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达国家对世界局势总是持有敏感而富有侵略性的态度,他们会寻找各种手段、创造新式武器去压制发展中国家,进而保持自身的经济政治霸权。随着地球变暖愈演愈烈之际,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打着拯救人类的旗号,以占领道德制高点的名义提出了低碳减排的口号,变“低碳”为武器。低碳减排将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究竟谁会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并最终笑到最后呢?
关键词:低碳;碳交易;碳关税;碳货币
一、引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致力于促进国际安全与社会进步的联合国不定期举行气候变化会议,主要议题便是制定各国的减排义务,并要求发达国家承担责任,以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方式来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然而在每一次会议中,减排责任的划分以及资金技术的转让问题一直都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争论焦点。
二、低碳发展历程概述
1997年,为了人类免受全球变暖的威胁,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3%,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然而2011年,布什总统在上任后以“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义务”为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工业革命时期,发达国家成功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和自身的崛起,然而发展的代价就是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发达国家是当前气候变暖的始作俑者,自然应承担历史责任。所以发达国家应作出承诺,拿出资金和技术来支持发展中国家。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路线图”决议,决议的重点是了在以前谈判中受到忽视的“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应将其GDP的0.5%~1%用于提供资金支持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但发达国家却迟迟没有实质性的举动。2009年12月,世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如期举行,意在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然而发达国家一味指责发展中国家却逃避承担责任,致使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最终却并未能出台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文本。留给人们的,仍然是混乱与困惑。
三、低碳经济的主要体现
说到低碳经济,不得不说到一个词:碳交易CDM,清洁发展机制的简称。由工业化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具有低碳减排效果的项目,而项目所产生的碳减排量则列入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强制减排任务。换句话说,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加技术换取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权指标,而这一模式得以运作的根本动力就是巨大的成本差异。在美国境内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边际成本是153美元,日本则更有234美元的高价,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减排成本基本都在十几美元左右,价格可谓是极其低廉。如今中国已成为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最大的卖主,占据六成以上的份额,通过碳交易不仅减少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还让中国得到了资金设备和技术,可谓是共赢的机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发达国家得以用很低的成本来维持自己奢侈的碳排放量。
“碳关税”是近期国际贸易的一个讨论新热点,碳关税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意在希望欧盟国家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征收商品进口税,以免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的商品遭受不公平竞争。美国也是“碳关税”的支持者,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却在2009年通过了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的法案,实质就是从2020年开始征收碳关税。很显然,发达国家碳关税举措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打着保护环境的幌子,行贸易保护之实。碳关税一旦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中国等新兴经济国家在减排方面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产品出口将会遭遇更加苛刻的“绿色壁垒”。
碳关税一旦征收将对中国的进出口产生很大影响。中国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发达国家在中国生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消费了中国制造,却让生产者为高能耗买单,这显然有失公平,是国际分工秩序的不合理。中国产业结构单一、水平落后,尤其是占绝大比重的加工制造业产业处于产业链的底层,仅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一旦被征收碳关税,又是一场产业灾难。面对现状,中国应把碳关税作为一种激励,努力制造低碳产品、走出自己的一条低碳发展之路。
各种碳金融产品也是欧美发达国家争相抢夺的重点,碳期货、碳基金等金融衍生品相继出现,碳的定价权也正在被欧美等金融发达国家控制。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逐渐建立了低碳减排的国际共识,可以预见碳的价值在未来必将进一步强化,碳排放会像黄金、石油一样和货币体系紧密相连。经过几年的发展,碳交易市场已逐渐成熟,参与国不断扩展、市场结构不断深化,建立全球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指日可待。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目前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却仍不是定价方。中国应抓紧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平台,开展低碳交易、低碳证券、低碳基金等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获取国家最大的战略权益。
四、结语
低碳经济始终面临着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已经不可避免的卷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绿色低碳不仅需要郑重承担责任,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新的可能。中国需要找到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才能在未来的碳博弈中把握话语权与主动权。
作者简介:王晓瑜(1993- ),女,山东青岛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