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开发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2014-06-20 09:16李林孖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课程标准

李林孖

摘 要: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高职专业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也是满足社会对从业人员的需要。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为了保证专业课程能够准确反映出职业特征,积极谋求与行业企业工作标准的紧密合作,探索和实践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模式。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课程开发;课程标准

1 高职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内涵分析

1.1 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高职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工作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工作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1.2 国家职业标准的内涵

国家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进行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依据,同时也作为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职业标准。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包括四个重要部分,它们分别是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以及比重表,其中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主体部分为工作要求,如下图所示。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可将职业资格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与高级技师(一级),每一等级对于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限定了不同的要求。

1.3 高职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在关系

课程标准最终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老师主要起主导作用,负责配合学生完成各项目标。不仅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怎样的情感体验,检验学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截至目前,相关高职教育的教学文件指出了改变以“知识”为主,以“技能、态度”为辅的模式,将其转变为“知识、技能、态度”并重的“双证书”教育模式。

2 高职专业课程开发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专业课程开发忽视国家职业标准

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开发还是以学科体系作为课程开发基础。在课程设置上,以学生能够掌握理论与知识为主,而忽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考核形式多体现为应试为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胜任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会导致社会需求与就业供给二者之间的不平衡,使其矛盾逐渐加深。

2.2 高职专业课程标准高于国家职业标准

我国国家职业标准分为五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它规范了不同等级从业的人员应具备的不同工作能力。通过工作分析方法,国家职业标准向我们描述了从业人员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用人单位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一一呈现出来。目前,在部分高职专业课程开发中, 虽然已将国家职业标准纳入专业课程开发过程中,可是确存在将课程的开发着眼于高等级的职业标准相对应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高层次”对接开发,这种课程的开发模式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相背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现状,而且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不太相符合,导致课程开发没有成功。

2.3 高职专业课程标准照搬国家职业标准

高职院校在对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片面地将国家职业标准作为自己的课程标准,用国家职业标准取代课程标准本身就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它造成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严重缺失,这种偏差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然而事实上,这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是要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而国家职业标准是主要体现在某一个岗位或者某一个职位上的工作要求和规范,所以是无法照搬照抄的。

2.4 高职课程标准可持续发展性差

高职课程标准应将生源智能特点的差异、职业教育的区域性考虑在内,对照着职业资格标准,加修相近专业课程,扩大职业边缘化或是“职业岗位群”。此外需提高学历层次,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潜力。但现今,仍然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上着眼点不准确,盲目扩大自我影响力或者干脆固步自封,造成课程标准开发出来后,无法沿用,往往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期就遭到摒弃,造成资源的缺失和精力的巨大浪费。

3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高职专业课程

为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做到“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将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融入到课程标准之中,获得基于国家职业标准来开发高职专业课程的方法。

3.1 依托职业标准,确定专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在一定的学段中所要达到的标准,以某一技术或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高职培养目标,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专业课程目标的开发应该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应等级的能力要求准确定位。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进行设置,不仅能够将“学科本位教育”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凭、轻职业资格证书的做法摆脱,同时能够使职业教育与生产、工作需求相结合,从而使更多的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适应就业岗位,如下图。

3.2 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确定课程内容

为了保证专业课程能够准确反映出职业特征,必须依照教育教学规律制定相关的专业课程内容。将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基本理论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等要求及通过对不同级别(初级、中级、高级) 的工作要求进行分解,经过分析、归类、整合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之中。同时采用不同的模块,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编排。

3.3 依据行業企业岗位工作标准衔接,开发专业课程

各职业岗位从业人员需要遵守的职业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皆是对不同岗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得来的,这一国家职业标准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从事人员的基本要求。

在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中,行业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国家职业标准不断地学习和运用,更为直接的深入认识、体会这一标准。因此,在开发高职专业课程过程中,有必要吸取行业企业经验,这不仅符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而且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就业。

3.4 通过职业标准建立起质量控制体系

通过职业标准实施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主要针对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训、师资培养、技能考核等环节,具体表现如下:

⑴通过职业标准进行课程设置的质量控制。该环节要求一定要对开设课程进行反复的调研、论证,执行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同时行业专家要参与制定,避免学时因各种条件受限制而减少。

⑵教学建设这一环节需尽量选择与职业技能考核相配套的教材,编写实训教材,强化实训教学环节。

⑶实训教学环节在实验室建设、管理方面,应按照职业资格考核对考核点和培训点实训条件的基本要求,建立实训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形成质量控制体系。

⑷师资培养该环节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鼓励教师通过培训成为“双师型”人才。

3.5 与职业资格认证融合,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要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使课程评价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就必须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国家职业标准相匹配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⑴校企共同评价。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行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制定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能力要求相结合,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作为评定的依据,校企共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⑵以证代考。学生结束课程学習后,通过参加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成功获得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可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考核的成绩。

⑶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相应等级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分阶段、分层次的专项目标,针对不同专项目标,建立相应专项目标的考核评价方案,最终形成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

总之,高职专业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坚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指导,积极谋求与行业企业的有效合作,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并且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标准来执行,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麦秋,王绍良,贺召平.高职专业培养方案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06).

[2]郑祖宪.实行产学研结合全面推进高职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

[3]陆克斌,李建国,黄君婕.国家职业标准与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相衔接的协同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09).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