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赵新廷
2014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以下简称“三十七中”)接到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信函:联合国环境总署邀请学校参加“国际环境小记者项目”的评选。这所普通中学的一个学生社团在1996年被授予“全球500佳”称号之后,又一次得到联合国环境总署的关注,这也是学校坚持做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主张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关注学生成长的又一成果。
无痕教育—四两拨千斤
下课的铃声响过,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活动,老师们经常会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交谈,偶尔弯腰捡起落在地上的废纸,这一细小的行为,感染了无数学生。教师的仪表、作风、习惯等往往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三十七中的德育工作力图摆脱空洞呆板的说教,老师们身体力行,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实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如今,地上很难寻觅到废纸的踪影。“弓腰的美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转化为行动。
为引导学生多读书,三十七中在每个年级教师集中办公场所建起了“教师书屋”,课间老师们走进书屋,品味书香,吸引了前来办公室的学生赞羡的目光:原来老师课余也在不停地读书……不久,除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外,学生午间休息室的书架旁也挤满了看书的人……
在三十七中校园,每逢下雨的天气,总会出现一道靓丽的风景—200把蓝色的爱心雨伞在校园里、在师生中传递。学校的“爱心伞”实行开放式管理,师生随时取用而无需任何借用手续,归还完全靠诚信和自觉。许多师生担忧:没人监管登记,用后不还怎么办?故意损坏怎么办?程校长却没有丝毫担心,他认为这何尝不是育人的好平台呢!事实也证明了校长的判断,自启用以来,“爱心伞”在2000余名师生中不知接力了多少次,可它们依然完好无损,阴雨天伴随师生飘来飘去,实现了“爱心伞”的“心愿”:雨天带你回家,晴天带我回家。
知行教育—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十七中坚持“知行教育”,强调知行合一,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真知,在过程中得到成长,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是未成年人德育和素质教育的载体。1985年学校成立了以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主体的徐州环境小记者团,策划组织一系列环保公益活动,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青少年思想意识之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近30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黄淮大地、西北大漠、华山绝顶、雪域高原……共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交了200多份环保提案。其中,南水北调东线考察报告被提交到了江苏省环保厅,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的事迹被编入江苏省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一批批的小记者在这里成长起来:小记者王丹丹现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孙亮现为苏州电视台主持人、王劲松现为江苏话剧团演员……
此外,学校共20余个各具风格的学生社团,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宽阔舞台。在社团管理中,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我的社团,我做主”的新式管理理念。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已经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三十七中人的学习生活添上了美好的色彩。
在三十七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课堂搬到了校外,6-8人为一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研究课题。近年来,“车停哪儿了”“路边挂满‘蜘蛛网”“TAXI乱象”“路边小吃及徐州夜生活”等现象,都成了学生研究的课题。这些城市未来的主人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关注社会、关心城市发展。
多元评优—发现更好的自己
恰当地评价,既可为学生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又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愿景和期待。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在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意志品质等诸多方面表现突出。程校长认为,这样的学生同样需要鼓励。
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例行的表彰“三好学生”出现了大“变脸”,学校新出台的“行知奖学金”设立“校长奖学金”“学业优异奖学金”“学生领袖奖学金”“公民责任奖学金”“追求超越奖学金”“青春活力奖学金”。整个奖项涵盖了集体责任心、家庭责任心、同伴责任心、社会发展责任心、承诺责任心等多个维度。获得首届“公民责任奖学金”的史曼同学,在进校就读的两年多时间里,坚持在课余时间主动到图书馆等场所进行志愿服务,在她的带动下,自发形成了一支近3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校园里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鹿琪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组织班级活动样样争先,在家里是家长的好帮手、在学校是老师的好助手。她的表现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获得了“公民责任奖学金”。多元评优办法的出台,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都能得到自我提高、自我肯定,帮助学生形成善良、阳光、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更加自信、自觉。
在校内表彰的基础上,三十七中开展了“表彰进社区,喜报寄家长”活动,把表彰决定张贴在各个社区的公告栏,喜报以邮寄的方式寄到学生家长所在单位。看似古老的方法,其作用不可低估,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社会的点赞。程校长认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社区的帮助。学校应该借助这个平台,抓住培养学生自信的任何机会。
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积极进取精神,有责任心和敢担当的人。用心做德育,做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德育,做影响学生一生的德育,这是三十七中育人的一贯追求。
【杨倩,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副校长;赵新廷,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德育处主任】
责任编辑/周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