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娟
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传播资源只掌握在少数传媒机构手中的时代已成为历史,迎来一个打破传统媒体构建的信息传播“中心化”的传播结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自媒体如微博、博客、BBS等在及时传达新闻的同时,也检验着新闻的真实性,这就打破了以前媒体及从业者垄断话语权的局面,使虚假新闻无处可藏,迫使媒体及相关从业者不得不尊重新闻的真实性,不得违背新闻伦理。
2013年4月20日早8点,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继08年汶川地震后,灾难又一次降临在四川大地上,媒体迅速投入到地震报道中。灾情、伤亡、高层、救援、捐款、地震感人故事等报道内容迅速布满各大媒体。微博上关于地震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四川雅安芦山县地震现场图片、地震死亡人数不停地在更新,突然一个穿着婚纱的美丽身影进入人们的视野。微博认证为“新浪四川”的官方微博于4月20日12:56分发出一条微博称:今天本来是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陈莹@cying12的婚礼,但是现在她正穿着婚纱播报灾情。此微博一经发出便获得大量转发和评论,凤凰网等官方微博也发出类似微博。
新浪四川及时发出的“最美新娘”微博
四川卫视于当天播出 “雅安台主播陈莹婚礼遇地震穿婚纱报道灾情”,报道称:地震让人们痛心,为灾区的朋友感到担心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让人非常感动的画面,比如这一位,她的穿着今天很特殊,她拿着雅安电视台的一个话筒,身着婚纱,她的身份是雅安电视台的女主播,今天本来是她婚礼的日子,但是现在是穿着婚纱,拿着话筒在大街上给大家报道雅安地震的一些最新情况,我们向这个最美的新娘致敬。
当天,网友们在网络上看到关于陈莹的报道时,纷纷致敬,称陈莹为最美新娘。网友“@锡盟米”说:“陈莹此时你是世上最美的新娘。祝福你!祈福你和灾区人民平安。”网友“@灿29_23”发布微博说:“救援人员注意安全,你们安全,灾区人民才会更安全。最美新娘陈莹:祝您新婚幸福,身体健康,注意安全!”在赞美的同时,也有人发出了质疑声:陈莹穿着婚纱在四川雅安地震灾区进行报道,是不是作秀?对此,同为雅安电视台主持人的“@主持人晓楠”在微博中进行了驳斥:“请那些质疑我们栏目记者陈莹穿婚纱现场出镜的真实性的人不要出口伤人!今天她婚礼,本来我们记者就在婚礼现场帮她拍婚礼现场,所以才能第一时间拍到现场!”
主持人晓楠替陈莹反驳的微博
这边为婚纱出镜的报道是否为作秀的争论还未平息,那边又传来网友爆料,声称:“最美新娘当日不顾余震占用空地举行婚礼”。网友“要呆不呆”于20日当日发出以下微博又将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网友“要呆不呆”补充的微博
事情不断发酵,陈莹从“最美新娘”—被质疑“作秀”—“不顾余震举行婚礼”,网友一步步在质疑事件本身的真假,事情发展到4月21日,“最美新娘引争议”的报道已经取代“最美新娘”,成为舆论风向标。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事件的经历者,每个人都可以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质疑,让假象无处藏匿。普通网友的“作秀”质疑,“要呆不呆”的另一真相揭露,迫使当事人陈莹于4月22日下午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还原了当时情况,也对质疑进行了回应和澄清。事情到此终于告一段落。
陈莹行为究竟出于什么原因,在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相互辩驳之下,在陈莹本人通过媒体的澄清之后,作为受众的大家心里已经有定夺。
丁柏铨指出:新闻伦理是业内适应新闻活动特点而形成的要求自己“应当如何”的自律规范,以及公众认为该业在新闻活动中“应当如何”的观念和舆论约束。他指出当今我国新闻伦理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四点,第一点就是真实性问题。一般在两个方面违背新闻伦理,一是新闻失实,二是新闻从业者在报道中展示不应该或不适宜展示的内容。
在传统媒体统治时代,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播渠道被少数精英所掌握,新闻从他们手中发布,所以很容易以一己之言塑造一个光辉的媒介形象,让普通民众尊敬甚至膜拜,比如雷锋形象。但是,在微博、贴吧、论坛快速发展的今天,四十年前无法撼动的榜样,也在人们心中发生了一些变化。雷锋如此,陈莹也是如此。所以,在自媒体时代,话语权被少数人垄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权威媒体与自媒体的不懈抗争在一定程度上能迫使媒体及从业者必须遵守真实性的新闻伦理,而且自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很有必要。
普通民众是自媒体的构成者,因为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自媒体就遍布全社会。这样一个庞大的、无时无刻都存在的、自发组成的媒体可以说没有哪家媒体可以与之匹敌。这些民众是社会生活的亲身经历者,对于一个发生的事件,生活在它身边、并且亲身经历过的人会比媒体及其从业者更具有发言权。陈莹事件中,“要呆不呆”就是陈莹婚礼的亲身经历者,所以当官方媒体都在赞扬“最美新娘”时,他用自己所看到的事实发出质疑。官方媒体只看到了出现在采访现场、身着婚纱的陈莹,就认定她传播的是种正能量,但是从地震采访之前和采访之后的陈莹能否称得上“最美新娘”的称号,的确值得怀疑。而这一点媒体没有捕捉到,所以集体失声。
学者丁柏铨指出,当今我国新闻伦理方面的突出问题除了真实性问题外,还存在“为经济利益所诱、所困,而将新闻伦理置之于脑后”的问题。早在1904年,普利策就说过:“商业主义在报业经营中具有合法地位但它仅限于经理部。如果商业主义侵犯了编辑权,它便成为必然的堕落和危险,一旦发行人仅仅注意商业利益,那将是报纸道德力量的结束。”当一些媒体与市场接轨后,面临经济诱惑,不得不做出一些退让妥协,媒介伦理让位于那些看得见的经济利益,因此出现有偿新闻。但是在自媒体环境下,普通民众仅仅把自己看到的事情从自身角度出发传播出去,不受体制和经济利益的制约,这样就更好地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
在传统媒体统治时代,民众有不同意见需要传达必须通过为数不多的传媒渠道,而媒介的把关人作用会使这些不同意见在传播之前就被过滤。在这种环境下,普通民众没有话语权。但是在自媒体环境下,普通民众可以简单地通过微博账户、论坛、贴吧等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仅获得了话语权,而且传播效果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所以有学者说自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样一来,自媒体所代表的不同意见和媒体持有的论调就能够在一个平台激烈辩论,是真是假、孰是孰非,大家自有定论。
总之,自媒体的出现使每一条公开传播的新闻都画上个大大的问号,使新闻的真实性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这就杜绝了媒体及从业者基于某种利益发布不实新闻,同时也对已发出的新闻进行验证,从客观上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
李普曼曾言:“想要以现存的文献资料作基础,来建构道德规范,就好像把不断变化的事物看成静止不动,然后再来尝试理解在做的事情。”试图以一组固定的概念来掌握变化万端的社会状况中的本质,这根本是办不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从业者不变的信条,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实现其一系列社会功能的前提。在越来越发达的自媒体面前,不同声音的存在,让支持和反对者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对话、争辩,在这种正面的辩驳中,具有一定判断力的民众心中自有定论。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质疑、举证、舆论倒逼,迫使当事人站出来澄清事实自证无罪,然后被自媒体检验,最终有助于真实新闻的传播。所以,自媒体环境让假新闻无处藏匿,迫使媒体从业者必须坚持真实性的新闻伦理。
[1]丁柏铨.对新闻伦理问题的几点探究[J].新闻传播,2008,10.
[2]胡华涛.作为新闻伦理基础的真实性原则[J].传媒观察,2009,5.
[3]贾培信.新闻真实性涵义[N].新闻记者,1986-08-29.
[4]欧阳明,沙晔,甘莎,韦媛丽.当新闻真实性与互联网和市场遭遇——关于当前我国虚假新闻的思考[N].声屏世界,2011-10-01.
[5]谭晓峰,蒋连根.谣言真能倒逼真相?——对近期一热点新闻报道现象的思考[J].中国记者,2013,4.
[6]王敏学,孙剑波.新闻真实与新闻伦理[N].新闻传播,200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