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浩
摘 要: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过程的核心,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适应金融行业的职业岗位群为目标。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中,要与时俱进,结合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创新,不断推陈出新,进行课程的重构和整合,将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合。同时推广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模拟教学等教学形式,加大实践操作课程的比例。
关键词:金融专业;课程体系;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292-02
通过对人才需求现状进行调研,我们认为高职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行业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基层金融机构经营的一线人才需求,就业岗位主要有临柜操作、金融产品营销和金融理财等。随着近年来中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业务不断推出,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也迎来新的发展空间。怎样的金融人才是符合行业需要的,怎样的职业素质是适应行业发展的,特别是如何在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上体现学生职业素养及岗位操作的能力,是高职金融专业教学实践与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强化微观金融的应用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在金融专业方面还依然墨守成规,缺乏高职教育特色。以货币信用、货币政策以及商业银行等传统的宏观经济内容和以公司金融、资本市场、金融服务营销等现代的微观金融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与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不相符合。因此,在教育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应该适当强化微观金融,同时适当减少宏观的金融内容。具体到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上,目前以宏观内容为主的基础理论课程所占据的比重过大且存在重复交叉内容,而《公司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信托与租赁》、《金融服务营销、《金融礼仪》等与市场经济活动和从业岗位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则被排斥在主修课程之外,课时凸显不足。这种不合实际的专业课程结构需要调整,进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中国的金融学科体系有关,中国金融学科体系主要以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专业为主,到目前为止,许多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依然按照行业分工来设置专业方向,比如按照货币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这种专业方向设置的局限性很明显,与当代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不相符合,尤其是与现阶段金融工具与金融理论不断创新不太适应,有鉴于此,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增加微观金融内容,强化微观金融的应用能力显得非常必要。
二、调整课程比重,突出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金融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极少从事金融理论工作,而是在各层级金融机构中从事服务工作。因此,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在掌握必要金融和经济常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然而现有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中大部分课时用来开设理论课程和准理论课,比如经济学基础、货币金融基础、保险学、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学等,这类理论化的课程占到专业课总学时的一半以上。由于高职院校教学总学时的限制,在具体教学中这种做法使得对于那些动手操作的技能训练和贴近实际岗位技能的课程,如财经基本技能、商业银行业务操作、金融产品营销、金融理财实务、金融礼仪等内容则安排不足。实训、实践课程学时明显偏低,或者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实训、实践课程名不符实,掺杂了太多非实务性知识,从而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技能并未有效提高,从而使金融行业所需相关技能无法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
高职院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课程一定要有足够的比重。课程设置上要有明确要求,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不应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不应少于总课时的二分之一。同时,还要安排全部课程总量的二分之一用于专门的实训课程和现场实习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包括各类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通过这些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经济金融知识的能力。金融专业实训课程包括银行业务模拟、银行会计实训、外汇交易模拟、保险业务实训、金融业务综合实践等具体课程。学生在完成单项业务实训后,还应增加综合业务流程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全部金融业务流程实践操作的认识,提高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对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对行业工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锻炼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新能力,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增加金融服务营销实践课程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践课程内容,加强学生数据收集分析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熟悉中小企业基本的投融资业务流程,增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意识和能力,将人才培养进一步与就业渠道统一起来。
三、整合专业课程,增加金融创新业务内容
当前高职金融专业课程存在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以金融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实务》、《投资银行实务》、《金融市场实务》为例,虽然教材版本不同,各自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但几门课程教材中有关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的内容基本相同,内容存在重复交叉,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如可将金融专业开设的《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实务》、《投资银行实务》、《金融市场实务》课程中涉及相同的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证券投资基金等内容,由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协商,确定在某一课程如《证券基础知识》课程中统一讲解,以免重复,其他课程则重点讲述各自的侧重点。
在课程整合时考虑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学内容的契合,职业资格证书是连接专业与职业之间的桥梁,在就业市场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银行业、证券行业、保险行业都要求持证上岗,“对证施教”即通过对照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组织实施教学,将银行业从业资格、证券从业人员资格、保险代理人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内容中。根据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和范围对高职金融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能使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职业能力得到统一。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在不断加快,金融行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适时作出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市场对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金融专业课程应不断调整结构,结合职业资格证重组,整合课程结构,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处理好教学内容实时性和适应性的关系。同时应从金融行业实际出发,在高职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中着重建设以关键职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成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璐.论应用型金融本科教学内容改革[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5):116-118.
[2] 张永鹏.财经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财会教育,2011,(8):23-25.
[3] 陈飞飞.以就业为导向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0-12.
[责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