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工院校办学模式与职业学校教育发展方向探析

2014-06-23 05:25王晓君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职业学校技工院校

王晓君

摘要:根据《职业教育法》,我国职业教育由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构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技工院校办学特点入手,探析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思路。

关键词:技工院校;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08-03

我国技工院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源自失业训练机构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我国职业学校教育主要有两类: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建国初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亟待培养大批的熟练技术工人。政务院决定把各类针对失业人员的技工训练机构转变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技工学校。

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的职业学校教育 1978年,全国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工作由教育部划归原国家劳动总局主管。1979年,原国家劳动总局颁布了《技工学校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1985年,党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充分发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1986年,原国家教委、原劳动人事部发文明确技工学校是初中分流以后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中的一类,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1985年后的10年间,全国技工学校数量、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逐年上升,办学模式日臻成熟。

试办高级技校,提升技能人才培养层次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高级技工需求日益迫切,从1990年开始,原劳动部在山东、江苏等省试办了11所高级技工学校,并逐步扩大试点,先后于1995年和1997年制定出台政策,明确高级技工学校是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基地,主要承担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以及其他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任务。

调整改革,储备酝酿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原劳动保障部推动各地按照“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方针,加快技工学校调整与改革工作。此期间,一批行业、部门、企业开始下放所办学校管理权限或停止办学。全国技工学校进入酝酿发展时期,一些基础较好的高级技校克服困难寻求突破,开始试办技师学院,探索技师的学校培养模式。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技师学院破茧而出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做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决定要求,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这是技师学院这一职业学校类型首次在中央政策层面上得到认可。技工教育初步形成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体系雏形。2010年国家制定出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我国进入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新阶段。各级政府依托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等职业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颁布试行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设置标准,指导和推动技工学院发展,促进高技能人才的集成化、规模化和快速化培养。

伴随时代的发展,我国技工院校形成遍布国民经济主要行业、技能教育水平梯次提升的办学形势,初步形成了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同时开展各级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格局。2012年,全国技工院校学制在校生420多万,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高级技能和预备技师班学生;面向社会培训550多万技能劳动者。

技工院校的办学特点

较好地将学徒培训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中外实践显示,成功的职业教育都体现出较好地将学徒培训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特征。技工院校从艺徒培训基地发展而来,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技术操作、技术理论、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全面养成训练,将零散单个的学徒培训向规模化、系统化、正规化培养人才的方向发展。

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本位 三十多年来,全国数千所技工学校“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坚持培养目标定位,坚持培养企业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教育中一支独特的力量,尤为难能可贵。

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办学制度 有学者将技工学校的办学模式定位为中国校企合作的成功事例之一。技工院校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生产实习教学为主,生产实习教学尽可能地结合生产进行。产训结合、校企合作,一直是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色。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果,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向纵深发展。

强调职业资格产出 1989年,原劳动部提出毕业生实行两种证书制度。技工学校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要进行严格的技术等级考试,获得技术等级合格证书。1993年,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总结实行两种证书制度的基础上,技工院校率先成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载体。

形成职业技能升级教育 目前,从培养目标和实践进展看,普通技工学校主要承担中级技工培养任务,高级技工学校主要承担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任务;技师学院承担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的任务,也是面向社会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与研修、考核与评价的重要平台。三类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层次上依次提高,形成职业技能升级教育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受教育者实现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习需要。

坚持就业导向 从创立伊始,技工院校在操作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工种、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本工种中等复杂程度的作业,养成遵守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的习惯。从办学实践看,技工院校一直坚持就业教育,围绕职业(工种)设置专业、开发课程,训练学生掌握符合就业需要的技能,使学生凭在校所学所训能够顺利实现就业。

多元开放,融学制教育与终身培训为一体 长期以来,技工学校在完成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承担多种培训任务,包括在职工人的提高培训、转业培训、青年就业培训、学徒技术培训等。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思路,引导技工学校提升办学实力,继续推动技工院校多元办学的发展模式。

面向社会基础阶层的平民教育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按照学历教育标准衡量,这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技工院校这种类型的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高中阶段托底教育的作用,帮助这些平民孩子掌握技能、实现就业,为经济建设培养了急需的技能劳动力资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了贡献。

我国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一个多元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职业学校教育系统,应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标志之一。在此,笔者尝试对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层级结构进行如下分析。

职业学校层级划分要侧重职业能力标准,应突出技能教育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层级划分与普通国民教育系列相对应,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属于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学校属于高等职业学校,总体上基于学历教育的分层。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其逻辑起点,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形式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型人才。因此,职业能力标准应该在职业学校层级划分中得以体现。

职业学校类型要体现多元化特点,应突出特色发展 仅就中等职业学校来看,目前有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成人中专。这些类型的中职学校,背景各异,发展特点不同。实现特色发展,需要依靠办学实践和成效来检验,依靠学校在公平政策环境下适度竞争发展来体现(见表1)。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协调,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经济发展和学生个人需求是影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两个方面。职业学校应加大考量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产生的人才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要体现职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应突出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 要将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体现为校企合作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为工学结合的过程。要根据职业活动、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商专业规划、开发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成果。

职业学校要培养具备完整职业资格和就业能力的毕业生,应突出职业资格产出 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后,应具备完整的职业资格和凭所学技能就业的能力。

职业学校要具备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的多种功能,应突出就业效果 培养人才和促进就业,一定会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职业学校要在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基础上,叠加就业服务功能,要在学校平台上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结合。

职业学校要嵌入国家终身学历与技能教育体系,应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学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成果应能够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实现认可和转移。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在就业与升学之间进行交替转换、自由选择,实现就业经验的积累和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斌.我国技工院校的改革与发展[OL].(2013-07-11).http://wenku.baidu.com/view/e829341b59eef8c

75fbfb354.html.

[2]王继平.职教形势和发展思路[OL].(2013-06-21).http://www.tvet.org.cn/Topics/h000/h00/128866718

0d505.html.

[3]王联翔,李铁英,赵方欣.校企结合的技师学院终身职业教育机制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8):58-60.

[4]路宝利,庞海珍,石瑞珍.论职业学校存在的合理性——福斯特“职业学校谬误论”引发的考问[J].职业技术教育,2013(7):29-34.

[5]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杨在良)

多元开放,融学制教育与终身培训为一体 长期以来,技工学校在完成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承担多种培训任务,包括在职工人的提高培训、转业培训、青年就业培训、学徒技术培训等。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思路,引导技工学校提升办学实力,继续推动技工院校多元办学的发展模式。

面向社会基础阶层的平民教育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按照学历教育标准衡量,这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技工院校这种类型的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高中阶段托底教育的作用,帮助这些平民孩子掌握技能、实现就业,为经济建设培养了急需的技能劳动力资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了贡献。

我国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一个多元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职业学校教育系统,应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标志之一。在此,笔者尝试对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层级结构进行如下分析。

职业学校层级划分要侧重职业能力标准,应突出技能教育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层级划分与普通国民教育系列相对应,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属于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学校属于高等职业学校,总体上基于学历教育的分层。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其逻辑起点,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形式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型人才。因此,职业能力标准应该在职业学校层级划分中得以体现。

职业学校类型要体现多元化特点,应突出特色发展 仅就中等职业学校来看,目前有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成人中专。这些类型的中职学校,背景各异,发展特点不同。实现特色发展,需要依靠办学实践和成效来检验,依靠学校在公平政策环境下适度竞争发展来体现(见表1)。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协调,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经济发展和学生个人需求是影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两个方面。职业学校应加大考量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产生的人才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要体现职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应突出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 要将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体现为校企合作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为工学结合的过程。要根据职业活动、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商专业规划、开发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成果。

职业学校要培养具备完整职业资格和就业能力的毕业生,应突出职业资格产出 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后,应具备完整的职业资格和凭所学技能就业的能力。

职业学校要具备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的多种功能,应突出就业效果 培养人才和促进就业,一定会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职业学校要在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基础上,叠加就业服务功能,要在学校平台上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结合。

职业学校要嵌入国家终身学历与技能教育体系,应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学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成果应能够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实现认可和转移。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在就业与升学之间进行交替转换、自由选择,实现就业经验的积累和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斌.我国技工院校的改革与发展[OL].(2013-07-11).http://wenku.baidu.com/view/e829341b59eef8c

75fbfb354.html.

[2]王继平.职教形势和发展思路[OL].(2013-06-21).http://www.tvet.org.cn/Topics/h000/h00/128866718

0d505.html.

[3]王联翔,李铁英,赵方欣.校企结合的技师学院终身职业教育机制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8):58-60.

[4]路宝利,庞海珍,石瑞珍.论职业学校存在的合理性——福斯特“职业学校谬误论”引发的考问[J].职业技术教育,2013(7):29-34.

[5]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杨在良)

多元开放,融学制教育与终身培训为一体 长期以来,技工学校在完成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承担多种培训任务,包括在职工人的提高培训、转业培训、青年就业培训、学徒技术培训等。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思路,引导技工学校提升办学实力,继续推动技工院校多元办学的发展模式。

面向社会基础阶层的平民教育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按照学历教育标准衡量,这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技工院校这种类型的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高中阶段托底教育的作用,帮助这些平民孩子掌握技能、实现就业,为经济建设培养了急需的技能劳动力资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了贡献。

我国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一个多元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职业学校教育系统,应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标志之一。在此,笔者尝试对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层级结构进行如下分析。

职业学校层级划分要侧重职业能力标准,应突出技能教育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层级划分与普通国民教育系列相对应,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属于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学校属于高等职业学校,总体上基于学历教育的分层。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其逻辑起点,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形式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型人才。因此,职业能力标准应该在职业学校层级划分中得以体现。

职业学校类型要体现多元化特点,应突出特色发展 仅就中等职业学校来看,目前有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成人中专。这些类型的中职学校,背景各异,发展特点不同。实现特色发展,需要依靠办学实践和成效来检验,依靠学校在公平政策环境下适度竞争发展来体现(见表1)。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协调,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经济发展和学生个人需求是影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两个方面。职业学校应加大考量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产生的人才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要体现职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应突出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 要将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体现为校企合作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为工学结合的过程。要根据职业活动、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商专业规划、开发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成果。

职业学校要培养具备完整职业资格和就业能力的毕业生,应突出职业资格产出 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后,应具备完整的职业资格和凭所学技能就业的能力。

职业学校要具备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的多种功能,应突出就业效果 培养人才和促进就业,一定会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职业学校要在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基础上,叠加就业服务功能,要在学校平台上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结合。

职业学校要嵌入国家终身学历与技能教育体系,应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学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成果应能够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实现认可和转移。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在就业与升学之间进行交替转换、自由选择,实现就业经验的积累和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斌.我国技工院校的改革与发展[OL].(2013-07-11).http://wenku.baidu.com/view/e829341b59eef8c

75fbfb354.html.

[2]王继平.职教形势和发展思路[OL].(2013-06-21).http://www.tvet.org.cn/Topics/h000/h00/128866718

0d505.html.

[3]王联翔,李铁英,赵方欣.校企结合的技师学院终身职业教育机制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8):58-60.

[4]路宝利,庞海珍,石瑞珍.论职业学校存在的合理性——福斯特“职业学校谬误论”引发的考问[J].职业技术教育,2013(7):29-34.

[5]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职业学校技工院校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