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珍 蔡英丽 孟繁兴
摘要: 目的:探討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癫痫发作类型及其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2例脑梗死患者癫痫发作类型、脑梗死部位等的比较,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痫发作类型以由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为最高,脑梗死部位在脑叶皮质者发生癫痫的比例明显高于皮质下, 心源性栓塞导致的脑梗死者更易出现早发癫痫。结论:癫痫首发与脑梗死病因及部位有关,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根本的措施。
关键词:癫痫; 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57-01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但临床中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低,易误诊,而患者反复痫性发作也是导致脑梗死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因此总结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现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45~76岁,平均62.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将病灶分类为脑叶皮质区和皮质下区。癫痫发作类型符合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对癫痫或癫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无癫痫史及癫痫病家族史。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颈动脉超声、TCD检查,大部分患者还进行头颅CTA或MRA检查,对32例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癫痫与脑梗死TOAST分型、与梗死病灶部位的关系、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版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分类指标的描述以例数及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癫痫发作类型: 单纯部分性发作7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由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13例,肌阵挛发作1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8例,癫痫持续状态0例。
2.2 癫痫与脑梗死TOAST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17例(53.1%),心源性脑栓塞8例(25%),小动脉脑卒中(腔隙性梗死)7例(21.9%)。
2.3 癫痫与脑梗死部位关系:继发性癫痫在各病灶占的比例:皮质区22例(68.8%),其中额叶9例,颞叶4例,顶叶4例,颞顶叶3例,顶枕叶2例。皮质下区10例(31.2%),其中基底节区8例,丘脑2例。皮质区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比例明显高于皮质下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脑干及小脑梗死继发癫痫的病例。
2.4 治疗与预后: 32例患者中6例仅发作1次,其余发作多次,均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改善脑供血、脑保护等治疗。出院后随访1年,10例停用抗癫痫药后未再发作,16例仍有发作需长期服药。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首先是动脉闭塞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葡萄糖代谢障碍,钠泵功能衰竭,钠离子大量内流,使神经元膜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出现过度除极化,神经元过度放电而引起癫痫发作[2]。其中心源性脑栓塞起病急骤,易伴发脑血管痉挛,因此导致的脑缺血损伤要比非栓塞性严重,同时栓塞多累及皮层,这也可以解释约占脑梗死15%的脑栓塞[3],发生癫痫的概率比其他TOAST分型要高。本组资料显示脑梗死累及皮层者更易出现早发癫痫,而癫痫发作类型以由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为最高,考虑与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由局部向广泛皮质扩散有关。本组患者中1例表现为肌阵挛,伴有呼吸节律异常,其肌阵挛均出现在呼吸暂停阶段,同时患者伴有颅内大动脉狭窄,证实癫痫发作与神经元缺血缺氧有关。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高峰为发病后48小时至5天,故早期积极脱水减轻脑水肿,改善梗死周边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可使癫痫得到及时控制,随着水肿的减轻,癫痫终止发作后一般可以不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晚期癫痫发作主要是因为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萎缩粘连刺激引起痫性放电。这些因素很难短期内消失,故需规范化抗癫痫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朱玉民.癫痫持续状态诊治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0):63.
[3] 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