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芳超+孙秀丽+徐大伟+李海萍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多数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以南方地区发生较多,近几年山东胶东地区有发生加重的趋势。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介绍给大家。
1. 发病症状 该病多发生在花生成株期,主要侵染花生茎基部,也可为害果柄和荚果。茎基部染病,病斑初为暗褐色波纹状,后逐渐下凹呈软腐状,病斑表面长出白色绢状菌丝。高湿条件下,菌丝扩展覆盖病株下部茎秆及周围土壤,并形成油菜籽状的菌核,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发病初期叶片枯黄,严重时茎基部呈纤维状,整株枯死。受害果柄和荚果呈湿腐状腐烂,长出白色菌丝。
2. 病原菌及其侵染循环 花生白绢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齐整小核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当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越冬菌核萌发长出菌丝,菌丝从花生茎基部的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病部及土表长出的菌丝向周围继续扩展蔓延进行再侵染。病株上形成的菌核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农事操作等因素传播,也可进行再侵染。调运带菌的荚果或种子可使病害远距离传播。
3. 发病条件 一是温湿度,病菌萌发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空气湿度为90%~100%,最适土壤含水量为40%~50%,因此高温多雨、田间湿度大、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二是栽培管理,连作重茬、土壤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等因素易导致发病重。
4. 综合防治技术
①轮作倒茬。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可有效减轻其为害,一般实行2~3年轮作,重病地块轮作3年以上。
②种子处理。种子应充分晒干,播前用药剂拌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
③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菌源。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雨后及时排水;生长季节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进行深耕深翻,将土表病菌翻入耕作层底层。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喷淋,药剂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爱苗)乳油3000倍液,或12.5%氟环唑(欧博)悬浮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株喷淋药液100~200毫升,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上述药剂可交替使用。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265400)