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鹏 万忠 李瑾 潘铁军 杨爱民 杨晓燕
摘要:针对智能终端开发课程的学科特色和与时俱进特性,分析“移动智慧宁波”建设的产学研基础和创新创业的有效性,提出根据宁波地方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移动创新项目的选择并围绕这些项目开展教学,阐述一体化创新实训平台的建设以及以此实训平台为载体进行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实践。
关键词:创新创业;智能终端;智慧城市;创新平台
0 引言
我同要建设成为自主自强的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对高等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改革。从2004年开始到2013年,教育部已经下发一系列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各种政策与文件,大大推进改革的进程与步伐并形成独特的教育理论与体系。计算机学科由于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与时俱进特性,因此与其他专业与学科相比,更容易和更方便引导创新创业教育。
文献[1]针对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的探讨,通过案例分析方法,以面向应用为导向,突出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并列举了一些网络应用的实例。文献[2]针对高职类院校,首先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建立外显型和内隐型的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大学生在校内创建计算机服务公司,进行真实的公司化运营。文献[3]紧密围绕“意识一精神一能力”三点一线的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多个层次中都安排了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对实践课进行有效的设计,让其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同时在创新创业环节增加学分比重。文献[4]构建“3+1”培训模式,即3年校内学习加1年企业实践,这种企业实践时间加长的方式加深了校企多方位的合作,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文献[5]首先从教师队伍人手,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到企业中并形成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同时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加强监控与监督。文献[6]针对自身院校特点,列出3种方法:①以科研项目带动创新创业;②在政府与社会引导下,学校对创新与创业团队给予鼓励;③基于反馈模式的考核机制。文献[7]针对计算机应用性更强的课程更多地开展社团、沙龙、论坛等多种创新实践活动。
然而,上述文献都没有对当前最活跃和最流行的移动终端开发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基于Android系统或iOS的智能终端开发技术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创新创业精神,非常适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与突破口进行大力改革和建设,移动互联与智能终端(手机、iPad等)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也带来大量创新创意应用,这使得智能终端开发人才在创业领域中有着先天的优势和更多的成功机会。当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和生活娱乐核心工具,学生更容易看到和了解该产业的现状与前景及其对学生自身的实际要求。目前针对移动互联大浪潮下智能终端开发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非常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地方经济发展和课程特色而单独存在,因此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
1 智能终端开发课程项目的选择
案例与项目的选择是开展任何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基础,除了其创新性和创业价值外,还必须考虑服务地方经济的功效。浙江万里学院地处宁波地区,从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可以看出,未来15年是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突破期,建设创新型智慧城市是宁波市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主要选择服务宁波地区,建设以“移动智慧城市”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开发项目,在概念和应用上都具有创新性,同时由于该项目是宁波市重点发展规划项目,因而在未来实施过程中会得到重视和支持。
再从产学研的角度分析,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企业的合作,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脱离了企业真实的应用环境,忽略了用户的需求,那么创新和创业就无从谈起。经过几年基地建设、教学科研改革和产学研合作的积累,我们选择开发既可以满足“服务宁波”、又具备创新创业特色的智能手机终端开发项目“移动智慧宁波”,如图1所示。智慧项目说明见表1。
2 基于多功能的一体化创新平台建设
无论是创新教学、竞赛实践还是智能终端项目的实施,都需要一个载体。该研究中的载体是基于多功能的一体化创新平台,如图2所示,包含多模式教学网站、移动微课学习支持库、手机游戏服务、移动智慧城市云服务、个性化资料定制中心、校园创新工场6部分,让学生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方式下拥有全新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具有满足科研、项目运作、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等的多种功能,平台功能说明见表2。校园创新工场模块说明如图3所示。
3 基于创新项目的创业课程设计
整个课程设计在上述项目选择和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围绕从编程能力到创业能力的5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培养目标如4所示,基于创新项目的创业课程设计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项目与流行游戏体验。对于已经实现的部分功能和类似的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机体验并通过创新平台交互感知一些公司产品的功能可以通过现场演示、录像或远程演示的方式展示,而流行游戏容易让学生迅速拥有快乐体验,让玩与学快速有效地结合起来。
(2)项目的理解与分解。此项内容包括项目客户需求分析、界面演示、解决的问题、市场效益与未来发展,同时还要将项目分解成课堂教学、实验教学、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可以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交流
(3)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开发团队按照能力分为3个等级,在学校安排的课时中,根据需要抽取部分课时让最高等级的学生到公司参与开发,中间等级的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创新开放实验室工作,最低等级的学生按照正常安排上课。
(4)教学内容实时调整。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项目总结和网络文章,教师在内容安排和设计上可以先出一个简单的版本并放到网上,通过部分教师和学生评审阅读的方式给出反馈和建议,然后再逐步定稿;同时根据网络与平台的反馈,结合教师的亲身实践体会,进行定期的修剪和整编。endprint
(5)移动生活大爆炸。教师可让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种类改变我们生活的手机小软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改进,加入创新元素,同时让小组模拟企业模式,针对手机软件进行创业计划的书写和推广。
(6)基于创新平台的智能化考核模式。从点名、平时测试到项目考核成绩全部记录在创新平台上,期末创新平台根据所有分数自动计算出最终成绩。
4 相关问题
(1)完善的大纲体系与课程规范。这不但包括基本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还包括具有特色的讨论课、实践课、创业实习课以及学生、组长、任课教师、创业导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2)创新平台的技术难点。创新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仅是网站,还是多种项目和竞赛服务的后台和运营中心,包含许多不同的技术,需要对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
(3)企业参与模式的运用与课堂外学生的管理。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与改革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指导,但是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模式与制度才能开展合作,同时还要管理好企业内学生,真正让企业培训者成为合格的创业导师。
5 结语
针对协同建设“移动智慧宁波”,进行各种有一定产学研基础的项目选择,这些项目需要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和创业潜能,根据宁波市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选择移动支付、移动3D社交、智能家居、移动智慧城管和移动智能交通5个项目。在选择创新项目的基础上,我们围绕这些项目的实施与开展进行一体化创新实训平台的建设,使得该平台可以满足竞赛、协同工作、项目运营、教学实践和效果体验等多种功能,最终以此实训平台为载体进行智能终端开发相关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创新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实训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国才,施荣华,李玲芝.计算机通信网络教学中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2):42-43.
[2]韦国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5):41-44.
[3]杨珺,袁仲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4-36.
[4]倪彤光,顾晓清,潘操.计算机专业“3+1”模式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现代计算机,2013(11):36-38.
[5]陈婕.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及对策: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6-89.
[6]黄潮.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3(13):164-166.
[7]史兴燕,任文杰.论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J].河南农业,2012(22):38-39.
(编辑:宋文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