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未名”之间

2014-06-30 17:01徐金贵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育家言语儿童

徐金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是一所名师辈出的学校,仅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间,学校就先后培养出9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其中华应龙等教师已经享誉全国,因此学校被誉为“学者型教师的摇篮”。名师的“群落式”分布一定与相应范围的教师发展生态有关。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学校成立了以“未名教育家”冠名的教师学科研究共同体。

百度词条“工作室”是这么说的:“工作室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许多工作室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所以,我们把教师的学科研究共同体命名为“工作室”,这些工作室不是名师带教的一种形式,而是努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建构一种优化的文化生态。“未名教育家”语文工作室是其中之一。

一、一种情怀

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取决于其内驱力的品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能走多远取决于其内驱力的强度。人的内驱力大体有功利之心、兴趣之乐、价值追求与信仰之魅,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让教师在发展中体验兴趣之乐,逐步树立价值与信仰。我们把工作室冠名为“未名教育家”就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

在教师的尊严日益受到挑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捍卫自己的专业尊严,所以我们以受人景仰的教育家作为行动偶像。我们从四个方面把握教育家的内涵:

第一,教育家的价值在于他的思想、实践与影响,尊严来自于他的“唯一”与“在场”。所谓“唯一”就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他人无法替代的思想与能力,所谓“在场”就是他能把这种思想与能力转化为教育现实,让大家切切实实感受到这样的存在。唯有如此,他才称得上是教育家,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收获一名教师的无上荣光。

第二,教育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是一定范围人们的认可程度。只要有心,我们都可以成为教育家。我们可以是理论的教育家,也可以是实践的教育家;可以是省市、国家乃至世界知名的教育家,也可以是一个县区乃至一个学校、一个级组的教育家,哪怕是一个班孩子、家长真心信服的教育家。

第三,“教育家”是在“未名”与“名”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名”是大家的认可,一定范围内的“名”,在另一个范围内可能“不名”,我们就是在“名”与“不名”之间获得发展张力,在由“不名”向“名”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成长。但是,“名”不是预设的目的,而是收获的附加值。“名”也不是手段,我们应该在实实在在的涵养中丰富自己,而不是哗众取宠、虚伪包装等。相反,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不为名利所累,回归“不名”的状态。

第四,能否成为教育家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专业的生活方式,而这种专业生活方式形成必须依靠教育教学的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升华专业的理解,不断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专业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创造自己的专业生涯。

二、一方群落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适宜于不同的专业文化生态,异质争鸣的生态适合成熟教师组成的共同体,同质协同的生态适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老师组成的共同体。我们的“未名教育家”语文工作室属于后者。

我们一起探讨语文学科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大家一起商定我们的语文学科主张──“为了儿童语文生活的目标,为了儿童言语实践的课程,为了言语对话生成的课堂”。

我们认为:文就是为了语言与儿童生命的相遇,它们的美丽邂逅创造了儿童的语文生活,儿童是否拥有高质量的语文生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全部价值。

儿童语文学习是综合性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或技能的训练,还有儿童的主体修养等丰富的内容。这种综合语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让儿童回到丰富的言语实践中去涵养生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活动课程。

进一步说,儿童的语文学习是一种交往实践,它的发生与发展是基于儿童的交往实践,也是在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言语交往实践中实现的,最终也是为了满足儿童交往实践的需要。

我们一起从事基于学科主张的实践探索。我们从儿童语文生活的角度确立儿童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思路,编制各年级的《语文课程实施纲要》,建构立体三维的语文目标。平面维度为言语行为,立体维度为言语行为、智能因素、心理因素与内外背景,还有年级递增的时间维度。我们一起开发基于儿童生活的语文主题微课程,形成“以主题活动为形式,以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言语生活为内容,开发主体多元协作,课程时空立体开放”的开发策略。我们努力探索言语交往生成的共生课堂,探索“建构话题、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深度卷入;踊跃展示,交流碰撞;倾听反思,智慧生成;开放时空,拓展生成”的课堂模式。

三、一对法则

竞争与合作是促进发展的一对永恒的法则,我们提出了每学期“五个一”的研修要求,把工作室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分成三个层次。在研修活动的策划时,同层次的老师强化竞争,不同层次的老师和整体强化合作,把“五个一”的要求搭建成“五个一”的平台。

“五个一”就是要求工作室的所有成员一年参与一次工作室的团队读书推介,进行一个微型课题研究,展示一节主题研究课,撰写并发表一篇主题研究文章,开发一门适合学生的言语微型课程。

在具体活动策划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强化竞争或合作的意识。读书推介、主题研究的展示中,我们更注重强化竞争意识。比如读书推介,我们要求工作室每个老师向大家推介一本书,可以是语文学科的,也可以是文史哲的或通识教育理论的。但方式一定采用现场展示交流,而且必须提供书面材料,或制作PPT,内容必须涵盖:你读了哪些书,为什么你选择推介这一本,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对我们的实践有哪些启发等。这样对大家来说都有一定的压力,但大家的思想汇集在一起,又是很好的合作。

在微型课题的研究、文章的撰写、微型课程的开发等活动的设计中,我们更强调合作。比如主题研究文章的撰写,我们一开始要进行研究选题的讨论,接下来进行工作室同层次小组之间的讨论修改,然后是不同层次老师们的修改、打磨,尤其是工作室内的专家老师是每一篇必看,并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最后是推荐投稿或参加征文比赛。

此外,工作室为每一位成员建立专门的成长记录,按照学年度进行考核;分层制订百分制考核表,每学年末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以书面形式逐一反馈。

猜你喜欢
教育家言语儿童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教育家与儿童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