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2014-06-28 21:24甘晓涌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对策

[摘 要]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仅带来了新的空间、工具和载体,有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把控。有必要借助新媒体力量,从教学主渠道、媒介素养、工作手段、信息过滤监督机制等角度入手,充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效果。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日新月异的网络通讯技术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驱动,也造成了公共传播方式的剧烈变迁。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所有社会成员的认知习惯、思维方式和交际模式。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是新媒体的宠儿,其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及行为方式不仅关乎自身成长,更间接地影响到祖国下一代的精神培育。如何利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成为了各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关于新媒体,学术界目前并未形成统一定义。一般来说,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并不断动态发展的一个概念,泛指利用计算机(计算及信息处理)及网络(传播及交换)等新科技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涵盖了门户网站、电子邮箱、论坛、博客、微博、搜索引擎、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多种媒介形态,具有数字化、超文本、网络化、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对公共传播、社会舆论、人际交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新媒体甫一面世就表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知名网络人士李开复曾经说过,“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新媒体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1、新媒体改变大学生认知方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主要接受相对同步的、线性的“课堂+图书馆”的灌输式学习,认知渠道较为单一。在新媒体时代,信息过度丰富的互联网提供了异步的、多媒体的、非线性的信息来源。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有利于开阔大学生学习视野,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异成果。从消极的一面来看,新媒体下的海量信息会造成“信息过载”,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迷失于信息的海洋,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耽搁正常学业。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高效汲取有益信息。

2、新媒体造成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成为了社会性公共传播主体的一部分,可以自由地、平等地、匿名地参与到公共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去。他们对学校、家长及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不再绝对信任,在价值选择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社会转型期,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无政府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价值观塑造上自我放松,给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现实挑战。更有甚至,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会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特征而降低对自己的道德约束标准,在虚拟的电子空间内发布不符身份和不负责任的言论或者出现窥探他人隐私、戏弄他人感情等负面的网络行为。

3、新媒体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更多地受到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社交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工具的影响。在开放、共享、自由、个性化的新媒体空间中,大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我表现意识。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乃至人格发展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例如,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带来的精神满足,对现实生活缺乏必要兴趣。

从总体上来看,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的一面来看,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空间、工具和载体,有助于丰富工作方式方法。从挑战的一面来看,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把控。(1)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及人际交往变得更多元、多变、动态且隐蔽。(2)新媒体空间内充斥着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西方国家也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容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倾斜、迷失甚至蜕变。

二、新媒体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在新媒视域中,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客体的大学生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能够帮助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摆脱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对象、方式和手段,形成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平台。

要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充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在角色和功能定位上,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主体与客体协同学习的模式,构筑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1、借助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要给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阵地不能动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积极整合校外校内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系统建设。同时,结合高等院校特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如网站、论坛、QQ群、微信好友圈等。在思想理论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工具的超文本、富媒体优势,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载体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引起大学生的主动注意,充分改善课堂教学成果。总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借助新媒体力量,占领院校舆论主阵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辅助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坚决抵制西方腐朽价值观念和落后意识形态的侵蚀。

2、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介素养(主要指对媒介信息进行批判、吸收及船舶的能力)关系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在新媒体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变得较为困难,正是因为部分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对媒介信息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筛选,在发布信息时也忽略了审查环节。因此,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媒介素养入手,将新媒体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教学中去,帮助大学生把握各类媒体的特征,发现“媒介表面活动背后隐藏的东西”,提高应用新媒体的能力。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

借助于新媒体的技术优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改变过去那种课堂灌输的教育模式,综合利用讲座、论坛、博客、座谈、谈心、社会实践等方式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在形式上,也要综合利用文本、语言、图片及视频等教育元素,设计个性化的课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能够有效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目中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4、健全高等院校新媒体信息过滤监督机制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开展新媒体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大学生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使用新媒体。在技术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要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应用的引导与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过滤监督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他们充分接触正面信息。同时,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注重自身新媒体素质的提高,吸取同类院校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新途径和新方法,对大学生的各类成长问题(如心理障碍、道德堕落、交际冷漠等)做到及早预防、有效引导和积极解决。

结束语

在信息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基于新媒体的媒介融合已是如火如荼。在带来便捷信息的同时,新媒体也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形态,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合理利用新媒体的媒介潜能,建设校园社会主义舆论阵地,切实保障大学生能够实现知识、心理、人格等多方面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刘晓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4,(8):38-40.

[3]冯鑫.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与途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1,(6):45-45.

作者简介:甘晓涌(1972—),女,云南楚雄人,工作单位:楚雄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