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峰
摘要:面对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和谐教育便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和谐教育,我们应从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注重学生情感因素、注重课堂师生互动和进行渗透转化思想等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实现和谐教育,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良性运转,从而促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和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96
和谐是物质世界和社会现象之间完美配合、协调和有机多元化的统一。而教育的目的除了传承文明外,更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又必须在认知、情感、意志和态度等方面与社会相结合,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个人的身心也需得到一定发展,造就一个健康有用的社会人才。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教育家提出了和谐教育,即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健康需要的原则出发,协调教育环节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从另一角度来讲,和谐教育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能够在初中数学中真正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
为了实现学生探究式学习,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可能掌握不到前沿的学习资源,这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采取引导式的探究学习。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出发,激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到他们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是协调者、引导者而不是强迫者和发号施领者,主要在于强调教师的“教”应是引导式的、启发式的而非强迫或任务式的。
此外,探究式学习还需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探究式学习通常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虽然有时会增重学生的学习任务, 但实践证明其付出是值得的,很多学生自愿牺牲课外休息时间投入到探究式学习,当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心血,每次都应给学生准备资料、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当堂点评等。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应围绕“引发学生思考”展开,并创造环境和意境,运用娴熟的基础知识、成功学理念和激励理论等,让学生成为自我进取者,在进取中被充分授权学习且承担责任,从而大胆地去发现自己,这样会使学生变成主动型学习者、自我激励型学习者、兴趣型学习者和探索型学习者,让他们感到每个人都有一种“成功人士”的感觉。
二、注重学生情感因素,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增进师生思想和情感交流。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如课上应结合课本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提高他们的关注程度;对学生课堂表现良好及其优秀作业应予以适当奖励,当然奖励可以是某种奖品或是一个较高评分,也可是口头或书面称赞与鼓励,以利于学生保持努力。同时,更应营造良好班级学习氛围,树立积极向上学习风气,以积极影响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更有甚者,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避免眼高手低或过于急功近利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现和接受自己学习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培养一定的自我监控、自我安排学习进度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各项测试成绩,并进行合理归因,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观察学生不同表现以了解其是否存在学习焦虑,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降低学生焦虑水平。如教师能及时了解并分析学生学习焦虑的深层原因,就能够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缓解或降低学生焦虑情绪,从而避免实际教学工作中引发甚至增强学生的焦虑感。另还需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抓住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教学手段。如课堂提问时可先叫外向型学生回答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其他学生思路,并使性格内向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和组织语言。
三、注重课堂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要想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师生双方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互动教学是实现这种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是教师与学生间发生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互动教学可通过问题情境设计、提供参与机会,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和进一步吸取新知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质疑和探索,以习得一些思维方法,形成好的思维习惯。同时,通过讨论、拓展、引申等互动方式,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而且在互动过程中师生通过相互沟通、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定势,进而对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产生启发,而学生亢奋反过来又能激励教师在更宽视野内作更深层思考、探索,以不断完善自身,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四、循序渐进式渗透转化思想
新教材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和证明意识、空间观念及转化思想等。而教学中处处体现出转化思想,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化多元为一元,化高次为低次。在具体内容中,有加减法的转化,乘除法的转化,乘方与开方的转化,添辅助线或设辅助元的转化。转化思想是一种思维策略的表现,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能运用所学知识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把生疏问题转化为熟知问题。如有鸡、兔若干只同笼,已知共有头18个,腿54条,问鸡兔各有多少个?解答此问题,可用化归方法,若鸡兔同时抬起一半腿,则剩27条腿,比头多9个,说明鸡就有9个,兔子只能是9个。转化方法一用,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
当然,在渗透转化思想的同时,仍不能忽视(下转第106页)(上接第96页)“双基”教学的重要性。“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基础知识是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常识,是构成学生智力、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在自发学好基础知识基础上,灵活运用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基本训练是巩固已学知识并准备应用于实践,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值得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和谐教育是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实现和谐教育,必须使教师与学生形成有机体,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贯彻和谐教育理念,运用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方法、互动教学和转化思想等手段结合,培育学生健康身心,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正能量发挥的同时,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弱化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金含芬.国外中学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 李镜流.教育心理学新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3] 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 龚 玲.探索和谐教育模式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J].新长征,2011(2).
[5] 余丽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2010年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1(1).
[6] 刘靖刚.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和数学改革之我见[J].科教文汇,2009(8).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 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