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尚祯 雒建军
摘 要: 以“促进教育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新课程与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点。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根本途径,当然成为新课改的窗口。以“杜郎口”为代表的当前备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就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这些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走在课改前列的经典课改模式各具特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学时间分配上的变化,教师和学生身份的转变都是这些模式的亮点。
关键词: 新课改 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对于教育模式,目前较受关注的有九种,即: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靖远四中的“通案式目标下的163高效课堂”也逐渐走进本市县乃至省教育界的视野,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这些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走在课改前列的经典课改模式各具特色,各有风格。可谓“百花争艳,百家争鸣”,这些成功的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根本途径,当然成为新课改的窗口[1]。
一、课堂主体的转变,体现了教育的宗旨:以人为本
不论是因课改而名闻天下的杜郎口中学,还是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的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抑或是刚刚起步而小有成效的靖远四中的“通案式目标下的163高效课堂模式”,其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都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用当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话说那就是:“高效课堂体现的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乐学、愿意学、自觉学,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高效课堂在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力。[2]
二、教师身份与学生身份的转换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者。在课堂上,要么教师滔滔不绝,学生专心听讲,要么教师设置问题,师生问答,教师牵着学生走。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身份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是杜郎口还是天卉中学或是靖远四中,教学都是紧扣“教”与“学”两个维度,课堂教学中围绕“合作、自主、探究”,真正体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话语霸权地位已经被学生的话语霸权地位取代,即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或问答式教学为主”向“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由“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学生是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和主体。课堂上学生的随堂展示、讲解、质疑代替了教师的板书、讲解。学生敢于上黑板像老师一样板书、演示、讲解、质疑。你争我抢,使传统课堂中教师抱着学生走到后来的牵着学生走转变成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用菏泽市教学研究室于文江老师的话说就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路标,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三、课前充分预习是前提
“功夫在课外”已成为教育界众多人士对新教学模式的普遍看法。新课改模式中,学生课前预习成为课堂学习的重头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课堂探究效果,从各个课改成功名校对预习的时间分配、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杜郎口模式以“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为特点,这一特点的呈现是以课堂结构上的“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为支撑点的,预习在整个课堂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以师法杜郎口经验而成名的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则把课分为两段——展示与预习,这是符合高中教学特点和学校教学及师生背景而产生的新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也是“预习”当头,它将传统的课后辅导和作业练习前置变成了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号进课堂,通过课上的自学、合作、探究及展示交流获得知识,带着句号甚至是感叹号走出课堂。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段,时间上分为“35分钟、10分钟”两段,即“35分钟的展示加10分钟的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上节课的内容,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学习模式”的预习更彻底、更扎实。在此模式运行下,提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新知的模式在预习中对学生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的问题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定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这不仅将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了学生,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思维的成果。可以看出预习的层次、梯度、深度,更彰显了“功夫在课外”的真谛。被誉为安徽课改小岗村的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则以“五环大课堂”走在了课改时代的前列。在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中,以预习为基本内容的“自学指导”成为三大课堂核心元素之一。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江西武寧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都无一例外地将预习作为其教学的重中之重。甘肃省靖远四中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通案式163高效课堂模式”的内涵更加丰富。这一教学模式以通案为课堂教学的路线图,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先学,课中探究,课后巩固。通案既是教案,又是学案,将课前预习、新课导学、当堂检测、总结提升、学习评价和课外作业等学与教的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常规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一模式的课前预习仍在整个课堂环节中占据不容小觑的地位。
四、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是教学的根本
本次课改的亮点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学习方式。这一改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总结,最终获得成功。在这种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彰显,真正遵循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导学的中心。因此,在探究中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这种课堂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上下工夫,在调节学生情感和激发学生灵感上下工夫,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的机会上下工夫,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和转变学生主人翁身份上下工夫,更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及训练上下工夫。中国著名特级教师夏青峰曾说:“要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探索,就要让他们直接面对问题情境,进行大胆尝试。”当前的这几种成功的教学模式正是对此的精彩阐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的是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生。”这正印证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4]其本质就是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这一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体现的是“生命的律动与狂欢”,使“合作探究、兵帮兵、兵带兵、兵教兵”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
五、教学时间分配上的变化
这些以改闻名的教学模式,师生主体转变的最突出表现是师生课堂上时间分配比例的变化,甚至课堂对教师的时间做了严格限制。比如:杜郎口的“10+35”模式规定教师用10分钟的时间分配学习任务、引导点拨,学生用35分钟的时间自学、合作、探究。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则将课堂45分钟时间按照2∶7∶1的比例进行分割,要求教师讲解、点拨、分配任务的时间不大于课堂时间的20%,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整堂课的70%,而剩余的10%则是课堂的成果测评,这10%仍是学生在主宰,即整堂课上,教师只有9分钟时间,而学生有36分钟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靖远四中的“16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规定教师利用5分钟(10%)时间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给定本节课学习目标;而学生则有25~30分钟(60%)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还有10~15分钟(30%)达标训练,归纳完善。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30%),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占到整堂课的25~30分钟时间(60%),剩余的10%(5~10分钟)成果测评反馈。山东兖州一中则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不仅把学习全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循环大课堂”将整堂课分成“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两截,前35分钟课堂上展示的是上节课预习的内容,后10分钟则是自主预习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整堂课没有给教师明确的时间,教师仍然只是作必要的点拨,这种模式体现的是“学生自治”,重新解读了教育“使人成为人”这一目标。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都要求教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取代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做法更彻底——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让教师进课堂。在新知的“特色自主学习模式”里,学生自主是课堂的核心,而自主的实质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极大发挥和主体意识的唤醒,这使教师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权衡利弊,最终教师被拒之教室门外。从各个模式在课堂上师生时间比例可见,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间分配上的明显变化。
六、结语
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路上的阻力重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成功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从成功的教学模式中克隆相同的模式和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背景及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特点,博览群书将这种成功教学模式的经验、模式、方法内化提升,推陈出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符合学生和学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出学生乐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課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2][英]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0.
[3]赵国忠主编.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戏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0.
[4]方明,张圣华编.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