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廷勇
【摘 要】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制理念的教育,能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可以抓住字、词、句等内容的赏析、探究、相机进行法制教育。
【关键词】阅读教学;渗透;法制意识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制理念的教育”①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抓住字、词、句等内容的赏析、探究,相机进行法制教育。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增强政治思想与法制教育的能力。
一、抓住关键字词,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字词,是文章的文眼。透过它,可窥视主人公的思想品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把关键词作为渗透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散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3课)一文中,作者写到: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在教学中,可作如下探究:这里,“背”是多音字。前两个“背”读bēi ;后两个“背”读bèi 。从不同的读音中,我们感受到主人公什么样的品质呢?前两个“背”可以看出主人公孝敬老人与关爱小孩,用一个成语概括,叫“尊老爱幼”;后者“背”可看出主人公已经把“尊老爱幼”看成了责任,并且把这总责任上升到“世界”的高度。可谓“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②。
如今,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必须学习相关法律条文,让“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得以继承和发展。又如在《再塑生命》(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课)一文中:“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水”指海轮·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认识到了”水”的特征。我们在叹服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的同时,对残疾人海轮·凯勒的学习精神无不震惊。在此时,教师可结合张海迪③、金晶④成才的故事,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思想品德,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残疾人人格的思想意识。
二、赏析精彩语句,渗透法制教育
文章中精彩的语句,是文章主题的缩影。找准它并进行探讨,学生的思想教育便可落到实处。如《山中访友》(原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课)一文中:“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镜子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从古唱到今。”多么精彩的语言!作者用拟人修辞把进山看风景看成“山中访友”,并对“朋友”们问候与赞美。这难道不是倡导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吗?要让自然环境美丽如画,人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爱护环境,美化环境。为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律第二十三条规定: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教师可结合相关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童话般的山中美景,同时展示一些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在形成反差的对比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再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中,作者富含深情写到:“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在这里,作者连用比喻修辞,用“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的统治。用“钥匙”比喻亡国奴获得解放,通向自由的方法与途径。因为被侵略者统治丧失了自由,犹如关进了监狱;但是,只要记住本民族语言,不忘本民族文化,就可以把人民组织起来反抗侵略者。这里的“法语”,就像一根团结敌占区人民的纽带,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对中国人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有苦难的历史,我们要牢记国歌歌词,时刻警惕,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国家荣誉和民族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四条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第五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对于繁荣祖国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把握文章主旨,增强法制意识
文章的主旨,往往揭示相关的社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反思。如《心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课)一文主旨:这篇儿童小说通过小学生京京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遭到老师拒绝,后来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揭示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的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和问题。“心声”的深层含义:
一是教师能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二是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重视优秀学生的教育,更应当充分关注普通学生的学习。应重视学生个体,引导、发展学生个体特长。这对我们今天实施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深远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也别忘了自身法制意识的增强。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其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尽量找准渗透点、把握好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可能有机地熔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习惯与能力这一目的。
注释:
①摘自贵州省《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
②摘自“孟子”语
③张海迪,汉族,山东省文登人,1955年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④金晶,生于1981年10月,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途中抵制“藏独”分子的干扰,用残弱的身躯捍卫着奥运精神而广为人知,被誉为“守护‘祥云的天使”、“最美最坚强的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