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管理(VBM)的高校科技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2014-06-17 12:55杜毅飞
关键词:价值管理企业

杜毅飞

(西北工业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2)

一、引言

当前,高校科技企业在创新发展方面,必须充分发挥战略、组织、文化、制度、市场等非技术要素与技术要素整体协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强化技术创新应用、整合技术服务与衍生价值、迈向创新开创者的目标。这意味着高校科技企业管理工作需要寻求更科学、更高效、更经济的专门方法来指导经营实践。价值管理(VBM)是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新型管理框架[1]。基于价值管理(VBM)推动高校科技企业管理创新,有助于管理者清晰地把握创新活动的价值动因,进行早期预测和全过程控制,提高应对速度和管理水平,能够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价值管理系统探析

近年来,价值管理(VBM)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历数VBM 各种定义,一个真正的VBM 管理体系对企业组织每一个层面上都要求进行衡量和激励。价值管理系统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贯穿战略制定、方案执行、绩效评价、奖酬激励等管理功能,除了具有经济性及战略性意义,还具有文化上驱动员工接受挑战、提升绩效、实现目标的功能。价值管理系统可以归结为以下4M 要素:价值思维 (Mindset)、价值管理(Management)、价值评价(Measurement)与价值激励(Motivation)[2]。其中,价值思维是观念,价值管理、价值评价、价值激励是工具。观念与工具相辅相成,以价值为基础,从最初的计划、组织阶段,强调树立价值观念,并且在人力、物力及财力的协调方面贯彻以价值为核心的理念,最终达到增加创新价值的目的。

(一)价值思维

价值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一个控制系统,一种激励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全体员工对价值创造的理解,也就是价值文化的建立:将价值管理的理念,建立成全企业同心一致、持续性、长期的核心价值观。其成功的要素如图1 所示。

图1 价值文化建立步骤

首先,高层管理者的支持:领导层认可价值管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后,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其次,设计一个适于具体企业,简单清楚且具强制性的管理架构,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各种行动方案。

最后,将价值管理,规划成企业成长的里程碑,融入企业文化中,让兼顾股东、员工及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等的价值信念内化为员工作业准则,从实践中强化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深化成为日常生活方式。

总之,一个人的认知、观念会影响其态度、习惯、人格,以及最终结果。组织也不例外,组织的观念,会影响组织的文化、制度、流程、活动,以及绩效。因此思维观念是一切行为与绩效的根本。价值思维(Mindset)对应于基于价值的愿景、定位、任务、价值信念、价值主张、目标设定、组织文化管理等管理活动。

(二)价值管理

在确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后,将所发现的新趋势、新需求,转化为创造价值的产品服务,需要建立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势。企业管理的各种机制最终也都是通过基于价值管理的流程来体现的。将价值管理的思想、理念转变为可操作的具体流程是有效实施价值管理的保障。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也是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资产”。

(三)价值评价

价值驱动因素是对企业价值最大化概念的具体化,它存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职能部门。价值驱动因素是连接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企业终极目标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桥梁。所以,价值评价就是寻找创造价值的具体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分析后,将目标按照价值驱动因素进行层层分解和细化,落实到每个职能部门,找出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从而找到影响价值创造的指标,构建一个既能反映价值创造动因又能评价价值创造结果的业绩评价体系。包括基于价值的绩效评估、年度考核等,与人事管理、薪酬制度等等息息相关。

(四)价值激励

价值激励对应的管理活动为基于价值的薪酬政策、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环境、工作设计、福利保险等。组织行为所探讨的激励理论有多种观点,其实践形式也多种多样。加薪,振奋员工士气,固然是激励;减薪,唤醒员工的危机感,使之背水一战,也是激励。薪酬之外,如目标管理、员工参与决策、降低“层级代沟”、福利制度、精神奖励等等,都是重要的激励方式。虽然组织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手段来增进员工的积极性,但使用约束机制,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其符合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产出一定的目标,也是有效的激励管理。员工运用负面激励同样能激发动力、形成动力,负面激励也能产生正面效用。原则上,薪酬目标要与企业的运营绩效及关系人的报酬一致化,合乎公平理论更能发挥激励作用。

三、3M架构下高校科技企业管理问题分析

(一)价值思维方面

首先,把创收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从1988年开始,学校产业发展成为一种热潮,当时各个学校的每个系(院)都办公司,主要目的是给小单位创收,什么赚钱就办什么项目,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发展的后果都是不能长久,走进了“开发—失败—再开发—再失败”的怪圈。

其次,发展模式不以科技创新为契机。“人家干啥咱干啥”,规模小、范围窄,未能脱离高校劳动服务公司的形式。以自身高校科技资源为龙头发展起来的骨干企业较少,在起步阶段走了一段弯路。

最后,资本运作理念狭隘。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是学校拨款和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受理念狭隘的影响,在社会资本合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大型的高校企业都先后选择上市融资,全国高校已经直接控股或参股的上市校企公司达30 多家,但是发展状态不容乐观,好坏参半。缺乏监管、不熟悉市场运作规律是高校上市公司的通病,只不过公司出现亏损等重大问题时,有学校兜着。如我省某高校集团公司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但是为了声誉,学校还在兜底。这种边挖坑,边填坑的恶性循环现象成了高校上市公司致命的弱点。

(二)价值管理方面

首先,业务实施流程有明显的阶段性、局部性。成功的业务创新都是掌握了所使用技术与市场知识的结果,但是市场与技术不会自动结合,要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或市场进行创新,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大大缩小创新开始与产品推出之间的间隔,同时,利用最新技术成果,不仅过程漫长,而且花费巨大。传统体制下高校科技企业业务实施全过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按照专业划分,各专业在物理上相互分隔,或按照实施不同阶段划分。由于专业所限,或跨越不同的时段,或实施方不同,上下游阶段之间缺乏协同,导致管理的不连续性。

其次,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本来应在管理中起到规范企业行为的作用,财务指标也能够反映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便于企业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既定目标。但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很多高校企业存在财务监督、应收账款以及奖惩等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或不到位,管理不严格等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

第三,参与主体零和博弈现象严重。高校企业的产权问题一直是各方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最难处理。高校校办企业成立之初,学校投入企业的资产并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资产划转、审批手续,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权责利没有明确的规定,非经营性资产与企业的经营性资产混沌不清,没有明确的界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因而参与方之间存在由于目标的不一致性产生零和博弈现象,导致关系紧张,工作效率降低,抑制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量的费用、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各种工作界面上,往往只注重当前局部利益,加大参与各方的风险。

最后,资金运营不健康。校办企业往往以固定资产和科技成果作为资本投入,缺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投入,即便有也是以贷代投,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另外,由于产权关系,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的短缺使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如前两年,国家开始实施宏观调控,银行开始收缩贷款规模。西安交通大学开元集团的资金链突然断裂,而所有的资金都压在企业投资建成或在建的项目上,短期里难以收回,引起投资者恐慌,一时造成债主盈门,企业无法正常地经营运作。

(三)价值评价方面

首先,缺乏符合组织目标的绩效管理制度。企业绩效管理带有严重的行政管理倾向,往往未做很明确量化的厘清,因此显得抽象笼统,不同单位主管有不同的解读,各自表述造成形成共识的困难,落实的过程与结果的确定,也容易产生不一致的现象。企业人员在学校还有行政职务,与企业利益相比,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升迁。同时对于重大产业效益的实现,也未能分短、中、长期制定阶段性目标,管理者更关注任职期内眼前且既得的经济效益,而不是企业是否具有长远发展的潜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其次,人力资源不足。企业初创时大部分高校校办企业的职工都是学校分离出来的,有很多甚至是为了安排下岗职工而分流的人员,素养参差不齐。另外,从体制上高校并不重视且未意识到培养职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对高校管理的促进作用[3]。

(四)价值激励方面

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校办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体制不顺,校办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从企业发展中享受到的待遇不成比例,高校仍然参照学校事业体制的标准进行评价考核和制定薪酬发放标准,畸形的管理体制无法调动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普通职工奋斗的积极性。内部激励机制缺乏,导致企业失去活力,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企业管理人员心理失衡,甚至违规操作,导致校有资产流失。

四、基于价值管理的高校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路径

老子说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其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企业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化改革,提高高校企业管理的水平。

(一)“科技裂变”催生产业矩阵

高校企业要以高校科技资源为依托,做到“人无我有、技术领先、产品适销对路”,始终坚持“先行先试”的新路子,在科技创新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第一个项目入驻,到多个项目裂变发展,打造“产业生态”,促动“企业创新”的战略考虑与务实探索,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第一标杆,努力促进企业向市场化发展[4]。如西安高新区把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作为重点,2013年总收入1043.7 亿元,同比增长32.4%,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用企业文化打牢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有的员工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价值观,那高校企业也自不待言。只有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促进高校企业自觉地学习、揉合、创新、完善,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强者和最终的竞胜者。有人认为,做企业就是赚钱,企业成功的惟一标准,就是企业资本的多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进行资本积累。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标准,更主要的是看这个企业是否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单纯地看企业资本的多少。

一个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没有固定的模式。高校企业也一样,高校企业的文化不仅要从学校体制方面符合要求,保证其具有自身存在的特点,还要求企业的主要操控者必须通过不懈地学习,积极吸纳其他企业的先进思想,结合企业的实际与员工共同建立。任何企业都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社会的,既然社会选择了我们来成为它的操控者,我们就应该教育员工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把企业的每一项工作做好。

(三)在人才的竞争中取胜

企业要以人为本,但是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也就是如何使企业拥有优秀的人才呢?企业的人才来源有不少途径和方法,但单单能招来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企业自身还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来解决企业的人才来源问题。因此,一个企业要想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拥有优秀的人才,企业自身就必须拥有人才的招收、培养体制和机制。

作为高校企业,不仅要有招收和培养人才的机制,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用人机制,使人才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紧密相结合,让企业的职员,特别是优秀的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自己随着所在企业的发展,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逐步得以提高。同时,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而不是企业的雇工。可以说一个好的人才招收、培养和用人机制,会使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加入,这样企业才可能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四)强力打造企业闪光的资产品牌

衡量一个企业的实力,就看其是否拥有好的品牌。好的品牌是一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它完全可以代表一个企业的真正实力,而资本的实力则是次要的。一个好的品牌是:只要人们需要,首先想到的就是你的产品和服务,而且甘心情愿多花钱也要购买你的产品,认为买你的产品就是放心。西方先进国家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品牌的创立,在其企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企业产品商标未获准注册时,决不出售自己的产品,否则是在替别人做市场。

品牌才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那么高校企业如何去创立一个优秀的品牌呢?品牌是客户的认同度,它包含了企业品牌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方面。我国不少企业也拥有品牌,其创立是由于企业做的早,市场份额大,而自然产生的知名度,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品牌美誉度的创立。“海尔”应该说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知名度和美誉度做的都十分好的品牌,特别是其品牌的美誉度,大家都情愿花高价钱,买海尔的产品,海尔某一产品的性能到底好在哪,恐怕大家都难以答出,这就是品牌美誉度的作用。高校品牌应提倡有自己的特色,在打造具有先进文化、优良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丰富和充实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五)用优良的服务直面市场

市场的竞争,最终是服务的竞争。我国已成功地加入了WTO,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和国外同行业产生更多的竞争。不少人都在担心,入世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着的困难。我们承认,国内和国外的企业相比,在“硬件”上确实有差距,但我们应看到这种差距是次要的,真正关健的差距是在于“软件”上,这一差距在产品质量上体现的就是服务和企业文化。我国加入WTO 后,各行各业的竞争很快就会被迫升级,真正进入服务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竞争[5]。

高校企业也是如此,做好做精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法宝,以质量求生存,恐怕是每个企业操控者都不会否认的事实。但什么是真正的产品质量呢?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质量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认为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应该是品质、服务和企业文化三部分所组成,而不少人所认为的产品质量,其实单指的是产品的品质,它只是产品质量的一个部分,所以仅仅做好产品的品质是远远不够的。而高校企业最重要的是发挥人才起点高的优势、产品领先优势,来打造产品的深度品质优势。

(六)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制度精细是企业生存之根本

“管理出效益”,这是大家都非常熟知的一句话,无论认识程度有多深,每个企业操作者都丝毫不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如何能使企业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每个企业都希望的事情,但事实上,众多中小型企业至今都难以如愿。而大多数高校企业粗放特点更为明显。

我们说,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行为,都需要在有效的管理体系中运行,才会有很好的效果。细节出效益。如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困扰着许多企业操控者的难题。众多高校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困难重重,追其根由,大都是缺乏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既然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一个企业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众多企业,特别是高校企业不去积极主动地建立呢?我们通过分析企业发展的过程就不难得出结论。

ISO9000 管理体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决定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不是花几万或几十万请个管理公司就能解决的事情,它是企业一项主要的工作。企业必须培养专职人员,建立专门的机构,扎实地推动这一项工作持续不懈进行下去,从中不断磨合坚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构建基于价值管理的高校企业管理新模式对策建议

(一)高校企业创新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宣传发动。组织有关学校领导和校办企业的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改制的决定,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动员,讲清校办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围绕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认真仔细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提高和统一思想认识。第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为摸清家底界定产权,量化现有资产,要对改制的校办企业进行全面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并按规定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公正,合理界定产权转制的资产净值。第三,人员清理。由人事部门会同学校对改制校办企业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逐个核实,明确身份。第四,制订方案并实施。根据企业改制的实际和要求,成立以校(院)长为首的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经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二)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

建立新管理机制的目的是使校办企业能适应市场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实体,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最终使校办企业成为营业产权的主体,形成高校营运国有资产的新机制[6]。

新体制运行之初,有效的实行校企分开十分重要。所谓校企分开,就是要实行两权即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独立生产经营,学校不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活动,由直接管理改为宏观监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产权要清晰。首先要对校办企业的各项资产、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在清理的基础上,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校办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校办企业的注册资本。只有产权清晰,才能为校办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二是权责要明确。学校在理顺校办企业产权关系的同时,要明确出资人、决策人、执行人的职责,建立规范的企业资产管理办法,维护学校作为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实现学校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三是管理要科学。校办企业的各项运作,均要按照客观、科学的原则进行,避免以主观意愿代替企业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因校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科学管理。

(三)高校企业要建立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高等学校要按教育部规定组建国有独资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实行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开建账,分开管理。学校授权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来管理学校全部企业的资产,起到保值增值和风险防火墙的作用。高校企业应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健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出资额多少、股权大小来进行管理。根据规定,今后除了一个主管产业的校领导担任资产经营公司的董事长外,其他校领导不得在企业中兼职,科技成果完成人技术入股不受限制[7]。

另外,冠用校名要严格控制,原则上企业不得冠用校名。已使用注册的,将根据股东会的决议依照法律程序决定取舍。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是一个相互制衡的关系。建立完善监事会的工作制度,是校办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保障。一要强化监事会的职权,进一步明确它的监督职能,核心是财务监督。二要加强监事会建设。要求专职的监事人数应多于兼职的监事人数,以保证监事会有足够的人力去履行监督的职能。三要提高监事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四要监事会工作与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五要特别关注在企业的投资、贷款的担保、产权的变动、财务的预决算以及重大项目的招投标等方面的监督。

由于高校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注册资金不实、投资主体地位不落实等问题,为了依法保护学校权益,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校企改制的目标应是:一是实现校企分开,明确产权关系,使校办企业成为承担有限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并对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在创办高科技企业中的投入与退出机制。

目前陕西及一些地区部分高校已经对其校办企业进行了成功改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学校的资产经营公司,包括学校成立资产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现代企业运行框架。这些新型的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为高校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高校教产研的有机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落实好的经营模式和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促进高校企业不断健康地向前发展。

高校企业的发展,要赢得社会的认知,一定要坚持“创新”理念,做到产品、项目、管理创新;人才、知识、境界创新。适应时代需求,永远站在科学引领经济的高地,走出一条中国高校企业发展的阳光之路。

[1]何瑛,彭晓峰.价值管理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4).

[2]罗菲.基于价值的管理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3]马玉清.我国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4.

[4]程国方.高校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1(8) .

[5]沈永祥.高校科技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13).

[6]王乾坤.高校科技企业制度创新机制的研究[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5) .

[7]冯海燕.高校科技企业的规范管理及发展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猜你喜欢
价值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