、性别、阶级压迫下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索菲亚已脱离了传统意义上黑人女性形象,她的存在已如烛照点亮了黑人女性的反抗之路。
三 自强自救的黑人妇女
《紫色》是一部美国黑人妇女的血泪史,更是一部典型的黑人妇女的成长史。小说在描写黑人女性所遭受的苦难的同时,更以独特的方式为承受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的黑人女性发出了进行社会变革以改变命运的呼喊,传达了黑人女性对于自由、自我的追求。沃克认为,经济的困窘、社会的压制、情感的压抑造成了女性对男性的服从,而打破这一桎梏女性发展障碍的方法则是女性结成联盟,共同奋斗,实现经济独立,从而获得精神自由、人格独立。而这一设想沃克主要通过小说《紫色》为我们呈现了出来。
小说中的西丽在开始时一直过着逆来顺受的日子,处于受欺辱的地位,如果小说只是以这种方式来呈现黑人女性苦难的话,其文学意义只能是乏善可陈,毫无新意。在这里,沃克的立意在于“把跪着的黑人妇女拉起来”,帮助她们获得新生,重塑自我。沃克让黑人女性联合起来,一同对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小说中,沃克通过耐蒂、索菲亚、莎格等人物来唤醒西丽,从而表现了女性联合在解放事业中的关键作用。
耐蒂是西丽的妹妹,是具有反抗精神的黑人知识女性的代表,她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继父不允许西丽上学,耐蒂则充当了西丽的家庭教师,以此来帮助她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后来因反抗而受到继父和某某先生的人身威胁时,耐蒂不得不离开西丽,逃到了牧师桑莫尔家,后来便随牧师到非洲传教。尽管与西丽时空相隔,耐蒂却一直写信给西丽。但信件全部被某某先生扣留了,当西丽发现这一切时,她开始怀疑她曾一度信任的上帝,自此,她不再给上帝写信,而将耐蒂视为唯一的倾诉对象。这时的西丽,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女性主体意识也慢慢清晰。
索菲亚是西丽的儿媳,正如上文所言,她是一个极具反抗意识的黑人女性,是女权意识的代表人物。她拥有男人一般的能力,修房、做家具、开车、做针钱等,她都会做,甚至超过了男人。索菲亚勇敢地追求着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她的不懈努力和坚强斗争使西丽深刻地感受到了摆脱受人压迫的命运的可能性。索菲亚自我意识极强,从婚姻选择到离家出走,她都我行我素,不任人摆布。她认为我就是我,没有人能支配我,我也从不属于任何人。她反抗家暴,反抗黑人男性施加的压迫,还反抗白人社会的欺辱,即使被迫害入狱也无法改变她的反抗精神。西丽在索菲亚的影响下,女性意识和反抗意识逐渐苏醒,索菲亚也以实际行动告诉西丽,女人也能保护自己,当面对暴虐时,要有力回击,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
莎格是某某先生的情人,拥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是独立女性的典型代表。莎格拒绝男权社会的强势标签,拒绝做男权的奴隶和性工具,她不是传统的黑人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她一反传统,掌握了控制权。莎格敢爱敢恨,根本不在意别人对她的非议。这样的女性,在西丽的成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莎格让西丽重新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和爱惜自己的身体,可以说是莎格帮助西丽唤醒了她沉睡已久的女性感觉和性意识。此外,莎格也改变了西丽的世界观,使西丽由对来世的关注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使西丽对自我能力获得了全新认识。西丽不再迷信上帝,开始肯定自我,走向独立,也开始了解自己不幸的原因。西麗开始走上了反抗之路。最终,西丽打破了精神枷锁,树立了两性平等观,而离开某某先生则意味着她要同过去屈辱的自己、卑微的自己决裂,而这也正是西丽,以及以西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自强自救的开始。西丽最后成功,她以自己的能力实现了经济独立,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有地位、有个性的独立女性。
从西丽的苦难和成长来看,沃克认为黑人妇女要取得平等必须在思想上认识自身的价值和优势,拥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实现经济和人格的独立。
四 结语
种族平等、两性和谐,这是艾丽丝·沃克妇女主义思想的根本目标,也是小说《紫色》的终极理想。小说反映了黑人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权主义者的强烈诉求,更向我们呈现了全世界妇女构建平等社会的共同愿望。更为重要的是,艾丽丝·沃克通过《紫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模式,即人们之间互为尊重,和平相处。
参考文献:
[1] Alice Walker,The Color Purple,New York,Simon Schuster,Inc,1982.
[2] 翁德修、都岚岚:《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 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 [美]胡克斯,晓征、平林译:《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丽娟,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