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4-06-17 02:38康元环孟庆峰夏京津龙继兵盛宇轩单晓枫钱爱东
动物医学进展 2014年5期
关键词:维氏乌鳢菌体

康元环,孟庆峰,夏京津,龙继兵,盛宇轩,陈 龙,单晓枫*,钱爱东*

(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2.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长春130062)

乌鳢(Channa argus)俗称才鱼、墨鱼、乌鱼,是一种经济价值与营养医学价值均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其味美肉鲜,蛋白含量较高,且具有去瘀生新、健脾利水等医疗功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推捧。目前,乌鳢已成为特种养殖品种一族,其养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但由于养殖的集约化,在养殖过程中有一部分养殖户缺乏对传染病有效控制的理念,致使乌鳢各种细菌性病害逐渐严重,制约了乌鳢养殖业健康而且可持续发展[1]。2010 年6~8 月间,吉林省某乌鳢养殖场养殖的乌鳢出现大量死亡,病鱼主要表现为体表有大量出血点,鳍条充血,肛门红肿,剖检可见主要组织脏器有出血点,肠道充血。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病原菌,经理化特性、16SrRNA 序列分析,对该菌进行了鉴定;同时对该菌的耐药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携带的部分毒力基因进行了验证,为该菌引发的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来源 病鱼采自吉林省某乌鳢养殖场患病鱼;健康乌鳢由吉林省某养殖场提供,体重150 g左右。

1.1.2 主要试剂 RS琼脂、营养琼脂、营养肉汤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DNA Marker、ExTaqDNA 聚合酶购自TaKaRa公司;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致病菌的分离 取患病的乌鳢,无菌操作,取肌肉、心血等组织,划线接种于RS琼脂平板级营养琼脂平板上,28℃培养24h,挑取形态一致的优势菌落进行纯培养,4℃保存备用。

1.2.2 致病菌的人工感染试验 将菌株接种于营养肉汤中,28℃震荡培养16h~18h,用平板计数法计算菌液浓度。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2.43×107cfu/mL的菌悬液,试验组腹腔注射接种健康乌鳢,每尾注射剂量0.3mL,对照组注射0.3mL 无菌生理盐水,每组各注射9尾,水温保持22℃左右。持续观察7d,记录试验乌鳢发病与死亡情况,同时对人工感染的病死鱼进行病原菌再分离,观察再次分离菌株在形态及理化特性是否与原分离菌株一致。

1.2.3 菌体形态观察及主要理化特性的测定 将纯化的病原菌28℃培养16h~18h后,革兰染色,观察菌体形态。另取纯培养物接种于生化反应管中,具体操作以微量生化反应管说明书为参照。

1.2.4 16 SrRNA 鉴定及基因序列分析 分子生物学操作以参考文献[2]为参照进行,引物为细菌通用引物(表1)。PCR 产物经10g/L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回收纯化,引物合成与测序由华大公司完成。菌株16SrRNA 基因序列通过NCBI的Blast检索系统进行序列相似性比较,使用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

1.2.5 药敏试验 采用涂布法将一定浓度致病菌菌液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贴上药敏纸片,28℃培养24h,测量抑菌圈直径。

1.2.6 致病菌部分毒力基因的检测 依据已发表致病菌的几种毒力基因序列,并参照其他文献[3-4],设计并合成引物。引物退火温度、扩增目的片段大小如表1所示。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及菌体形态

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暂命名WL161。该菌株为革兰阴性菌,28℃培养16h~18 h后,菌体呈多形性,长丝状与短杆状并存,散在,短杆状两端钝圆,无芽胞。该菌株营养琼脂上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白色,不甚透明,在RS琼脂上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菌落呈黄色。

2.2 人工感染试验

将菌株WL161腹腔接种于健康乌鳢,在7d内大部分死亡(7/9),全部发病,对照组无异常。将病死鱼剖检,病症及眼观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鱼相同,从中分离出与WL161形态和理化特性相同的细菌。

2.3 主要理化特性

菌株WL161的理化特性如表2所示。结合菌落与菌体特征,参照文献[5],初步判定细菌WL161为维氏气单胞菌。

表1 PCR反应的引物序列和目的片段大小Table 1 The primer sequences and length of target fragments

表2 分离菌的理化特性Table 2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isolates

2.4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以菌株WL161的基因组模板,通过16SrRNA通用引物,扩增出长度约1 500bp的片段(图1),将该基因序列用Blast软件进行相似性比较,与维氏气单胞菌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5%,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图2),发现菌株WL161与A.veronii处于同一进化分支。

2.5 药敏试验

菌株WL161对单环菌素、利福平、呋喃妥因、氯霉素、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钠、氟哌酸、恩诺沙星、奥复星、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呈现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丁胺卡那、新生霉素、环丙氟哌酸、多黏菌素B等药物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耐药。

2.6 致病菌部分毒力基因的检测

经PCR检测,维氏气单胞菌WL161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图1)。

图1 16SrRNA 基因及其毒力基因Aha、LuxS、aer、ser、act扩增Fig.1 PCR detection results of Aha,LuxS,aer,ser,act and 16SrRNA genes

3 讨论

维氏气单胞菌是气单胞菌属的一个种,广泛存在于水环境、土壤及动物消化道中,该菌不同菌株的毒力有强弱之分,强毒株除感染人类并引发疾病外,还可感染多种水生动物且病例逐年增多,已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业危害较大的病原菌[6-10]。本研究从患病乌鳢体内分离出一株致病菌,经动物回归试验,证明其对乌鳢有较强的致病力。经菌落形态、理化特性及16SrRNA 测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该菌的菌体形态在人工培养18h 后,经革兰染色观察,发现其具有多形性——即短杆状与长丝状并存,这并未在其他发表文献中提及,但本实验室在几十株不同源性维氏气单胞菌菌体形态观察中发现,多形性是一种普遍现象,有别于其他气单胞菌,是否可以认为,菌体多形性是维氏气单胞菌特性,仍需更多菌株验证。

强毒力的维氏气单胞菌可以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如气溶素、丝氨酸蛋白酶、肠毒素等。经PCR检测,菌株WL161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其动物回归试验也证实,该菌株的致病性较强,说明菌株携带毒力因子的多少与致病性强弱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还从菌株WL161中检测到密度感应调控基因LusX,而密度感应系统的存在,对细菌的耐药性和毒力都有一定的影响[11-13],但LusX 具体调控维氏气单胞菌何种基因,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图2 基于16Sr RNA 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Fig.2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based on 16Sr RNA sequences

[1]吴同垒,单晓枫,王桂芹,等.乌鳢主要病害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7(9):29-31.

[2]萨姆布鲁克,拉赛尔.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87-392.

[3]Nawaz M,Khan S A,Khan A A,et al.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irulence genes and integrons inAeromonas veroniiisolated from catfish[J].Food Microbiol,2010,27(3):327-331.

[4]胡天野,吴同垒,孟庆峰,等.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8):18-21.

[5]George M,Julia A,Timothy G,et al.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M].2nd.New York:Springer,2005:425-437.

[6]吴同垒,单晓枫,孟庆峰,等.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11,45(7):41-44.

[7]王 旭,颜其贵,陈 玥,等.中国大鲵维氏气单胞菌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学,2011,41(7):737-740.

[8]Chen J H,Zhu N Y,Kong L,et al.First case of soft shell disease in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Trionyx sinens)associated withAeromonas sobria-A.veroniicomplex[J].Aquaculture,2013,406-407(8):62-67.

[9]常 燕,王兆慧,刘思园,等.暗纹东方鲀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3):629-632.

[10]朱成科,向 桢,叶 华,等.黄颡鱼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5):37-42.

[11]Han X G,Bai H,Liu L,et al.The luxS gene function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vian pathogenicE.coli[J].Microb Pathog,2013,55(2):21-27.

[12]Wang Y,Zhang W,Wu Z F,et al.Functional analysis of luxS inStreptococcus suisreveals a key role in biofilm formation and virulence[J].Vet Microbiol,2011,152(1-2):151-160.

[13]Xue T,Zhao L P,Sun B L.LuxS/AI-2system is involved in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and autolysis inStaphylococcus aureusNCTC 8325[J].Int J Antimicrob Agent,2013,41(1):85-89.

猜你喜欢
维氏乌鳢菌体
乌鳢池塘网箱养殖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不同地区乌鳢和白化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菌体蛋白精养花鲢高产技术探析
维氏气单胞菌的smpB、tmRNA及hfq敲除菌株减毒活疫苗筛选
乌鳢全人工饲料健康养殖技术
乌鳢与白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菌体蛋白水解液应用于谷氨酸发酵的研究
论维特根斯坦对哥德尔定理的评析
黄芩苷对一株产NDM-1大肠埃希菌体内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对锦鲤免疫效果评价》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