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莲
外表看起来身材正常的人,却有可能被医生判定为脂肪含量超标型“肥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彭永德教授指出,“瘦人”也可能内脏“偷胖”,增加中风风险。内脏肥胖属于肥胖的一种,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当大量内脏脂肪无处堆积时,就会进入血液,引发高血压、血脂异常,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
按照分布范围,脂肪可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有些中老年人看上去身材尚匀称,甚至体重都符合标准,但其体脂含量却超标。这类人群的脂肪大多堆积在肝、胰、胃、肠道等内脏的周围和内部,也就是内脏脂肪含量较高。而内脏肥胖的人通常四肢较细,却拥有“将军肚”、“水桶腰”,身体呈“苹果形”。另外,部分内脏肥胖的人还会存在遗传缺陷,皮下脂肪发生萎缩,脂肪堆积到内脏,因此体脂虽然超标可身材仍旧苗条。彭教授指出,这类隐性肥胖的人群才是最危险的。因为当大量体内脏脂肪无处堆积时,就会进入血液,引发高血压、血脂异常,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
彭永德教授表示,目前可通過体脂仪、双能X线骨密度仪、CT或核磁共振等技术来精确测量体脂和体脂分布。他建议那些身材匀称却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脂肪肝的人群,及时前往医院检测自身的内脏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