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按照高校文学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大学生学习心理和特点,思考探究高校文学教学改革,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校文学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合文史哲等理论思想,扩展大学生人文视野和高度,实现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第二,教学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就业指导,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应用技能;第三,教学中要充分、灵活运行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直观、高效理解课程,提升自主学习和创新潜能。
[关键词] 文学教育;改革;创新
一、坚持怡情养性目标,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内涵
开阔学生人文视野,丰富其文化底蕴,提升大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进而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是高校文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生要通过学习文学课程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就要求高校在选择教材和教学时既要考虑其文学性,也要考虑传递其思想性及历史性、时代性以及价值性,鼓励学生加强人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索,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文史哲互通运用,创新学科思维理念,树立更为科学、开放、深厚的价值观。
例如,在古代文学的庄子选篇学习鉴赏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透过作品文学性扩展研究思考哲学思想以及生命价值观等等。从《庄子集释.外物》中的“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履”等句子中可以看出,庄子无视名利过着清贫的生活,这也正是庄子主张清静无为道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学生应该通过作品分析庄子的批判现实、人文关怀、志存高远的高尚形象,并进一步了解道家思想对庄子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在《庄子集释.田子方》选篇中,庄子清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和谐化的天人观、自然生态观,并深刻思考其思想主张的先进性和现实意义。
二、注重专业社会实用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在实际情况中,高校文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直接导致大学生缺乏实际技能,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文学教学改革要与市场接轨,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就业需求,讲求专业的实用性,融合人文教育与各类实用技能教育以及实用技能教育和人才市场需求导向,使大学生有一技之长或一专多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市场导向,调整安排课程、进度和实习,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要根据行业最新发展来考虑学科基础,精简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细化设计每门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突出核心部分。突破和语言与文学的范围,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现状,打破固有专业界限,将教育教学、新闻传播、文秘公关、广告策划等相关职业技能设计成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动手和从业能力。二是推进课程进度,试点在两年内完成必修课, 到第三年根据学生的择业意愿开始分方向教学。参考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文员秘书、广告策划等就业方向直接划分出应用类学科方向。例如,可以从大三年级开始,针对公务员就业方向的学生进行公务员统一考试专题辅导,这样将会大大提升就业率。正因为分科教学,大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符合自己就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运用。三是注重为大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和实践良好平台,使大学生提前动手实践,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在大学不同阶段,采取分散、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分门别类安排各种实习和见习机会[2]。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创新能力
高校文学课程内容繁多,尤其是古代文学跨越几千年,涵盖面极广,颇具深度和广度,必须要有足够的讲解时间才能使学生理解消化。但是目前一些高校文学课程课时经常被压缩,使文学作品内容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全方位诠释。特别是现当代、外国文学课讲授过程中仅通过单一的板书呈现,容易使学生缺乏对文学课程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图片和影像传递丰富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
以现当代文学中的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为例,大学生可以尝试轮流用多媒体上课,在课堂上展现一些表现民国时期穷苦的城市贫民生活状况的图片和资料,使其他学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作品主人公骆驼祥子的时代生活背景,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认识。其二,影像资源的运用也是丰富文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可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影像音频资料,直观了解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情节,通过观察祥子的生活场景画面,看到祥子从最初的善良、朴实、勤奋到最后走向崩溃、堕落的痛苦挣扎。通过观看人物的各种变化,深刻理解旧社会贫苦下层百姓的悲惨无奈,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此外,大学生可以通过制作不同的新课件,发掘和产生分析问题的新视角和新观点。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通过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强化教学实用性,激发大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实现高校文学教学的革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9(121):75-76.
[2]黄践.论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1,(09):44-45.
作者简介:侯静(1985—),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