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土池养殖鳗鱼技术

2014-06-27 10:20刘细清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态养殖鳗鱼疾病防治

摘要:近年来,淡水土池养鳗深受养殖户的青睐,已从沿海地区发展到内陆山区。本文结合近几年山区土池养殖的经验,对山区土池养鳗技术措施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鳗鱼;生态养殖;山区土池;水质;投饵管理; 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965 .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57-2

近年来,山区土池养鳗发展较快,它具有成本低、水质较稳定、管理简单、养殖技术容易推广普及等优点。几年来,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初步积累了一些养殖的经验,现将山区土池养殖鳗鱼技术总结如下:

1 池塘条件

1.1 池塘面积

每口土池面积保持在3~8亩,水深保持在1.7米左右,在土池的四周种植约1米宽的水浮莲等水生植物,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以防止鳗鱼外逃,又可遮阴,利于鳗鱼生长。

1.2 设增氧机

每口土池配备一台2千瓦的增氧机,面积大的可设两台。开增氧机时,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凌晨3~7点开机。遇到阴雨连绵天气或池中严重缺氧时,应及时开机。

1.3 排灌设施

每口池塘都要设置进水和排污系统。对于成片大面积池塘开发,可将进水口建在池堤顶上,每口土池一侧设置进水口,排污口设在进水口对面处,最好进水口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排污。

1.4 设饵料台

每口土池一侧设置一个饵料台,如果面积较大可设置两个,以便于鳗鱼寻饵觅食。最好在饵料台上方搭设栅架,用黑色薄网遮盖,利于鳗鱼遮光摄食。

2 投放前的准备

2.1 清池

投苗前一个月将池水放干,彻底挖净池底淤泥,让池底暴晒或经冬季冰冻,对改良底质有良好效果。

2.2 消毒

池塘清塘改造后,按每亩用60~80公斤的生石灰溶解水后全池泼洒,杀灭池内寄生虫和病原体,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增加池水浓度,然后再用90%的晶体敌百虫泼洒彻底消毒,一般消毒约10天便可投放鳗种。

2.3 培育水质

注入新水后,用百万分之一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池水,然后投施氮、磷、钾肥培育水质,放养鳗种前对池水进行检测,使池水中各种理化因子均适宜鳗鱼生长要求,水深要求达到1.5~1.8米,pH值为7.2左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溶解氧保持在4~6毫克/升,便可投放鳗苗。

3 鳗种放养

3.1 鳗种运输

一般用尼龙袋充氧包装运输鳗种和传统鱼篓充氧运输鳗种,运输时易受伤被细菌感染,要在运输袋中加入抗生素等药进行消毒。鳗鱼投放池塘2~3天后,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2 投放时间

鳗种一般分为夏、秋两季进行投放,夏季投放时间为4~5月,秋季投放时间为7~8月。

3.3 投放数量

亩放养黑仔,一般在4000~5000尾,并放养适当的花白鲢调节水质。

4 饵料投放

鳗鱼喂养要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的原则。饲料加水拌成面团状投喂,干粉与水的比例为小鳗时1:1.2,成鳗逐渐减少至1:1。

4.1 定质

选用优质的配合饲料进行喂养,在投放前进行调制饵料,调制的饵料要具有粘性、弹性和伸展性,确保饲料的质量。

4.2 定时

每天分早、晚两次投喂,早晨一般6~7点,下午5~6点进行,投喂时间随着季节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4.3 定位

饵料台一般固定在土池的一侧,其大小、数量根据面积、鳗鱼数量而设定,在饵料台上定点投喂饲料,有利于鳗鱼觅食。

4.4 定量

投饲量根据水温高低、鳗鱼大小、摄食速度、饲料种类、水质好坏和天气变化而定,最好以20分钟吃完为宜。日投饲量一般控制在:幼鳗期为存塘总量2%~3%,黑仔期为3%~4%,成鳗期为1%~2%,投饲率随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鳗鱼在25℃~30℃的最适水温时摄食良好,食量最大,水温在35℃以上或在20℃以下时食量稍降,水温在38℃以上和12℃以下不应投喂。天气变化也会影响鳗鱼的摄食量,天气突然闷热时,鳗鱼会感到很烦躁,甚至会产生暂时性的缺氧,因此这种情况下至少要减少一半的投喂量。冷空气突然来时,鳗鱼也会产生不适,这时要减少1/3以上的饲料投喂量。下暴雨时或暴雨后,最好能停食一餐,进行一次水体全面的消毒,减少鳗鱼应激反应产生的一些不良影响,在投饵过程中,切忌投饵过量造成浪费和污染水质。

4.5 投喂添加剂

投饵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鱼油及蓝藻等,以提高鳗鱼食欲,增强饲料的适口性,增强鳗鱼抗病能力,提高当年成品率。添加比例分别占饲料总量的6%和1.5%左右。

5 水质管理

鳗鱼饲养主要是投喂配合饲料,摄食量大,放养密度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鳗鱼健康生长,水体的透明度要求在30~50厘米左右,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进行消毒和调节水质;水体pH值要保持在7~8之间,可以通过换水、泼洒石灰等措施来调节酸碱度;如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乳白透明色,说明水质已变坏,此时应排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如发现鳗鱼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必要时也可以投入渔用“浮头灵”增氧,确保池中的含氧量在4~6毫克/升内;鱼池内氨氮含量应保证在0.02毫克/升以下,每隔一段时间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平时要注意水质变化情况,适时掌握氨氮值、亚硝酸氮值的大小,如在阴雨绵绵的天气时要适时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鳗池换水要根据鳗鱼度、池水透明度和季节而定,如每天换水量太大,不但浪费能源,还会导致池水浑浊,易产生鳗病。

6 鳗病防治

6.1 鳗病的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为了防止和减少鳗鱼的发病,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质,定期开展药物消毒,一是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底进行清理消毒,杀灭池底病原寄生虫虫卵孢子等有害生物;二是把好投苗关,选择健壮鳗种,投苗前要用1%盐水将鳗种浸洗5~10分钟进行消毒;三是把好投喂关,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法,及时清理残饵污物,每月用适量的漂白粉泼洒在食物周围,及时排污、定期加水、换水;四是定期施药,在鱼病流行季节或鳗种分养之后,要连续3~5天在饲料中投喂鳗健康、特鳗或抗生素等药物,每月可用百万分之0.1~0.2晶体敌百虫泼洒2~3次,杀灭部分水蚤、寄生虫及其幼虫等,防止寄生虫病发生;五是定期投喂药饵,增强鳗鱼体质,可以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6.2 鳗病的防治

一要根据鳗鱼不同生长阶段及生态环境用准药物,注意使用高效低毒的药物,不能滥用消毒剂,抗菌素,以免影响鳗鱼的生长;二要准确测量水体,正确估计用药量,药量过大会引起鳗鱼中毒死亡,药量太小达不到防治目的,要避免长期使用同一药物。用药尽量选择速效、高效和毒性小、副作用小的鱼药,如果同一池鳗发生几种疾病时,应先对病情重的一种病进行治疗,如有寄生虫发生和细菌性病时要先杀虫后灭菌。如发现有食欲骤降或反吐饲料的现象,应及时查清原因,采取对策。

7 日常管理

7.1 每天清晨、下午各巡塘一次

清晨观察全池水色变化,有无浮头现象以及鳗病等动态,并检查埂是否渗漏,防逃设施是否完好等。下午着重观察水色日变化,检查水透明度、鳗鲡的摄食情况,决定是否加注新水或延长开增氧机的时间。

7.2 要注意观测水质状况

尤其在阴雨天,闷热天夜间要加强巡塘。观察增氧机的运转情况,防止鳗池因缺氧出现鳗鱼死亡情况。

7.3 坚持每天填写养殖日记

记录当天水质气候、投饵、消毒、防病治病及其他各项情况,这对提高养鳗技术水平和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8 结语

山区土池养鳗已成为一种深受养殖户欢迎的养殖模式,要想搞好鳗鱼养殖,必须从池塘要求与前期准备、苗种投放、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治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着手,在实践中掌握养鳗的技术,提高鳗鱼的产量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秀芳.鳗鱼的生态防病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9,(21).

[2]刘国信.鳗鱼的人工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2,(02).

[3]邓伟霞,袁重桂.不同投饵率对鳗鱼黑仔苗生长的影响[J].福建水产,2011,(02).

作者简介:刘细清,三明市农业局牧渔良种试验推广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

猜你喜欢
生态养殖鳗鱼疾病防治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我国鳗鱼产业2019年发展趋势与建议
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
茭笋水田套养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关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一种离散问题的新型鳗鱼算法
癸巳年(2013)运气推演及疾病防治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