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探析

2014-06-28 00:25:53刘晓瑞等
考试周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刘晓瑞等

摘 要: 文章从分析涉农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着手,分析探讨了涉农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特点。通过对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的分析,以期提出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 涉农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特殊性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必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结合学生特点、高职教育特点,以及对涉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调研,从培养目标、学生层次和教育内容等方面,总结揭示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今后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教育背景特点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出现了与之不相适应的现状和问题。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主体缺乏。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化同步”推进的战略部署。在“新四化”中,农业现代化还是短板,还是弱项。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四化协调发展,四轮驱动。落实中央要求,农业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

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劳动力资源成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瓶颈之一。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的问题日益突出。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保证农业发展“后继有人”面临新挑战。

(二)社会急需农业科技人才,但是农科专业学生从事农业甚少。

实现农业现代化,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农业高职院校已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强力推手。尽管近年来农业高职院校为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但留人乏术。在我国,传统农业一向被认为是弱质产业或弱势产业,“轻农”理念及长期的投入不足,使“弱质产业”更加“弱质”,导致整个农业领域被人们视为“落后”领域,造成农业领域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大量的农业专业人才流失,即使坚持干这行的,大多也从事的是农药化肥销售工作。

二、教育对象特点

(一)选择涉农高职非学生主观意愿,非农专业成为首选。

涉农高职院校录取分数远低于非农类高职院校,家长冷落学生轻视,很多在省控线以上的低分考生考虑家庭经济因素和学费承担能力,在无奈和失落中选择涉农高职院校后,选择一个非农专业成为很多人“身在农校跳出农门”的首选。对于多数人来说,学农是不得已的选择,真正立志献身农业,服务三农者不占多数,对农业情有独钟的屈指可数。选择农学,并没想过要回到农村,涉农高职学生对农村缺乏感情。

(二)对涉农专业缺乏信心,学习动力不足。

涉农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深知父母工作的脏苦累、报酬低,传统跳农门的思想在很多学生及家长的心中根深蒂固,考大学志在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学农积极性不高,专业思想不牢固,以至于学习动力不足。加之部分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出现偏差,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现实轻未来,只要自己认为没用的就不愿意学。因此,涉农高职学生对农业专业缺乏热情。

(三)想成就自我,但缺乏自主规划能力和明确的人生目标。

涉农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家庭较为贫困,上高职是希望将来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他们急于想成就自我,但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就业层次。由于对职业需求认识欠缺,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清楚不全面,加之农业的就业面比较窄,目前属于艰苦行业,无论是从家长还是学生角度,都少有将来从事农业的想法。学生就业期望偏高、专业认同偏颇、贪图城市安逸生活不愿扎根到基层一线等因素,造成农学类学生多对农业不感冒,毕业后多改行。因此,涉农高职学生对扎根农村、到基层就业没激情。

三、教育目标特点

涉农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农业现代化培养农业人才和提高农民素质,为“三农”服务的重任。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应适应农业高职教育职业性、技能性的特点,处理好专业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基础政治理论的教育,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从而使他们能正确地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等的关系。涉农高职院校必须把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奉献精神,能吃苦“学农、爱农、奉献农业”的优秀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实用人才作为关系根本的大事来抓。尤其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很急迫的形势,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定对所学专业的选择,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农业职业技术、立足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

四、教育者特点

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我们经常讲齐抓共管。这说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两课教师的任务,所有员工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然而,涉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往往被看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门工作,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一)主体素质差别大。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体的“两课”教师在涉农高职院校普遍偏少,有些是由忙于行政工作的人员兼任的,对“两课”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根本不熟悉。有些教师理论功底肤浅,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联系实际不够,且不能针对学生深层次的问题,不能贴近现实生活。有些教师知识面偏窄,缺乏鲜活的事例,上课信息量不大,所以提不起学生听课的兴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当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要使“两课”思想和观点有说服力,就必须列举大量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具体材料加以说明和论证。因此,“两课”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具有较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有较大的信息量,在课堂上能旁征博引、充分论证,从而使学生感觉到“两课”的力量,对“两课”感兴趣。

(二)部分专业课教师不认同思政教育,育人观念不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然而,一些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与己无关,导致很多专业课教师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因此,专业课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引导涉农专业学生树立投身农业事业的信心,消除对“三农”工作的偏见,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三)辅导员及学生工作队伍不稳定,缺乏学科专业支撑。

涉农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中青年辅导员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与坚实的思想基础。刚开始可能还会热情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就会随之削减,导致非正常流动快、在岗时间短的现状。从工作经验看,年龄轻、社会经验不足的教师多,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少,凭经验工作的多,掌握学生管理教育规律的少。因此,辅导员应通过自学或进修补上专业知识,努力扩大相关专业知识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五、教育内容特点

涉农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除了应具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外,还应具有自身特点,可以概括为:结合学生及专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实现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一大批“学农、爱农、奉献农业”优秀实用人才的目标。

(一)思政课教学未能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针对性不强,联系实际不够。

涉农高职院校“两课”教学过于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学生专业特点和实际联系不够,造成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了没用,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涉农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必须立足于学生特点,联系学生未来劳动岗位的实际,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成才,从而确立学好职业技术、立志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其次应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增强学生献身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信心。涉农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延伸,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正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回到农村后,成为基层组织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成为新型业主乃至现代农业中小企业家,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二)专业课教师注重职业技能,忽视职业道德,应帮助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

涉农高职院校学生对学校的轻视和专业的不认可,掣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轻农”思想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涉农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轻农”思想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让学生摒弃陈旧观念,了解三农,心系三农,立志三农,内化为提高服务三农本领的自觉意识。因此,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把理想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尽可能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增强专业认同,促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

(三)辅导员注重管理,不具体务实,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实际思想教育。

当前高职类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时代和环境的复杂变化深刻影响着他们。作为学生品德塑造关键人物的辅导员习惯于“保姆式管理”。涉农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要更好地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和解决涉农高职学生思想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职业教育的主旋律下,从入学时就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的责任和学生的个人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准确定位自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为将来走入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增强自身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拓宽思路,积极发掘和创造各种实践性教育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理论素养,在活动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何跃飞,刘羽平.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11(5):13-14.

[2]丁广明.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61-63.

[3]张强,孟学英.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3-26.

[4]郑柏松.浅谈地方高职院校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7-21.

[5]王继辉.高职院校“两课”教师基本素质探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4):30-33.

基金项目: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路径及规律研究》(项目号13JDSZ2079)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小米的成本管理特点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高压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之我见
中低压配网杆塔防撞措施浅析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8:00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