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思涵, 刘金福, 兰思仁, 王文辉(1.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福州 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50002; .福清市林业局, 福建 福清 5000)
福建农林大学野生鸟类种类丰富,常年吸引大批观鸟爱好者前来观鸟。然而,对于校园野生鸟类种类数,至今尚无具体描述与记录调查。为此,笔者依据实地鸟类调查与参考相关文献资料(邓其祥等,1993;韩桂彪等,1996;刘宁等,1998;唐庆圆等,2008;唐兆和等,1993;佟富春等,2008;闻丞等,2014;赵衡等,2005)制定鸟类观测方案,于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对福建农林大学鸟类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构建我校校园鸟类信息表,旨在探讨其鸟类生态学保护特征。
福建农林大学湿地的成功建设吸引了大批鸟类,其中最重要的两块湿地是观音湖湿地和湿地公园湿地。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中有3个人工岛屿,其中两个不与湖岸相连接的,东北两岸及求知路两侧有大型的挺水植物,如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花叶芦竹(Arundodonaxvar.versicolor)、蒲苇(Cortaderiaselloana)等,为水鸟提供了栖息、筑巢场所。观音湖西边有一片荷花(Nelumbonucifera),西北角有一块人工滩涂,种有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池杉(Taxodiumascendens)、芋(Colocasiaesculenta)、茨菰(Sagittariasagittifolia)等植物。观音湖内养有四大家鱼,多年未有捕捞,外来品种罗非鱼(Tilapia)在观音湖没有绝对天敌,数量庞大。由于从闽江引水,水域中生活着其他品种的鱼类。这些鱼类为湿地内的鸟儿提供了充足食物。在明德楼后面、观音湖南侧有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内有人工岛屿,上面有一株30龄南洋楹(Albiziafalcataria)和其它自然生长植物,该公园四周均有高大的乔木包围,人类活动难以干扰到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水系与观音湖相通,鱼类分布与观音湖一致。湿地公园内还有一眼泉水为湿地提供水源。
福建农林大学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北纬26°05′20″,东经119°13′45″),东临闽江,西临乌龙江,南倚妙峰山,北靠淮安山,校园三面被繁茂的山林所环绕,形成开口向西的马蹄形丘陵谷地,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26 d,年平均日照数为1 700-1 980 h;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 100 mm;年平均气温为16-20 ℃,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 ℃;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24-29 ℃。极端气温最高42.3 ℃,最低-1.2 ℃。年相对湿度约77%。福州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偏南风为主,7-9月是台风活动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
福建农林大学校内非建筑区大体可分为:北区后山,观音湖及湿地公园,中华园和试验种植基地,以及桃山和创业园组成的南区林地。其中北区植被茂盛,修有小路通向山上,人工痕迹少。观音湖湖面开阔,四周有繁忙的马路围绕,中间求之路将其分割开,留一眼桥洞沟通两块湖面,人为干扰较大;湿地公园水域面积较小,较为封闭,保护较好。中华园按照中国地图形状修建,其中有人工水域;试验种植基地分为甘蔗地和实验田两个部分,为人工的种植作物。南区林地中桃山人工开发痕迹比北区大,大多数为人工林,人工干扰少,结构比较完整;南区有一片竹林,人工痕迹较少;创业园区人工痕迹较多,保留有大量的未开发林地,植被茂盛,结构完整。
从2013年4月-2014年9月,在福建农林大学开展鸟类观测活动,每周一次。校内观测活动依据不同的生境设置了四条样线:(1)在北区后山,沿山脊自东向西一次,沿山麓自西向东一次;(2)沿观音湖一周、横跨观音湖的求知路以及沿湿地公园一周;(3)从明德楼门口进入中华园,沿中华园小湖南侧走至实验田区绕试验田一周,后朝南行走沿甘蔗地一周后朝东沿中华园南侧行走回到明德楼门口;(4)在南区,沿南区山头自西向东一次,沿山麓自东向西一次。每条样线平均每周调查观测一次,每次北区观测1.5 h,观音湖及湿地公园观测2 h,中华园和种植基地观测1 h,南区观测2 h,每处观测时间覆盖全天。调查时间覆盖全年12个月。
观测调查主要采用的工具为望肯高双筒望远镜(7-21倍变焦和尼康d800+适马150-500长焦镜头)。观察记录并且现场对照观鸟手册(翁桢娥等,2014)进行鸟种的鉴别,当观测到的鸟类在观鸟手册上没有记录时,则先进行拍照取证,而后在观测结束后查阅《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郑作新1994)确定其种类。观测时记录的内容有:该种鸟类观测的地点,出现次数,是否为成鸟,观测的时间。
对调查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出包括物种名称、记录时间、栖息生境等信息的福建农林大学鸟类名录,并进行分析,记录中鸟类数量是往返总数量的记录,单位是:只/次,故一天内在同一样线对某一鸟种无论记录多少只/次,只要有记录就认定为1次记录。优势种是根据被记录次数占总记录次数比例≥60%或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来确定。
物种多样性分析采用G-F指数法(蒋志刚,1999)。G-F指数方法基于信息的测度利用生物普查得到鸟类名录计算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首先计算属间多样性(G指数)和科间的多样性(F指数),再利用G指数和F指数的比值进行标准化,得出G-F指数。动植物G-F多样性指数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截止2014年9月,在校园内观察到鸟类13目28科61种(名录见附表),分别占中国鸟类目、科、种数的54.2%、28%、4.6%。
3.1.1 居留型状况 留鸟37种(占60.7%),夏候鸟12种(占19.7%),旅鸟2种(占16.4%),冬候鸟10种(占3.3%)。
3.1.2 地理型状况 古北种有16种(占26.2%),东洋种有40种(占65.6%),广布种有5种(占8.2%)。
3.1.3 鸟类优势种 白鹭(Egrettagarzetta)、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家燕(Hirundorustica),鹊鸲(Copsuchussaularis),麻雀(Passermontanus)。
3.1.4 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鸟种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种:凤头鹰(Accipitertrivirgatus),红隼(Falcotinnunculus),白鹇(Lophuranycthemera),褐翅鸦鹃(Centropussinensis),班头鸺鹠(Glaucidiumcuculoides)。
中日协定保护候鸟15种:夜鹭、牛背鹭(Bubulcusibis)、小田鸡(Porzanapusilla)、黑水鸡(Gallinulachloropus)、家燕、金腰燕、树鹨(Anthushodgsoni),红尾伯劳(Laniuscristatus),红胁蓝尾鸲(Tarsigercyanurus),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虎斑地鸫(Zootheradauma),灰背鸫(Turdushortulorum),黑尾蜡嘴雀(Eophonamigratoria),白眉鹀(Emberizachrysophrys)。
中澳协定保护候鸟4种:牛背鹭,金眶鸻(Charadriusdubius),家燕,白鹡鸰(Motacillaalba)。
经过计算,福建农林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G-F指数中,科的多样性指数DF为11.7677,属的多样性指数DG为3.9063,DF-G为0.6680。
考虑G-F指数是一种标准化的指数,可进行不同地区间生物多样性比较。查找资料得到多样性特征数据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北坡)鸟类G-F指数,F指数17.1257 ,G指数4.1561,G-F指数0,7573 。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G-F指数:F指数20.9733,G指数4.3527,G-F指数0.7925(廖艳林,2012)。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鸟类G-F指数:F指数11.43,G指数3.87,G-F指数0.66(蒋志刚,1999)。白音锡勒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鸟类G-F指数:F指数13.40,G指数3.93,G-F指数0.71(蒋志刚,1999)。对比福建农林大学G-F指数可发现福建农林大学鸟类的属的多样性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白音锡勒草原生态系统之间。科的多样性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白音锡勒草原生态系统之间。福建农林大学的面积远远小于这两个观测站所监测的面积而G指数和F指数与之相当。
福建农林大学自然条件优越,适合鸟类生长繁殖。学校建设保留了北区林地,仅进行了极少量开发,南区林地利用和开发的同时也注意生态效应,同样为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湿地公园的建设丰富了学校生境类型,吸引大量湿地水鸟。学校大力组织活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学校建设格局保留了多种生物栖息生境,包括北区林带、人工林、甘蔗地、作物区、宽广的水域、大型挺水植物(荷花、芦苇、菖蒲(Acrouscalamus)、茨菰等)组成的滩涂、湿地。福建农林大学丰富的鸟类资源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类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学校在进行校园建设时,就以生态型校园为建设目标。形成一个恢复性湿地公园,即现今的湿地公园。公园不但为水生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且湿地公园还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气候、降解污染物和净化水质的强大功能。鸟类优势种中,白鹭和夜鹭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在湿地公园的小岛(约有20-30 m2)上,种有一株高大的南洋楹,周围尚有香蕉、构树、冬青等多种植物,为白鹭和夜鹭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而小岛离周围水域均在35 m以上。湿地公园中,有一眼泉水为湿地提供水源,有沟渠通向观音湖,形成一个活水域,其中鱼虾资源丰富,为白鹭和夜鹭提供充足的食物。相对封闭安全的湖心小岛则成为学校内部和附近白鹭和夜鹭繁殖栖息的理想场所,因此,在其他地方并不常见的夜鹭和白鹭成为本地优势种。
福建省滨海湿地是澳大利亚-东亚南北鸟类迁徙路上的重要驿站或越冬地,是多种珍稀生物和重要经济生物进行繁衍和栖息的重要生境(陈小麟,2012)。而学校靠近闽江河口,也处于这条鸟类迁徙路线上。湿地水鸟是依赖于湿地生存的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陈小麟,2012)。学校湿地建设之后成功引来湿地水鸟白鹭、夜鹭、小、牛背鹭、池鹭(Ardeolabacchu)、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phoenicurus)、小田鸡、黑水鸡,而夜鹭和白鹭成为学校鸟类的优势种群,其内鸟群密度大数量多,成为湿地建设成功的标志。
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面积的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Mckinney,2008;Miller,2005;Turneretal.,2004)处于城市中的福建农林大学在校园建设时采取发展北区林地及建设人工湿地等措施,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校园内鸟类多样性。人工湿地成功建设为身处于城市的学校和单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陈小麟,方文珍,林清贤,周小平.2012.福建滨海湿地水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7.
邓其祥,李海涛.1993.邛海秋冬季鸟类组成.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4(1):55-75.
韩桂彪,薛怀清,原广华,郝映红.1996.山西农业大学校园鸟类初报.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6(3):177-181.
蒋志刚,纪力强.1999.鸟兽物种多样性测度的G-F指数方法.生物多样性,7(3):220-225.
刘宁,胡杰.1998.云南大围山鸟类分布研究.中南林学院学报,18(4):47-50.
廖艳林.2012.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动植物G-F多样性指数研究.福建林业科技,39(2):24-27.
佟富春,谢正生,崔兆雪.2008.华南农业大学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山东林业科技,174(1):42-45.
唐庆圆,唐兆和,耿宝荣.2008.福州市区鸟类多样性研究.四川动物,27(4):603-609.
唐兆和,陈友玲,唐瑞干.1993.福州市及毗邻地区鸟类区系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9(3):91-104.
闻丞,韩冬,李晟.2014.北京大学燕园鸟类组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0(3):416-428.
翁桢娥,杨金.2014.福建常见鸟类100种.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福建省观鸟会,26-30.
赵衡,李旭,周伟,周伟,郑兰平.2005.池地区鸟类资源开发与观鸟旅游.西部林业科学,34(4):115-119.
郑作新.1994.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北京:科学出版社,1-318.
Mckinney ML.2008.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species richness:a review of plans and animals.Urban Ecosystem,11:161-176.
Miller JR.2005.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extinction of experience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20(8):430-434.
Turner WR,Nakamura T,Dinetti M.2004.Global urbanization and the separation of humans from nature.Bio Science,54(6):585-590.
附表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鸟类种类名录Annexed table The list of brids in campus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dity
续附表
续附表
注:*表示罕见;**表示少见;***表示易见;****表示常见;*****表示优势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